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一座安心“地下城”,畅达、温暖,时时邂逅大师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沈文敏
2021年12月10日08:59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人民城市 上海实践”系列报道之二】

每逢上午8时,世纪大道地铁站内,从4、6、9号线换乘2号线的乘客,就渐渐多了起来。车站设置的限流栏杆已开启约八成,引导乘客在站内换乘时多绕行一两百米,延长进站时间,可以有效防止客流聚集。

此时,在上海地铁3C调度集中控制中心,大客流自动监测下的精准预警早已启动。这是一套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客流监测管理系统,按秒、分、小时、日等单位对车站站台、站厅、换乘通道等区域客流精准识别,一旦发现异常,可自动发出警报并提供信息,辅助车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选择相应等级的应对措施。

上海地铁3C调度集中控制中心

除了“黑科技”,上海地铁有一群运能“精算师”,技术人员王潇骁就是其中之一。他从事的是城市轨道交通列控技术研究及仿真系统研发,为缓解上海地铁大客流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根据经验,每优化节省约6秒,每小时就可以多开一部车,能极大缓解早晚高峰拥挤。乘客的每一秒,都值得我们为之拼搏!”

上海地铁2号线广兰路站4/8换乘点,由于各种原因容易出现极端大客流对冲,1小时内曾有1.42万人涌入站台换乘,公共安全隐患一触即发。王潇骁与团队成员历时百日,研究分析了56种运营改进方案。通过大量计算机模拟与现场实测,确定了将8编列车至浦东拉通运行,过渡期间增设创新中路掉头车的综合解决方案。现在,广兰路站台几乎看不到急于跑步换乘的乘客,“让市民少等1分钟车,上班族多睡10分钟。”

“我们两人酷爱旅游,基本都是他做攻略,我无法理解的是,他的安排总是精确到每一个小时,为此我们偶尔还有小矛盾。”王潇骁的未婚妻有过抱怨,常常乘地铁的她,慢慢懂得:“精准计算已是他的习惯。无论他去哪座城市,一定不会错过地铁。分析每条地铁线路的差别,他总是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好像地铁才是他的亲密‘爱人’。”

在近2500万常住人口的大上海,包括磁浮线在内的19条地铁运营线路串连起千万市民的出行。今年底,上海城轨运营线总长将突破800公里,网络规模和列车保有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建地铁就是建一座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董事长俞光耀感叹,上海地铁正从单一的交通运输功能向综合服务的城市地铁网络转型。在满足乘客出行需求同时,结合城市区域规划,将地铁车站、停车场的上盖开发建设成居住、消费、办公、出行、娱乐相融合的都市生活新空间。

上海地铁“最美车站”15号线吴中路站

把名人大师请进地铁,在人民广场建立“地铁音乐角”;让中外诗歌和戏剧走进地铁;打造了4号线文化环线、推出主题文化列车、建设了文化展示长廊、发行地铁文化纪念票卡等,形成多层次的地铁公共文化体系,让乘客在地铁“看得到作品、听得到音乐、学得到知识、悟得到精神、感受得到文化氛围”。

上海的“地下城”,可阅读、有温度、有情怀。

(本文图片由上海申通地铁提供)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