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医学院:矢志不渝守初心 薪火赓续育人才
人民网上海9月10日电 近日,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揭晓。自2018年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已连续4年榜上有名。今年获此殊荣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尔真教授。
医德师德代代相传,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百年记忆里,2位上海市教育功臣,6位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传承着“交医人”的根本使命——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为祖国医学事业培养着一代又一代卓越医学创新人才。
早在学医之始,陈尔真就坚定了“做个好医生”的初心。什么是好医生?陈尔真的回答简洁而纯粹——病人满意,同行认可。从医30多年来,他始终坚定地践行自己心中好医生的标准,无数次把患者从死神手下夺回。
去年,这位原本只默默与“死神”过招的医生,突然在网上“火”了起来。在搜索引擎输入“陈尔真”三个字,位列搜索结果前几项的无一例外都与“抗疫”有关。2020年1月28日,他带领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接手武汉市第三医院的重症病区。55天里,这支队伍累计收治患者332人,其中重症患者237人;总治愈率83.73%,其中危重症患者治愈率达65%。
与陈尔真不同,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走出来的2019年“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狄文教授“火”在妇产圈子里。
面对一位在怀孕26周时查出宫颈癌的30多岁孕妇,狄文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后决定先进行新辅助化疗,再在孕33周时行剖宫产后立即做宫颈癌根治术。最终,这位患者产下了一名健康的婴儿,后期的治疗也比较成功。
“狄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妇产科是一个很特殊的科室,女性患者在家庭中还要担任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所以我们在治疗的选择上要更慎重、更人性化。从医是技术,更是人学。”狄文的学生包州州感慨道。
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传递着医者、师者之魂。在有着125年厚重历史积淀和69年峥嵘发展历程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这种师生之间的传承、代际之间的接力不胜枚举,早已成为全体教师无形中的默契与共识。
2003年荣获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的王振义院士,带领学生陈竺、陈赛娟和陈国强三位院士,协力造就“师徒接力攻克白血病”的佳话。每当学生们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时,王振义却总谦虚地说:“看到学生超过自己,是当老师最大的安慰。”
与王振义院士一样,上海市教育功臣邱蔚六院士也始终把培养后人、提携后学作为职责所在。他说:“学生不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世界就没有进步。” 在邱蔚六院士的培养下,他的学生张志愿于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口腔医学界继邱蔚六之后的第二位院士。也恰是在邱蔚六院士荣膺上海市教育功臣的2018年,张志愿院士荣获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
“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有德高的师品、学高的师智、技高的师能和身正的师表,还要落脚于一点——以学生为本。”医学院院长范先群多次在讲话中强调:“交医的教师要热爱学生,严慈相济,教书育人,更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胸怀,以及将学生培育为‘名医’‘大师’的责任感。”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多途径多手段培育弘扬师德师风。作为距离党的诞生地最近的高校,建党精神、红色基因已融入到每个“交医人”的血脉,时刻激励着“交医人”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和祖国医学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从王振义院士、邱蔚六院士两位上海市教育功臣,到近年来陆续荣获上海市“四有”好教师荣誉称号的张志愿院士、狄文教授、胡伟国教授和陈尔真教授,每一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老师都把为祖国培养卓越医学创新人才的重担勇挑在肩。正如在今年7月的一次专题党课上,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号召体全体教师:“‘交医人’将在第二个百年征程中,坚定不移地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好伟大建党精神,把健康使命永担在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