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跃升!虹口接续奋斗再上新征程
11月3日—5日,首届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以“开放包容,创新变革,合作共赢———面向未来的国际航运业发展与重构”为主题在虹口区北外滩举行,中外嘉宾云集,上海藉此高端国际航运交流平台,向世界推介“上海航运”服务品牌、发出“上海声音”,更好融入国际航运治理体系。
10月中旬,全国首创的八人艇城市赛艇比赛———2021上海赛艇公开赛在苏州河虹口段正式启航,国内各路赛艇好手齐聚虹口北外滩。10月底,2021世界城市文化论坛(上海)在北外滩拉开帷幕,中外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业界代表围绕“数字化转型与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主题交流研讨。当人们的目光随着这些活动聚焦虹口时,不难发现,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袭扰下,虹口区始终攻坚克难、干事创业,掀开了新时代接续奋斗、再创奇迹的崭新一页。
初心使命更加坚定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虹口区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虹口始终把开展好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接受思想政治洗礼的宝贵机遇,坚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精心组织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活动,引导全区上下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凝聚起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虹口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曾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区内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广为流传的红色故事,滋养着虹口人的精神世界,融入血脉,催人奋进。
为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虹口落地生根,虹口启动全域“大思政课”,积极打造“开门办思政”的党史教育新格局,深入开展“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建成中共四大纪念馆5A级景区和全市首个国旗教育展示厅,完成“留法勤工俭学出发地汇山码头”等革命遗址旧址纪念标识树碑,推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李白烈士故居、陈云“1925书局”等红色场址改扩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北外滩显示度不断提升
历史上的虹口,因港得名、因港而兴。滚滚东进的江水,在北外滩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也见证了这里从港口码头到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的蜕变。
北外滩曾是上海开埠以来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启航之地,也是近代中外文化的交融之处。2020年6月28日,市政府批复同意《北外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外滩也随之迎来了新一轮重要发展机遇。虹口区委区政府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健全组织架构,建立新的北外滩街道,成立北外滩管理办公室,积极优化开发机制模式,推动北外滩行政区划与功能区划相统一。同时,逐步完善规划体系,组建专家委员会,设立项目总控机制,推进建筑总量为840万平方米的北外滩新一轮规划落细落实,核心区0.8平方公里将形成350万平方米的商务体量,北外滩的发展正式进入“快车道”。
五年来,在这片炙手可热的沃土上,浦江金融广场、星荟中心、白玉兰广场等建筑拔地而起,中远海运集运、景顺瑞和、财通证券等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北外滩功能品质不断提升。今年,虹口又成功出让了北外滩91街坊,此地将新建480米浦西新地标,与陆家嘴上海中心大厦遥相呼应,成为黄浦江畔一抹新亮色。
经过多年深耕,北外滩航运产业实现了从“老码头”到“航运一条街”再到“航运服务总部基地”的不断跃升。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在整个虹口区域已集聚了4700家航运企业,平均每平方公里落户197家航运企业,成为全国航运服务企业集聚密度最高的区域,全球排名前50位的船公司有12家在虹口设立总部,有力助推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虹口拥有“一江一河一港”,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区位优势显著。滨江岸线全长2.5公里,东起秦皇岛路,西至外白渡桥,由扬子江码头段、国客中心段、置阳段和国航中心段4段组成。今年7月1日,国客码头880米岸线面向市民开放。虹口根据不同岸线的特色,打造不同的特色景观,构建“漫步、慢跑、骑行、主题观光”于一体的慢行交通体系,着力将虹口滨江打造成欣赏两岸风景的“明信片”区域,成为市民游客打卡滨江的又一好去处。与此同时,在黄浦江畔,“世界会客厅”正式亮相,承接高规格政党对话会,讲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生动实践。世界城市文化论坛、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中国航海日、财富与文化论坛等品牌活动精彩纷呈、汇聚世界目光。
当前,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已经全面提速,将围绕“三年出形象、五年出功能、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建设标志性精品工程,形成全要素高品质生态圈打造核心功能重要承载地,展示中国经济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的新气象、新奇迹!
经济发展更加强劲
五年来,虹口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强化“四大功能”,大力发展“五型经济”,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今年预计达到155.2亿元,比五年前增长51.7%,年均增长8.7%,经济增速始终保持中心城区前列。
为了对标世界一流,虹口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推出“合议核准制”“一证多址”“一照多址”等创新举措,被国务院表彰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中事后监管成效明显地区。先后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0、2.0、3.0、4.0版本,推动“千人访万企”服务企业机制常态长效,全面推行楼长制、园长制,努力当好“最佳合伙人”和“最暖店小二”,亿元楼达到29幢、亿元园区达到9个。
为进一步加快推动北外滩开发建设,虹口近期还制定了《北外滩七大专项行动》规划,其中将北外滩区域打造成为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最大亮点。据介绍,截至2021年9月底,虹口区内金融企业达1906家,涵盖了除信托以外的各类业态,资产管理规模近7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17家,占全国公募基金总数的1/8,资管机构已成为虹口金融产业的“压舱石”。2021年上半年,虹口区金融业全口径税收同比增幅64%,税收贡献居全区各产业之首,成为虹口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更值得一提的是,北外滩自去年掀起新一轮开发热潮以来,迅速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外商对虹口特别是北外滩持续看好,投资不断加码。近三年,虹口实到外资年均12.82亿元,其中2020年实现13.03亿元,位列全市中心城区第二。虹口现代商贸业也得到了繁荣发展,新增和改造高端商业载体75万平方米,北外滩来福士、瑞虹天地太阳宫成为新晋商业网红地标。
2019年3月30日,随着首个5G手机通话在虹口拨通,标志着虹口正式建成“全球双千兆第一区”。位于北外滩的“5G全球创新港”投入运营,聚焦全球信息科技的发展前沿,集5G展示、联创、应用、科普等诸多功能于一体,助推虹口乃至上海成为全球信息科技产业高地。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虹口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北外滩落地运行。开市当天,碳排放权交易成交量410.4万吨,成交额2.1亿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承担全国碳市场交易系统建设和运维管理工作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表示,将大力推动碳相关产业链向北外滩集聚,与政府一同将北外滩打造成国内首个碳金融中心。
城区有温度生活更美好
虹口关注群众生活里微小而又重要的事,推进旧区改造、市民驿站、“美丽家园”、为老服务、加装电梯、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大力营造有温度的城区,充分诠释了“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一理念。
坚持把旧区改造作为重要的民心工程,着眼于改善居民“蜗居”现状,让老城厢的居民告别手拎痰盂、马桶的生活,早日住上新房,一直是挂在虹口区委区政府心中的头等民生大事。五年来,虹口实现旧改4.06万户,顺利完成北外滩地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
“把支部建在基地上、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这是虹口旧改的优良传统,旨在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统领各旧改项目全面系统展开。2021年4月22日,虹口还创新举措,成立了上海首个移动型旧改基地党群服务站,聚焦“党建引领、凝聚人心、服务一线、广泛监督”四个方面,设立了提供心理疏导和健康咨询的“小巷人家暖心屋”,以及党代表工作室、法律服务工作室、人大代表工作室等,更好地团结引领党员群众。
近两年,虹口克服疫情影响,开展“千人大会战”,与地产集团等市属国企密切合作,以组团打包的形式集中启动、集中推进、集中开发,确保旧区改造工作不断、进度不慢、成效不减。去年,实现138街坊、山寿里、116街坊、东余杭路一期等4个项目、15个街坊、超10000户的旧改征收签约,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创下了虹口旧改新纪录。
牢记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的嘱托,虹口区委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深化市民驿站建设管理工作,着力将其打造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窗口、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平台、基层治理创新的阵地。目前,全年无休的市民驿站覆盖全区8个街道,涵盖6大类+X特色服务功能,让市民在步行15分钟内,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社区服务。市民驿站服务空间已从4.45万平方米拓展到6.94万平方米,实现了“养老顾问点”全覆盖,并建成老年人助餐服务场所95家。可以说,看病取药、老人日间照护、助餐助托等社区群众牵挂的事,都能依托市民驿站就近解决;读书看报、下棋、手工、唱歌、跳舞等社区群众喜欢的事,也都能在市民驿站就近实现,老人、白领、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一方天地。嘉兴路街道一位居民表示:“我周一到周五差不多每天都会来市民驿站,吃饭就在旁边的社区食堂,真的很方便。”
虹口是上海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区之一。多年来,虹口高度重视为老服务工作,不断完善保障机制,促进本区老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区老年人谋福祉。本区现有养老机构48家、床位7736张。目前已顺利完成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任务。积极推广升级“时间银行”“养老管家”等个性化服务,长期护理保险惠及3.9万老年人。
同时,虹口也是老旧住宅相对集中的区域。老年人上下楼行动不便,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成为助力居家养老、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民心工程。自2015年8月启动试点以来,虹口累计加装电梯通过征询427台、竣工投入使用178台,同时,率先编制“加装电梯地图”和“一幢一册”,成功试点并推广整小区规模化加装电梯工作模式,在全市形成了示范性效应。
虹口的“美丽家园”改造工程也已从1.0基础版跨越到目前的3.0高标准版,在紧抓安全、实用、材料质量等硬标准的同时,充分融入人性化、便民化、宜居化、精细化等软元素,完成以“美丽家园”建设为主的各类旧住房修缮改造1000万平方米。虹口的美丽家园建设不仅在设计、施工上坚持高标准,还注重功能和文化的提升,开发了“生活保障、功能完善、环境提升”三大类改造科目,如智能设备、慢行步道等,也逐步成为旧住房修缮改造中的必备项目。未来还将综合考虑电梯加装、非机动车集中充电设施、适老化改造等民生关切问题,通过“美丽家园+”这项系统工程,彰显城区善治效能软实力。
同时,虹口首创居委会“全岗通”机制并在全市推广,加装电梯实现从“单门洞”到“整小区”“全居委”,推出了“三委联合办公”“小小区合并”“沉浸式办公”等多项举措,创新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让社区更和谐、家园更美好。
五年来,虹口积极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合作办学,已建成18个学区集团,大力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同时,推进关爱学生成长的“彩虹计划”,不断丰富内涵和外延,形成具有虹口特色的教育项目,持续推进素质教育。成功创建全市首家新型高职学院——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思政课一体化探索,全面育人体系基本建立,现代化教育强区建设各项指标全面完成。
为进一步方便居民看病,虹口持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一南一北”区域医疗中心,实施“国医强优”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国家城市医联体试点,完成30家标准化家庭医生诊所建设,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周边居民做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虹口坚决构筑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坚固防线,全力推进疫情防控及疫苗接种,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坚决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五年,于历史长河,不过一瞬。五年,于百年奋斗,不过一步。随着中国共产党上海市虹口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新一届虹口区委领导班子将团结带领虹口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踏上新的征程。虹口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力打造“上海北外滩、浦江金三角”,为实现虹口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而努力奋斗!
一个五年,画上句号。
这不是终点,
而是又一个奋进的起点,
让我们共同期待虹口的蝶变、跃升!
(来源:上海虹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