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智能柔性执行器”被誉为攻克高端机器人的最后一道壁垒

机器人关节年产可达1000万台套

这将是目前全世界各种工业机器人关节产量2倍以上,达闼也将成全球最大生产基地

2021年10月05日08:18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闵行西南部的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内,一座占地243亩的智能机器人“达闼新镇”拔地而起。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坑坑洼洼的“烂泥地”。作为疫情下上海首批开工的重大产业项目之一,从2020年3月31日打下第一根桩开始,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日夜赶工,仅仅用了一年半时间,达闼产业基地已整装待发。

达闼联合创始人汪兵是这座基地的“操盘手”,这几天虽然放假,但他也没闲着,时不时来园区看一看。“国庆假期还有200多位工人在这里紧张施工,工程建设已进入最后阶段,预计最快今年11月就能交付,目前机器设备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争取今年底明年初实现投产。”

工程进展如此之快,在汪兵看来,这一方面是企业自我加压,抢抓市场机遇的紧迫感。更重要的是,离不开闵行区以及所在地马桥镇政府的鼎力支持,政府对企业碰到问题的解决做到了“不过夜”。

随着智能化的推进,机器人产业园在全国,特别是在上海都已算不上稀罕事,达闼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有何特别之处?

这座基地的关键词就是“智能柔性执行器”,即“机器人关节”。这是机器人执行系统里最关键的部件,因为这关乎机器人能否实现组合的复杂动作,例如全方位听、说、看、动集合的智能人机交互,这又关乎机器人能否更好做到对人和环境的友好互动和安全共处。正因如此,智能柔性执行器被誉为攻克高端机器人的最后一道壁垒。这一核心部件占到智能机器人成本的70%,也是我国机器人产业一直以来的短板。

达闼产业基地项目达产后,年生产机器人关节预计可以达到1000万台套。这将是目前全世界各种工业机器人关节产量总和的2倍以上,届时达闼产业基地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汪兵告诉记者,过去此项技术一直被国外机器人“四大家族”垄断,达闼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此项核心技术,并率先实现在智能服务机器人应用上的商业化、产业化。目前,达闼的智能柔性执行器在同样性能下,体积是传统伺服器系统的十分之一,运动灵活性高,且拥有多种规格尺寸,最小可以做到直径35毫米粗细。

达闼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建成并最终达产后,将吸引广东、江苏等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为其配套的近百家上下游企业入驻。后续,达闼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针对智能服务机器人共同成立的产学研机构也将在此落户。届时,这里将成为一个聚集机器人产业资源、人才资源、科技资源,进行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制造、机器人平台运营和机器人服务的生态基地。汪兵表示,达闼有信心也有能力在上海马桥打造“上海牌”智能服务机器人高端制造基地,领先布局下一个千亿元级产业。(记者 刘锟)

(责编:王文娟、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