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吧,我们总能相信上海的!”——
疫情中保障群众就医的华山医院:依旧党员先上,专家当起志愿者
11月25日,新冠疫情来袭,上海超过20家医院发布公告暂停门急诊医疗服务。上海市卫健委第一时间回应,这是防疫排查需要,上海并不存在院内感染现象。
动态清零,精准防控,这是疫情防控原则,但市民群众基本就医需求该如何保障?
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总院的门急诊全速运转,医务人员加班加点,保障医疗安全有序。
群众在华山医院总院有序就诊。华山医院党委宣传部供图
依旧是“党员先上”
为进一步满足市民就医需求,28日全天,华山医院总院增设门诊服务,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皮肤科、骨科等13个科室,31名党员医生主动报名出诊。
患者可以提前一天在华山医院门诊服务号预约就诊,也可以当天现场挂号。其中,神经内科、皮肤科患者数量较大,为缩短等候时间,减少人员聚集,医院临时从病房抽调值班医生增援门诊。
出诊医生均为党员身份。华山医院党委宣传部供图
值得注意的是,当天所有出诊医生均为主动向院党委报名的党员志愿者,他们中很多都是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但来院病人均以“普通门诊”挂号就诊。
神经外科二党支部书记朱巍教授、内三党支部书记叶红英教授带头加班坐诊。“最近医院党委都在号召我们党支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我觉得这就是实事,所以积极响应。”朱巍教授刚看完门诊,又急匆匆赶去查房。
“相比专家门诊,今天的病人病情都不复杂,有很多是急着来配药或者开单验血的。”叶红英教授表示,能够定定心心看门诊,给每一个病人更多的沟通解释时间,内心还挺愉悦的。
主动报名,在普通门诊耐心问诊的医生。华山医院党委宣传部供图
志愿者居然是“大专家”
除出诊医生外,当天,门诊护理、超声、放射、财务、药房等12个辅助部门派出75人加班加点,保证流程畅通、就诊便捷。
当天,8名党员志愿者分散在门诊各个区域提供导诊咨询服务。在人流如织的门诊4楼,老年科党支部书记张佳明教授换下了白大衣,穿上了党员志愿者的红马甲,患者和家属声声问询不绝于耳,她应答自如,同样收获了不少感谢。
医学专家当起志愿者。华山医院党委宣传部供图
张佳明是主动报名做门诊导医志愿者的,早上7:30开诊之前她就在四楼预约中心外忙碌了起来。“我听说今天医院要增设门诊,第一时间就报名了。后来暂时没有安排老年科出诊,那我就想着做做导医志愿者也挺好的”。
的确,张佳明这样的导医志愿者可是派上了大用场,有病人直接拿着验血报告来咨询指标情况,张教授对答如流,还给出了很多意见建议。得知今天的“志愿者”是“大专家”后,病人和家属连连表示感谢。
“看吧,我们总能相信上海的!”
“前两天到了人家医院门口,才知道在‘闭环’,女儿叫我先回家,别着急,她帮我在网上提前预约了华山医院的号。”
王阿姨因为皮肤过敏身体不适,但在华山医院看上了医生取上了药,“个记运道蛮好的,周末就看到专家,我覅急了!”
有序排队就诊的市民群众。华山医院党委宣传部供图
章先生陪着女儿一起来看皮肤科,“平时华山医院皮肤科专家号很难约到,而且女儿在上初三,紧张冲刺阶段可选择时间段有限。之前一直知道华山医院周六有皮肤科门诊,这次特意电话咨询了门诊客服,答复说本周日也有专家坐诊的,我们就赶紧过来了。挂了普通门诊的号,没想到是党员专家接诊”
和着急的父亲不同,女儿自己却很淡定:“人家网上说的呀,我们总能相信上海的!”接着父女俩相视一笑。
仅仅上午半天,医院共接诊患者1288人次,互联网医院接诊患者333人次。上海这座城市,在这个秋冬交替之际,尤为温暖。(马作鹏 唐吉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