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长宁路,今年120岁啦!

2021年10月02日16:28 |
小字号

长宁区行政建制的区名取自长宁路的路名,而路名则出自四川省长宁县之地名。今年是长宁路120周岁诞辰。1943年之前,长宁路叫“白利南路”,“白利南”出自当时英国驻沪总领事“巴伦·白利南”之名。

哈密路至古北路段的长宁路与苏州河并行(摄影 姚志康)

筑白利南路源自曹家渡

进入晚清,上海县法华古镇衰败,其商业功能转向北侧吴淞江(苏州河)南岸的曹家渡。曹家渡,是明隆庆至万历年间(年份不详)曹氏子孙曹旸在吴淞江南岸三官堂庙与北岸长生庵之间设置义渡而得此地名。

曹家渡依仗水陆交通之便利,商业繁盛。同期,西边也是吴淞江南岸的北新泾古镇进入佳境。然而,两个市镇之间却没有马路通达。上海本地人称西郊为“西海”,东部中心城为“东海”。曹家渡向“西海”辐射商业的需求更为强烈,而此刻的“西海”还处在田园牧歌的农耕时代。

清末曹家渡渡口(来源 网络)

1901年(光绪27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启动了白利南路、佘山路(虹桥路)和罗别根路(哈密路)的辟筑工程。白利南路从曹家渡至罗别根路全长16华里。初为泥土路,后铺上煤屑。到20世纪30年代初,东段曹家渡至沪杭铁路(现轨交3号线路基)段铺设沥青路面;到40年代末,沪杭铁路至霍必兰路(古北路)段才铺设沥青路面。

辟筑初,路幅很窄,忆定盘路(江苏路)到兆丰花园(中山公园)路幅12.19米,中间路面仅8.53米,分为车道和马道。沪杭铁路以西至霍必兰路路幅与东段相近。而霍必兰路至罗别根路段路面不足7米,一边紧贴防汛墙,另一边紧贴工厂和民居。

1980年代的长宁路凯旋路口街景(照片来自区地名办)

沿路系民族工业发祥地

长宁路(白利南路)起点和长寿路(劳勃生路)的终点在曹家渡交接。白利南路辟筑之前,苏州河沿线还没有现代意义的工业。进入民国时代,现代工业出现。民国4年(1915年),无锡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购得苏州河南岸、白利南路北,东到三角场、西至霍必兰路的11.7万平方米土地,盖起11余万平方米的厂房,即申新第一棉纺厂(1929年又增申新八厂),解放后合并为上海第21棉纺厂(现上海花城小区和虹桥河滨花园)。1929年5月,嘉定人吴蕴初在白利南路420号购得一大片土地,集股20万银元创办天利电化厂(后为天原化工厂),成为中国氯碱第一厂。

1980年代上棉21厂门前长宁路,右上角白墙处是该厂正门(照片来自区地名办)

在上棉21厂地块上建起的虹桥河滨花园和上海花城(摄影 姚志康)

进入1930年代后,长宁路沿线工厂爆发式增长,盘点曹家渡以西的工厂:美伦棉毛染织厂(解放后迁至北翟路)、大明铁工厂(1990年后迁金钟路)、华阳五金厂、新宇织布厂、长宁蓄电池厂、安乐棉毛纺织厂(上海第一织布厂)、冷轧带钢厂(后并入上钢十厂)、大孚橡胶厂、日资丰田制铁所(后为上海第一纺机厂)、永达染织一厂(上海第三织布厂)、申新纺织一厂、八厂(后为上棉21厂)。

过了古北路,是顺昌石粉厂、天原化工厂、汽修五厂(解放后建厂)、上钢十厂四车间(解放后建厂)、砖瓦机械厂(解放后建厂)、古龙印染厂(上海第一丝绸印染厂)。毋庸置疑,白利南路成为上海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民国37年(1948年),沪杭铁路以西的企业主纷纷向当局提出整修长宁路的请求,这才将沪杭铁路至古北路的长宁路翻建成沥青路面。古北路以西的煤屑路面维持到上海解放后才翻建成沥青路面。

1980年代古北路以西长宁路上的顺昌石粉厂和天原化工厂(摄影 郑惠国)

2019年同一角度拍摄古北路以西长宁路滨河新貌(摄影 姚志康)

长宁路上三处商业闹市

曹家渡地区,在1945年的上海市第9区、1947年的长宁区、1948年的法曹区(法华、曹家渡)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长宁区,均在区境内。1959年上海行政区划调整,镇宁路以东划归静安区后,才形成曹家渡三区接壤的地域格局。长宁路、万航渡后路西(现都为万航渡路)归长宁区;沪西电影院(现上海友谊商店)及长寿路东和北归普陀区;长寿路南、万航渡路东归静安区。

三处闹市是东端曹家渡,西端周家桥,中端上海西站。东端曹家渡俗称“五角场”,在长宁路、长宁支路、长寿路、万航渡路四路交汇中心是个“中岛”,四路在“中岛”就是五个路口,“五角场”由此得名。而今,“五角场”不再的原因是,88金廷广场开发时将长宁支路改道,出口向西移动百米,原来“中岛”成了“十”字路口了。曹家渡自清道光十二年(1862年)英租界辟筑极司非尔路(万航渡路)起,繁荣加速。江边岸上酒楼、饭馆、茶肆、戏院、杂货店应运而设。光绪十八年(1892年),有商人在此购地开出榨油坊(俗称油车)。“继而西段开办缫丝厂,东段开办面粉厂,召集男女工作,衣于斯,食于斯,聚集于斯数千人,于是马路两旁造房开店,百工居肆而成市矣。”(摘自民国《法华乡志》卷一)两岸还建了振泰、信昌、卞恒记等货运码头,一时间,市面兴旺。

1980年代曹家渡五角场旧貌(来源 网络)

今长宁路曹家渡人行天桥向西眺望长宁路(摄影 姚志康)

西端周家桥市镇出现较曹家渡要晚了近30年。周家桥市面繁荣始于荣氏开办申新纺织一厂,张氏建大德油厂。商业集聚在长宁路万航渡路交会形成的“丁”字路口,俗称三角场,各式店家在三角场东西两端绵延半里地。“三角场”不再的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末娄山关路与万航渡路贯通,成“十”字路口。1922年,区境内的第一家邮政局周家桥邮局开设在长宁路1335号,现在这个邮政所移到中山公寓大门东侧。抗战爆发后,作为沦陷区的周家桥因紧贴东部租界地,民间自发形成粮食交易市场“周家桥米市”,商业畸形发展,名噪一时。

中端上海西站地区即长宁路凯旋路以东至中山公园。这个闹市的出现始于沪杭铁路梵皇渡站的建成。1915年为连接上海北站(沪宁线)和南站(沪杭线)专门建造了沪杭铁路沪西段,在苏州河南岸设梵皇渡车站,1935年改名上海西站。

1916年12月车站投用后,一时间周边人流涌动。凯旋路以东的长宁路两侧商店鳞次栉比。1922年区境内最早的公交线路:静安寺——曹家渡——兆丰公园环线开通,静安寺发车走曹家渡,向西沿长宁路至兆丰公园后返回走南侧愚园路,形成环线,增添了西站地区的繁荣度。上海西站1989年更名为长宁站,1997年拆除,原址就是现在的轨交中山公园站站厅。

1990年代初长宁路铁路道口(来源 网络)

2000年12月建成的轨交中山公园站(摄影 姚志康)

“上只角下只角”一路并存

长宁路用上海俚语描述是“上只角与下只角”并存。“上只角”如兆丰别墅、西园大厦。中山公园东邻兆丰别墅(长宁路712弄)是1929年浙江兴业银行兴建,10余年间共建50多幢三层连排别墅,居住着一批国民党政府官员及上流人士。如爱国将领张治中曾住77号,老报人严谔声曾住129号,先后任国民党上海市市长、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的俞鸿钧曾住115号。一路之隔的西园大厦为英式9层公寓建筑,1912年建成。大厦分套出租给外侨及富商。1940年前,浙江督军卢永祥之子卢小嘉与青岛美人袁慧燮曾住公寓4楼8室。上海著名工商业者邓仲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芷苓、童祥苓等也曾居住该公寓。

兆丰别墅斜对面的原长宁路593号是上海市私立奉化中学(长宁中学前身)。该校是蒋介石二公子蒋纬国和毛庆祥、毛圣栋等奉化乡党于1946年发起创办的,是长宁区解放初期仅有的两所完全中学之一。2002年学校迁址长宁路1302弄9号,原址建起长宁区政府机关大厦。

长宁路712弄兆丰别墅(摄影 姚志康)

长宁中学(原长宁路593号)现区政府机关大厦(照片来自区地名办)

“下只角”棚户区集中连片,由东向西盘点:曹家渡西侧的卢薛宅身后棚户区绵延至苏州河边,卢薛宅南面猪毛厂地块(原长宁路427弄)也是棚户密集。中山公园西侧的苏家角棚户包围,苏家角南面是长宁区最大的棚户区西新街。跨过沪杭铁路,北侧的范更浪(今长宁新城)、南侧朱家宅(今中山公寓)。跨过中山西路,西南角464弄地块,被称为“皖北西村”的棚户区是抗战时期安徽难民聚居地。往西是李家宅、林家宅被小河南棚户区包裹,路北强家角也是棚户包裹。再往西是顾家弄、杨家宅、李家门都淹没在棚户区中,跨过古北路是著名的棚户区“苏北里”。这一本地老宅子与棚户区犬牙交错的民居格局一直维系到20世纪90年代。

长宁路上两处文化地标

两处文化地标分别是中山公园和圣玛利亚女中。1914年,公共租界工部局收购了极司非尔路(万航渡路)上一处名为“兆丰”的私家花园,扩建后对外开放,更名兆丰公园。1917年,公园向南扩建,在白利南路开设了南门。1943年改名为中山公园。如追溯至1864年(同治三年)兆丰洋行英国大班勤努·霍格购买吴家宅土地营建“兆丰花园”的话,中山公园园龄当为157岁。

英国商人建造的私家花园自然是英式风格,中山公园历经多次改造,始终保留英式园林的风格。最近一次2013年的改造,恢复了公园历史上的好几处著名景点。其中露天音乐台是1924年工部局为给自己的交响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前身)提供演出场地而建造。

1974年中山公园长宁路大门(照片来自中山公园)

1984年中山公园长宁路大门(照片来自区地名办)

现在的长宁来福士广场建在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原址上,而这所学校的前身便是圣玛利亚女中。1881年(光绪七年)圣约翰书院(华东政法大学的前身)创办人施约瑟将美国圣公会创办的文纪、裨文两所女校并入圣约翰书院内,命名为圣玛利亚女中。民国9年(1920年)圣玛利亚女中在沪杭铁路西侧的三泾北宅购地建造新校舍,1923年迁入新校址。晚清名臣李鸿章曾外孙女张爱玲曾在这所寄宿制学校上了六年中学。1952年,圣玛利亚女中和江苏路上的中西女中合并成立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圣玛利亚女中校舍改为上海纺织工业学校(原长宁路1187号),后又改名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现在的长宁来福士广场内移动复建了圣玛利亚女中的教堂和两排教学楼,以志纪念。

“三横”建设长宁路获新生

到了1990年代初,狭窄的长宁路已不堪重负。1995年,市政府“三纵三横”交通改造工程启动,“三横”中“北一横”是长宁路—长寿路-—天目路-—海宁路-—周家嘴路。长宁路首先启动江苏路至遵义路段的拓宽;1998年结合周家桥地区旧改,遵义路至古北路段(二期)拓宽工程启动;2002年,随着天原化工厂等沿线工厂搬迁,古北路至哈密路段(三期)拓宽工程启动;2008年为迎接2010上海世博会,古北路至哈密路段长宁路苏州河滨绿化工程启动。此刻,长宁路全线八车道贯通,成为上海中心城区的东西向骨干道。

中山公园南大门外的长宁路(摄影 姚志康)

古北路大桥向东眺望长宁路(摄影 姚志康)

2021年,长宁路已经120岁了。

沿线的工厂和老宅棚户早已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中山公园、曹家渡两大商圈,由东向西各式商品房楼盘比肩而立。

长宁路,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来源:上海长宁)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