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松绑精准服务,上海以“头雁效应”激发“雁群活力”
让上海因人才更精彩、人才因上海更出彩。上海市人才工作会议昨继续召开,与会各界代表热烈探讨上海如何在人才强国雁阵格局中更好发挥“头雁效应”,加快打造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他们认为,只有让人才在上海安心、安身、安业,形成“上海爱人才,人才爱上海”的生动景象,这座城市才能更好锻铸核心竞争力、城市软实力。
结合率先开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上海将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力争推出一批更有显示度的改革举措;以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上海将以更精准的服务吸引、延揽、凝聚人才;提出“一把手”带头抓“第一资源”,吸引集聚“战略科学家”、能工巧匠等各类人才,让更多人才筑梦上海。
空间站建设、月球采样返回……国家重大工程背后,离不开向全球尖端领域发起冲刺的科学家。为了让他们能“天马行空地自由思考宇宙”,上海航天局探索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譬如,实施课题组长选拔聘任制,使经费使用权、队伍组建权、人员考核权均由创新主体自行把握;围绕技术人才队伍,构建以领军人才为引领、科技骨干为支撑、青年后备为补充的“雁阵”人才梯队等。
上海还在人才评价体系中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在“赛马场”上比作为。在人才济济的复旦大学,一项以综合评价为基础的“优秀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为青年杰出人才单列正高级职务晋升通道。上海交通大学则建立多维度人才发展通道,让“田赛”与“径赛”分开,每个人都能在合适的赛道上实现自我价值。
持续优化人才软环境,关键还在以精准的服务吸引、延揽、凝聚人才。在浦东新区,一张人才服务网以国际人才港为枢纽,实现各类服务资源精准供给,以此满足海内外人才多样需求。比如,借由系统集成80项人才业务,浦东成功推出人才审批服务“单一窗口”和“一网通办”平台,服务人才超过27万人(证)次。实现服务精准供给的前提正是“分类”。徐汇区计划五年新增1万套社会租赁房,优先供给各类人才,在楼宇园区、人才公寓嵌入“初心汇”人才服务站,以党建引领,落细落实文体设施、健康配送等暖心服务,更好吸引凝聚人才。
在产出创新成果之前,青年科研人员免不得要坐数十载“冷板凳”。为此,市教卫工作党委推进实施高等教育人才引育计划,支持高校化整为零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等。上海高校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三大奖”数量占全国高校11.5%,占全市获奖总数的76%。这一数据,凸显出上海在基础研究、重大原始创新领域的引领优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