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文化| 体育

1月4日起,东方卫视将推出精品国产纪录片周播

2021年11月30日10:44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新时代 新记录 讲好中国故事

东方卫视将推出精品国产纪录片周播时段,明年1月4日起推出

■本报记者 张熠

28年前,上海诞生了中国首个纪录片栏目《纪录片编辑室》;随后,上海广播电视台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纪录片专业频道,并发展为国内第一批地方纪录片专业卫视。如今,又有新消息传来。记者昨天在“新时代 新记录——2022东方卫视精品国产纪录片时段启动发布会暨新时代海派纪录片研讨会”上获悉,2022年1月4日起,东方卫视、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手合作,每周二晚十点黄金档推出精品国产纪录片时段,一批上海广播电视台出品的优秀纪录片将悉数登场。

当大屏、小屏纷纷拥抱纪录片之时,我们又该如何传播当下的“海派纪录片”?

最难的是“传播”

从《毛毛告状》《德兴坊》《大动迁》到《远去的村庄》《大师》《档案》,经典的海派纪录片直到现在仍为人所乐道。

“辉煌”背后,纪录片之“苦”也是相似的。与投入的人力、物力相比,纪录片所获得的关注度与成本远不匹配。“我做了《大师》,圈内都说好,其实我自己清楚,没有人看。”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首席顾问、《大师》制片人王韧一句话道出了当时的无奈。与影视剧等热门题材相比,即便是高分纪录片,相对来说也是被观众冷落的。

“做纪录片不是最难的,难的是传播。纪录片传播效果的问题,其实是决定纪录片事业发展的大问题。”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纪录片高级顾问朱贤亮感慨。

好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在论文《2020年中国纪录片产业观察》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纪录片制作人樊启鹏经统计发现,2020年电视纪录片收视率明显提升,2020年平均收视率0.5%以上的电视纪录片共有26部,远高于前两年,且高收视率纪录片主要集中在央视和几家一线卫视,其中就包括东方卫视。

酒香更怕巷子深。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台长、总裁宋炯明解释,此次推出精品国产纪录片时段,旨在多角度讲好中国故事,构筑国产优质纪录片制播高地,“为上海纪录片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催生更具前景的机遇”。

东方卫视党委书记、总编辑李逸介绍了明年东方卫视周播纪录片时段的重点内容规划。这些纪录片绝大部分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策划创制,整体分为“天地”“人间”“溯源”“观今”四个篇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聚焦中国实践、中国文化、中国美学、中国智慧。记者获悉,片单中包括《太湖之恋》《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火线救援》《人生第二次》《何以中国》《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等。

做好“中国派”纪录片

有观点认为,当下的中国纪录片市场正在进入“转型期”。这种改变,很大程度上是陡然增加的“Z世代”观众群带来的。

“2017年我刚去B站的时候,纪录片观众是3000万,每年递增,第二年到了6500万,第三年到了9000万。”这种增速一度让从“体制内”跳到“体制外”的老纪录片人朱贤亮惊异。刚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B站纪录片累计观看人数已经达到了1.3亿,累计时长超过2.5亿小时。与此同时,网络纪录片数量剧增,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上线259部网络纪录片,同比增长逾70%。在朱贤亮看来,这就是“传播”的力量。

如何做好海派纪录片的传播?自诩纪录片“操作工”的老纪录片人、原《纪录片编辑室》导演章焜华说,一定要重视日常播出的片子。“花很大力气挖一两个冒尖的片子是不够的。每天播出的片子都能达到一定水平,那才是真正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的水平。”

“海派的优势,还在于用世界语态来说好中国故事。”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大中华区副总编辑张元说。如今,上海的纪录片团队也利用中外合拍的制作模式,助力纪录片的海外传播。比如,新一季《行进中的中国》制作完成后,将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计划于2022年7月前后在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旗下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频道和新媒体同步播出。这是“海派纪录片”走出去的重要一环。

“关于纪录片,各地有很多提法。广东提出南派纪录片,重庆提出渝派纪录片,上海就是海派纪录片。”不过,朱贤亮觉得,并不需要拘泥于何派,“我们要共同做的就是中国派,只要把中国派纪录片做好就行了。”(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严远、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