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区县新闻>>杨浦区

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出自这群年逾60的杨浦阿姨之手

2022年01月06日10:42 |
小字号

近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元素正式发布。以手工绒线编结花束代替传统鲜花。这一极具特色、讲究技艺的“奥运玫瑰”,由谁制成?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进奥运花束的背后——一群用双手编织梦想的“铿锵玫瑰”们。

她们都是社区编织“大牛”

“我算了一下时间,只剩4个工作日了,我们还有500多朵花没有组装,要辛苦大家在10日之前,务必圆满完成任务……”

1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国和1000商场内的杨浦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只见一针一线,手指翻飞,一朵朵毛茸茸的红玫瑰逐渐成型。这已经是杨浦区巧手妈妈工艺坊连续赶工的第三个月。

2010年巧手妈妈工艺坊成立,近5000名社区阿姨参与其中。因为大多已退休,空闲时间充裕,出于兴趣,捡起了以前擅长的针线活,每周二,都来杨浦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集中活动。有时是给社区孤老织围巾,有时是给贫困人群织袜子,给别人送去温暖的同时,自己也收获良多。

黄宏英是杨浦区巧手妈妈工艺坊团队带头人,她表示,巧手妈妈工艺坊的成立初衷,是为社区里的编织爱好者们搭建一个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平台,让他们可以不再独自练习编织,而是聚到一起,共同学习编织技艺,一起进步。

如今,这个团队已经吸纳了各社区的“大牛”级人物。黄宏英兴奋地向记者介绍,十几年来,每个街道、居委编织队的负责人、骨干几乎都已成为巧手妈妈工艺坊成员,一路走来,她们彼此扶持,制作出毛衣、围巾等许多精美工艺品,在编织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2个月,150人,2400朵红玫瑰

去年9月,这群原本只将编织作为兴趣爱好的阿姨们,却接到了冬奥颁奖花束的制作任务,杨浦这群“巧手妈妈”们负责的,正是花束中数量要求极多的玫瑰花。对此,大家都说没想到。9月下旬,她们前往2022年冬奥会官方赞助商、“海派绒线编结技艺”传承单位恒源祥集团开办的培训点,集中接受花束编织培训。

原以为用海派绒线编结技艺做玫瑰,不会太难,可实际操作起来,却绝不像编织一件寻常小物那样简单。“整个花束里,一共有7种花。其中,玫瑰花的制作难度属于非常高的,因为它对针法要求很高。我们的针法都是短针,相比长针,短针要求针脚严密,一针顶一针,花费的线多、步骤也很繁琐。”黄宏英告诉记者。

一支玫瑰,需要10片花瓣,3片花叶,一个花托,一根花杆。10片花瓣中,还分最内圈的小片、夹在中间的中片,和最外围的大片。小片长度不能超过4.5厘米,中片不能超5厘米,大片不能超5.5厘米……这些小零件分别做完后,她们还要按照顺序,组装成花。通常,这样一支玫瑰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做下来,至少需要8小时。而这次阿姨们接到的任务,是2400朵。时间仅2个多月。

为赶进度,全区约150位阿姨妈妈参与其中。130余人负责每天“居家办公”,编织玫瑰零件。剩下的人,则专门在杨浦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负责组装花朵。在此过程中,她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流水线”作业。有人专门负责编织花瓣,有人专门负责编织绿叶,还有人专门负责固定花瓣、花托、花杆……

80岁,依然是“铿锵玫瑰”

刚解决数量难题,又遇技术困扰。等到了组装环节,阿姨们才发现,到处都是没见过的问题。比如最外圈的四片大花瓣,要如何安装,才能既省时省力,又牢牢包裹住里圈花瓣,就让大家头疼许久。

最终,这个解决方法是“老法师”牟国英提出来的。今年80岁的她,是参与者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大家都在不断摸索。一开始,大家打算把四片大花瓣缝合成一个圈,套在里圈的花瓣上,但我觉得太慢了。于是我就想到,把桃子改成‘一片’,即四片依次缝合后,两个端口不缝合,等包在里圈花瓣上再缝合。这样一来,花朵做得整齐美观,又便于调整花型,所以大家就把这个方法用起来了。”

牟国英说,自己从没想过,竟能借此为北京冬奥会出一份力。“一想到我们这个花能‘飞’到世界各地去,被外国友人看到这门中国手艺、民间瑰宝,我就觉得自己为艺术的传播也做了一份贡献,感到非常荣幸。”

技术改进了,大家的效率也大大提升,从一开始的一天组装2朵玫瑰,发展成一天最多装140朵。如今,编织工作已基本完工,每天早上8点半,阿姨们就来中心“打卡”,进行组装,手脚不停。除午饭时间外,一直做到下午4点以后才可停工。七个多小时的工作时间,让不少人看花了眼,手指上也缠上了创可贴。然而她们却说,一切值得。

编织成员周毓云管姐妹们叫“铿锵玫瑰”。“她们都是全情投入做编织工作的,大家都说,再苦再累,只要最后看到颁奖台上有这个花,就很激动。加上本来做的就是玫瑰花,我就说大家自己也都是铿锵玫瑰。”

(来源:上海杨浦)

(责编:沐一帆、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