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历史上海老品牌再讲新故事 “紫罗兰美发厅”重回武康大楼
上海网红地标武康大楼又增加了一个新去处:昨天上午,曾经风靡上海的老字号紫罗兰美发厅,在阔别15年之后,于武康大楼原址重新开张,门牌是淮海中路1838号。
曾经在老紫罗兰美发厅做了20多年发型的上海市民黄女士一早慕名而来,说要看看这个曾经承载了她和同时代上海女孩青春的重要场所。
“我还是小姑娘的时候,每个星期都过来做一次头发。我那时是短发,但也是做得比较时尚的。这里的发型师技术很过硬,也很有知名度,给我烫完头发,洗好吹好,一个星期肯定是不会变形的。我就一个星期过来洗一次头。这样坚持了有二十多年。”
曾是1930、1980年代的上海时尚
据“上海地方志”网站显示,紫罗兰美发厅原是1936年日商开设的紫罗兰理发公司,店址是淮海中路1840号。1937年,该店被卖给中国商人经营,并很快跻身上海名店之列,在爱美的上海女性当中颇有名望。
上海解放后,紫罗兰美发厅由工会代管。1956年开始实行公私合营。1958年,与永明理发店合并,一度改为“永紫”理发店。1961年恢复使用“紫罗兰”。
改革开放之后,对美丽的追求和实践在普罗大众中越来越流行,紫罗兰美发厅也迎来了第二个爆发期。尤其是1984年9月,该店进行大修,更新设备、安装空调,采用最新式样的理发椅,并率先使用新式电吹风及烫发工具,在上海引领了又一波新潮流,成为上海理发行业中的“正特甲级”企业。1986年起,连续被评为市卫生先进单位和区文明单位。1990年,被区政府命名为徐汇区专业特色店。
紫罗兰美发厅的特一级理发师陆茂松,曾任上海美发美容协会副会长,1990年代还被聘为亚洲发型化妆大赛评委,人称“陆大师”。其先后设计的大波浪、线条型、块面型等女式发型,以及独特的操作技巧,都曾在上海风行一时。
全盛时期,紫罗兰美发厅占地近150平方米,四大开间铺面,其招牌在武康大楼外廊墙面上横跨几个门面,气派非凡。黄女士回忆说,当时店门口的霓虹灯是上海少见的紫罗兰色,到了晚上显得特别漂亮。
从1955年起就住在武康路113号的著名作家巴金,不止一次从这里路过。《巴金全集》收录的巴金日记中,也不止一次提到过紫罗兰美发厅。如《巴金全集》第二十五卷——“二十八日八点前起。看《收获》五期。十点后去武康路邮局寄稿件,在紫罗兰店理发,并到淮海中路邮局买邮票。”还有《巴金全集》第二十六卷——“三十日(阴、雨)八点三刻前起。十点去武康路邮局寄书,到紫罗兰理发厅理发,等了将近一小时。十一点三刻散步回家。”
只可惜,像很多曾经风行的老牌国营店一样,在市场经济和各种新型理发店的冲击之下,紫罗兰美发厅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并于2006年关张。
老店重生兼顾复古新潮两需求
自从武康大楼成为网红地标之后,作为业主的上海新徐汇集团收到了大量知名品牌递过来的橄榄枝。但作为国资集团公司,新徐汇集团本着担当社会责任的原则,在武康大楼商业业态的更新中,启动了“老品牌焕发新活力”计划,要求配套的商业业态必须与武康大楼的历史、文化积淀相匹配,与上海市民的现实需求相匹配。
紫罗兰美发厅的重新开业,正是其中之一。
据新徐汇集团品牌负责人徐英铭介绍,新的紫罗兰美发厅由集团全资控股,经营团队则引入社会力量。“无论从老品牌复苏还是后续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我们都做了大量的调研,希望既能让市民感受到老品牌的生命力,又能在设备设施、服务理念方面获得更好的体验。”
在装修设计上,紫罗兰美发厅将武康大楼的“前世”与“今生”相融合,呈现了“复古”和“焕新”的双重要求:老式皮质理发椅、古铜色镜框,古色古香的家具,尽最大可能重现了老式理发店的场景;但在工具设备和技术手法上,则充分采用了现代化的装备以及专业而年轻的造型团队。
作为重新开张的老品牌,这里将保留对不同时代经典发型的设计,欢迎市民带着不同时期的发型图片前来“定制”,“有新工具新技术的加持,相信比当年做出来的效果更好”。
至于未来的客源,徐英铭表示大致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周边比较有怀旧情结的居民,我们在调研的时候发现,这个区域的居民层次还是很高的,也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我们的价位就是市场水平,不会超过普通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另一块,则是借助武康大楼的网红优势,欢迎那些前来打卡的年轻人成为我们的新顾客,将紫罗兰美发厅这个老品牌带进年轻一代的生活当中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