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88元就能查考试排名?学习类APP套路大调查
考试查分、学情分析、试卷解析……一些学习类APP究竟有何套路?记者展开调查
某App号称花388元就能查考试排名
晨报记者 荀澄敏
“我是个土包子,花了388元充会员查了孩子期中考试排名……”最近,有个帖子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网友Que自称在“某分数”APP上买会员只为查孩子的排名,让她没想到的是,所谓“排名”,只看了一次就不能看了。
究竟是怎样的平台,能知道孩子的成绩?充值会员公布的排名又是否真实?此帖一出,有网友跟帖表示这是智商税,因为教育部明令禁止中小学公布排名;还有的网友表示,自己孩子的学校也用相同款的APP,只不过自己没有开通会员功能。
事实上,电子阅卷在学校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智能化时代的发展,让中小学很多教育环节融入了信息化的影子,上网课、考试阅卷、错题分析等等,都是再熟悉不过的存在。提质增效是信息化的初衷,但事实上这些对学习过程监控、结果分析的信息化平台,往往都是由第三方平台建立,学生、家长使用基础功能不用付费,但其衍生服务的商业性也不言而喻。
除了“某分数”这款APP之外,市面上还有“某天网络”“某慧网”等APP为教师提供阅卷、在线评测等功能,这些第三方平台累计了大量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所谓的付费看排名,是APP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还是真如其说权限掌握在校方手中?
APP上看到的排名是真的吗?
已有家长花388元会员费。一名资深教师表示,平台方利用查排名这一点当噱头,也是瞄准很多家长不会向老师核实是否有权限一说,这种营销手段就是为了赚取会员费。
“学校不公布学生排名,‘某分数’APP客服说能够查排名。”张女士孩子所在学校是通过“某分数”APP进行电子阅卷,并在该平台绑定了学生的学号和姓名,这样一来,家长和学生就可以免费查分、错题等信息。
张女士经常打开“某分数” APP,一来二去对其中的功能就慢慢熟悉起来,比如“某分数”APP主页显示有“考试、失分回顾、作业测验”等栏目,对孩子学习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有次无意跟客服聊起会员功能,客服提到“看排名”这三个字,一下子就触动了张女士的心,“388元一年会员费,如果能看四次期中、期末考试,也值了!”
不过只看到了一次排名,张女士就发现不能看了。这让张女士感到疑惑:怎么看完一次就不能再看了?在APP上看到的排名究竟是不是真的?对于张女士的疑惑和退款要求,客服马上换了说辞,强调会员费主要是其他增值服务内容,教育部是不让公布排名的,如果能看到,也是老师开通了相应的权限。
对于这样的结果,张女士表示不解:“家长冲着查排名而付的会员费,结果平台让我去跟老师确认开通权限,那我的付费目的何在?”由此,她质疑“某分数”这款APP是否符合进校园的标准。
根据《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将持续推进教育A备案制度,在2020年公布的245家企业476个教育A备案名单上,“某分数” APP名列其中。也就是说,“某分数”进校园让教师、家长、学生使用,属于合规行为。
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款APP上所有功能都合理。
教育部命令禁止的排名,为何会在这款APP上被家长看到?为此,记者联系了“某分数”的客服,其400电话一直都在忙线并自动挂断,在线客服也一直显示40多位咨询者在排队,在反复联系及等待后,终于与客服开启了对话模式:
问:388元的会员服务包括哪些内容?
答:会员功能包括:学生端:错题本的学霸答题,解析的学霸答案,单科和全科学业报告,如果学校没有屏蔽排名可以使用(班级模拟成绩,班级年级排名)自主练习,错题本打印,知识库试题打印;还包括家长端的家庭测评等功能。
问:那就可以知道排名?
答:你要先咨询学校开不开通这个权限,有的学校会特别申请公开一阵子,但不是一直公开。
问:你们现在覆盖了全国多少学校?
答:很多哦。
对于“某分数”APP的做法,不少家长都表达了不解,既然是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排名,为何要留一个收费的口子?而且这样的权限给老师,意欲何为?
面对家长们的不解,一名资深教师向记者表示,虽然她本人没有使用过“某分数”APP,但她表示:“教育部的规定,我相信大多数老师都不敢踩红线。平台方利用查排名这一点当噱头,也是瞄准很多家长不会向老师核实是否有权限一说,这种营销手段就是为了赚取会员费,应该被及时禁止。”
平台是如何实现数据汇集的?
游走在政策左右的“进校园”APP大军,大多与学校开展合作,学生账号只需学号、姓名等信息就可自动生成,教师可在其平台进行网上阅卷,从而实现考试大数据的汇聚,并智能分析学生考试失分点,为其定制个性化错题集等等。
随着“互联网+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校园电子书包、信息化平台、教学过程化评价体系……这一切都加速着家长和学生对教育信息化的适应,一批像“某分数”这样的APP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如“某学网”“某天网络”等等,通常分别设有教师端和学生端、家长端的不同入口,以此区分提供不同的功能。
那这些平台究竟是如何实现数据汇集呢?其实,这些教育类APP大多与学校开展合作,学生账号只需学号、姓名等信息就可自动生成,教师可在其平台进行网上阅卷,从而实现考试大数据的汇聚,并智能分析学生考试失分点,为其定制个性化错题集等等。
考试查分、学情分析、试卷解析……往往是这类平台的卖点,根据“某学网”官网信息,该APP已经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16000所学校实现常态化应用,受益师生超过2500万人,每月平均服务各类班级、年级考试,班级测试数万场。在其页面底部,还展示着与其合作的各省市重点学校的名称。事实上,这些APP通过初期免费推广模式,不断扩宽市场,让教师、学生、家长都适应这种对在线改卷、统计分数的新模式,进而推出增值收费服务。
记者了解到,在这些APP平台上,查分、错题本、分析报告等服务都是免费提供的。至于会员收费项目则由家长决定是否要购买,某平台在购买会员服务的条款中明确表示,其提供的个性化服务系收费项目,此收费与学校方无关。
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一批优秀的教育类APP确实通过其敏锐的市场判断与优质的平台服务,进入了全国各大中小学。但对于其增值付费服务部分,究竟是否合情合理?又是否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呢?
值得一提的是,“某分数”这款APP在“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发布通告中被点名,其安卓版本存在的问题:一是在申请打开存储、相机、麦克风等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时,未同步告知用户其目的;二是收集的设备IM EI号等个人信息未在隐私政策中说明;三是未逐一列出嵌入的友盟、腾讯等第三方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类型。
[专家说法]
企业是否有权获取学生成绩查成绩排名之风为何屡禁不止
企业是否有权获取学生成绩?打着查排名的噱头,诱导家长付会员费是否属于违规行为?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如果学校老师通过APP公布成绩排名,属于违规行为。一旦出现这类问题,要严查学校老师是否强制推荐家长使用,是否违规公布成绩与排名。
2017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明确要控制考试次数,探索实施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对相关科目的实验操作考试提出要求。命题应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注重加强对能力的考察。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然而从现实看,依旧有一些小学和初中老师,会采取线下(在班级里)或线上(在家长群)的方式,用更隐晦的“公布”学生分数、排名。更耐人寻味的是,眼下的舆论,关注的并不是公布学生分数、排名违反规定,而是讨论分数、排名是不是学生的隐私。
究竟是什么让不得公布学生分数、排名的规定落实不到位?
对此,熊丙奇认为,很多地方教育部门、学校,就用学生的统测成绩、排名来评价教师教育教学,在把学生考试分数、排名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的情形下,公布学生的分数、排名,是为了让家长也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少家长质疑学校、教师对学生不负责。在家长们看来,义务教育阶段不公布考生的分数、排名,是“掩耳盗铃”,既不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也不利于学生做好升学规划。也就是说,家长们对待排名、成绩的认识,是出于当前中考、高考制度对排名的强调。这就是公布成绩、排名面对的困境。
熊丙奇认为,关键还是在于改革升学评价体系。否则,教育理想、教育法律法规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会让教师和家长都陷入迷茫,明知某些做法侵犯学生的隐私、人格尊严,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且违反有关教育规定,然而,不这么做,又不能实现升学利益的最大化。而升学利益显然是大家更看重的,于是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也就被放到一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