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央媒、市媒记者为何齐聚闵行?原来是探寻“马桥样本”来了

2021年11月30日11:35 |
小字号

11月23日,新华社、新民晚报、新闻晨报、东方网等多家央媒、市媒记者齐聚闵行,探寻社会治理数字化的“马桥样本”。

社会治理数字化的“马桥样本”究竟有何特别之处?为何能吸引一众媒体记者聚焦?一起来看看马桥镇“智慧城管”的丰富应用和实效。

探索“以房管人”

有效缓解“发展阵痛”

“当时的银春路上,最高峰的时候有200多个乱设摊点,俨然就是一个‘民间集市’。我们城管一来,摊贩就跑;我们走了,他们再回来,就像是‘猫捉老鼠’。那时也没什么智慧手段,靠人管效果不佳。”马桥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宋海峰是2007年进入中队的,至今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执法场景。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田越来越少,高楼越建越多,人口大量导入,社会治理压力陡增,马桥迎来了发展“阵痛期”。传统的老思路、老办法难以为继,而城市治理归根结底还是要从人的管理开始。

为此,马桥镇积极构建网格化管理平台,以人口管理为核心,以房屋租赁管理为切入口,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支撑,积极探索自治+管治模式,以促进实现共治。而“以房管人”新模式的落地就从最难的农村地区开始。

马桥镇城运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城建中心主任刘钧介绍说,当时,为了摸清房屋底数从而清楚地掌握人口底数,镇里专门聘请了专业的测绘机构,记录每一套农村房屋的内部房间面积、数量、出租情况等信息,随后再将绘制好的“人口地图”导入马桥镇人房信息管理系统,也就是马桥镇平安社区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前身。

后续管理上,结合各村的特点,马桥镇将各项考核结果与集体经济福利挂钩,推动实现长效治理。在规范农村房屋租赁的同时,针对社区,马桥镇结合AI技术同步推进房屋租赁规范化管理,对每户居民日常行为自动考评,考评结果予以公示,并与社区综合保险挂钩。实行以来,人口信息准确率明显上升、小区环境明显改善、小区治安案件明显下降、小区活动参与度明显提高、干群关系和政府形象得到明显改善。

强化预警管理

让“群租”无处遁形

“华银坊163号801,存在‘群租’可能。”就在前几天,马桥镇平安社区智能化管理平台中华银坊居民区的“群租”预警信号在屏幕上不断跳动。与此同时,华银坊居委网格员的工作手机上也收到了同步预警。

居委专职值班人员立即对该情况进行核查,结合前期预警情况对比研判,值班人员发现该室出入过于频繁,且水电使用情况异常,很有可能是“群租”,遂立即将情况上报至镇城管中队。

接报后,城管中队快速启动网格“群租问题专项处置”机制,牵头组织派出所、综治办、城运中心、属地居委物业及特保赶赴现场。

经核实,该户为3室1厅户型,由二房东承租后将3间卧室分别进行转租。执法人员发现其中一间房摆放着多张高低床,已构成相关“群租”标准。执法人员当即要求二房东整改,并对其进行了教育。二房东深刻认识到错误,并表示今后将严格依法依规开展租赁行为。

如此高效处置的背后,与马桥镇平安社区智能化管理平台的高效运行密不可分。“我们在发放智能门禁卡时会对住宅小区业主和租户进行人口信息采集,并将信息录入系统。”刘钧表示,在“一人一卡”智能化门禁卡的管理基础上,小区房屋租赁情况一目了然。而对于部分“漏网之鱼”,平台还设有群租预警功能,相当于给小区全天候派了个“线上保安”,能及时排查可疑情况,真正做到全覆盖、不遗漏。

据悉,2015-2017年,马桥镇“群租”问题投诉共238件;2017年平台启用至今,全镇“群租”问题属实的案件仅10件,平安社区智能化管理平台可谓“功不可没”。

聚焦场景应用

精准锁定违法信息

马桥镇平安社区智能化管理平台所能实现的“智慧场景”还远不仅限于此。

早年,马桥镇曾发生过数起高空坠物事件,让底层居民苦不堪言。为此,平台就将高空抛物的场景应用纳入其中,通过高空抛物摄像头,多维度数据分析,智能判断高空抛物行为,从而抓取抛物轨迹,准确定位具体抛出位置,形成报警结果,及时推送相关部门取证和处置。

今年9月15日晚,马桥镇景城馨苑物业工作人员在小区巡逻时,发现14号楼有一不明物体从高处落下,经查看为玩具。接到信息后,居委网格工作站迅速行动,与此同时,监控探头所发出的预警信息很快锁定了抛物楼层。待城管队员上门查看后发现,原是该业主家的一个学龄前儿童将玩具随手扔到了楼。在与业主沟通后,业主也认识到了高空抛物的危险性,并表示将更加强监管。

据介绍,高空抛物摄像头分布于马桥镇16个社区的主要出入口和单元门口,总计有5000余个,它们犹如“隐形卫士”,实现了平安社区智能化管理全覆盖。

不仅是高空抛物,这些摄像头还承担着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监控等任务,能够智能抓拍不按规定投放的居民,再通过人房信息管理模块对应到具体住户,由居委、物业上门告知情况。如屡次发生或态度恶劣的,则移送城管中队开展执法检查。

开发“智城系统”

积极推进“非现场执法”

2019年底,马桥镇首个大型综合商业体——万达广场如期开业,巨大的客流对商业体周边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乱设摊、散发小广告、跨门经营、非机动车乱停放、占道堆物等乱象,一方面,马桥镇专程赴商业体比较发达的兄弟街镇学习取经;另一方面,住宅小区的平安社区智能化管理手段也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思路。

今年初,结合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及“非现场执法”工作的推进,马桥镇针对街区管理建立了一套“智城系统”,在万达广场周边34个点位覆盖了60个智能监控探头,通过22个智能场景预警,配合城管中队、街面网格、路管会等前端处置力量,通过“人防+技防”模式实现了对万达广场周边街面的实时管理。

针对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马桥镇划定电子围栏区域,系统预警会形成包含发生地址、问题描述、现场照片的详细工单,全天24小时不间断上报至系统后台,再由城运中心指挥室核查情况,随后派单至前端网格巡查员或街面城管队员处置。按照要求,前端处置人员接单后20分钟内至现场核实处置,提供现场照片与处置照片后结案,处置结果也会自动反馈至系统后台,真正形成闭环管理。

近日,“智城系统”报警显示,万达广场一侧的富岩路上堆有一处建筑材料,未做好防护措施,也未见施工方,严重影响道路通行。城管队员收到短信提醒后立即至现场勘查,根据道路施工备案手续锁定施工方,电话告知施工单位负责人。该负责人立即进行整改,整个流程仅用时1小时。

建设“智慧城管”

力争到2023年初见成效

社会数字治理的“马桥模式”其实是整个闵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闵行城管在“一网统管”的背景下,全力深化数据治理、智能应用,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智慧城管”建设,以数字化方式创造性解决超大城市治理难题。

闵行城管坚持科技赋能,创新执法方式,建设“非现场执法监督管理平台”,形成“非现场执法”完整闭环,加以非现场执法新工具的全面配合,千里眼24小时全天候管控信息系统,利用多元化数字执法手段,大大提升了监管处置效率。

在街面管理上,一方面,通过前三年的“美丽街区”创建,探索推进“街区网格”党建,夯实“路管会”、市场化公司、网格员、路段长、总路段长的街面“五级治理”机制,将区内788条段街面按道路交通、市民需求等不同情况划分为“三类三区”(一、二、三类街面,严禁区、严控区、控制区)实施管控。另一方面,借助“机巡技防”,布设跨门经营、违停等智慧场景的实时监测,通过指挥中心终端大屏就能指挥现场人员处置。

根据上海市城管执法系统综合执法“十四五”规划和“智慧城管”三年行动计划,到2023年,上海将力争基本建成全市城管数字治理的整体格局。

围绕城管执法领域高频急难的问题,上海在打造一批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的同时,也将用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方式全面推动城管执法手段、模式和理念创新,推进执法全流程的场景再造、业务再造、管理再造和服务再造,以“智慧城管”的成效,着力提升城市环境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执法管控水平,有力维护城市环境秩序和运行安全,显著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今日闵行)

(责编:沐一帆、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