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红”建筑武康大楼
良友公寓旋转楼梯吸引很多人来打卡
近日,因不速之客打卡拍照造成居民困扰,上海永福路良友公寓走进公众视野。不过,随着门禁和监控系统的加强,陌生人闯入的情况已基本消失,公寓正在慢慢恢复清净。
而与良友公寓相隔不足1公里的“网红打卡地”武康大楼,一年365天,楼下没有一天不是人头攒动。可惜的是,一扇扇漂亮的窗户后,无奈窗帘紧闭,住户直言不敢在阳台随意走动,生怕哪一天成为了“风景里的人”。
打卡网红地标,通过镜头传递城市之美、记录行走印记,本无可厚非,但民宅并非旅游景点,影响到居民隐私和正常生活时,打卡就变成了打扰,甚至有可能触犯法律。
良友公寓逐步恢复清净
社交平台的影响力在良友公寓被再次印证。被拍客列入“上海小众打卡地”之一,良友公寓里静默了80多年的旋转楼梯和天井,如同被突然挖掘的宝藏般受到追捧。
而与其他大多数打卡地不同的是,良友公寓是住宅楼,打卡者为了在楼内拍出“港片”效果,伺机跟随住户、外卖人员进入公寓,甚至有人在网上晒出了门禁密码与一名住户的手机号码。
建成于1937年的良友公寓,是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砖混结构,装饰艺术派风格,平面呈梯形,它安静地在永福路与复兴西路交叉口伫立,从外表看,并未显得特殊。走进去,你才会发现“别有洞天”。如同钻石造型的旋转楼梯正是在社交媒体上大放异彩,吸引一波又一波人前来的所在。
随着此番冲突的渐渐归于平淡,现在的良友公寓已看不见拍摄者,3个入口处门禁牢牢锁住,但从张贴着“私宅楼宇,禁止入内拍摄”的警告上,或许不难嗅出居民们曾经的“愤怒”。
一名住户称,他们家几十年前便买了这里的住宅,公寓原本只有4层,1991年时加盖5层、6层,由于一楼长期受潮,业主没有自住,而部分早期住户因为觉得老房不宜居,也已经搬离,房子要么出售要么出租,目前里面居住的大多数是老年人,早已习惯了安静的生活。
大约3年前,伴随着良友公寓在网上被奉为“网红打卡地”,住户们和这栋高龄老房的清净被打破,甚至因拍照扰民引发冲突。
为了劝阻打卡者,今年1月,良友公寓在门口贴出了警告语和告知书。5月初,智能安防设施开始施工,楼内居民通过人脸识别进入公寓。
“你看,这里新装了摄像头,门禁也换了,还贴了警告,进不来了就好了。”一名推着自行车准备出门的大叔感慨,最近的安宁,得益于门禁管理的加强。
武康路大楼住户窗帘紧闭
“入侵者”打卡以至扰民,良友公寓绝不是个例。武康大楼,也是如此。
婚纱、汉服、萝莉服……你能想到的各类装扮,武康大楼门前都能找到。而最让居民受到困扰的则是那些直对窗户的专业相机,“堪比可以定格画面的望远镜”。为此,楼上的居民们总是窗帘紧闭,游客眼中充满特色的阳台也不敢轻易涉足。
始建于1924年的武康大楼,不仅长期霸榜上海各类值得推荐的景点排行,在打卡族的心中,俨然是“来上海必须要去的存在。”
记者来到这座大楼前时,正值工作日的下午,不到1小时的时间里,就有3组新人在此拍摄婚纱照。为了拍出过马路的效果,新人们不停地在斑马线上来回走动。此外,一些游客偶尔也会从人行道下来,走到马路上取景。
5条路在此交汇,每一个路口的人行道上,都有站着的、坐着的人在大楼前逗留,寻找最佳拍摄角度。一对夫妻看了网上的推荐,专门从宁波开车来上海打卡,他们举着长长的自拍杆,努力把武康大楼拍进背景里,这里是第一站,下一站是思南公馆,他们来过上海多次,这一次就是专门来拍照的。还有从哈尔滨来的一对父子,支好三脚架,用单反相机对准武康大楼,作为摄影爱好者,他们扛了一背包的专业器材来到上海拍建筑。
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由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最早的一批现代化高层公寓,当时入住的以洋行、外商高级职员为主。后来,不少文化演艺界名流曾入住此间,给大楼平添了几分文艺气息。近年来,一些影视作品也在这里取景拍摄,更是将其知名度大大提升,附近的居民亲切地称其为“九层楼”。
站在武康大楼入口的门厅前,一名80岁的老奶奶说,双休日及节假日人多时,门口的网红冰淇淋店排队很长,几乎要挡住正常进出的道路。由于老奶奶出行需要坐轮椅,当回家的路被围观打卡的人群堵住时,她只能绕到没有人排队的空档上台阶进门厅。
“我叫她不要去阳台上晃悠,免得人家拍到穿格子睡衣的老太太。”老人的女儿接过话头,她也看了新闻,最近网络上火起来的“蝴蝶结阳台”,就有一个老奶奶火了,最后被家人接走了。她不想母亲也被拍进照片放到网上,母亲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
在武康大楼一层的进出口大厅里,立着提示牌,告诉大家这是私人住宅,谢绝参观。值班保安说,这里的住户大多是老年人,这么多年下来,看一眼就知道谁是住这里的,谁是外来的。“这里写了谢绝参观,但也遇到过硬闯进来的,一溜烟跑到楼上去,我们只得在后面追。”
“一栋老楼有什么好拍的呢?”一位路过的阿姨表示不解,有时候人多了有些嘈杂,因为对着街道,家里常年不拉开窗帘,她觉得这就是和别人一样的日常生活,无法理解这些人聚在这里拍照的意义是什么。
也有包容派表示可以理解,武康大楼是上海近代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自己住在这里也很喜欢这座楼,希望游客不堵路不乱闯就好。
新闻延伸
网红住宅非景点 照片不能随便拍
上海身具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特质,就住宅类建筑而言,不仅是良友公寓、武康大楼,因特色鲜明而成为拍照打卡点的还有不少。
全民媒体的时代,人人都有用镜头记录城市的自由,但当打卡的风吹过了界,影响居民私人生活的时候,这种自由应该有所限制。
无论是出于制作专业摄影作品目的,抑或跟风打卡,都需要以保障居民的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益为底线。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明确规定了自然人享有的隐私权不受侵害,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进入、拍摄他人的住宅。
在良友公寓、武康路大楼等地发生的打卡现象中,拍摄者强闯入楼内进行拍摄、窥视,或是在居民楼附近聚集围观等行为,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安宁造成明显影响,已经违反了法律法规。
“首先要明确的是,良友公寓、武康大楼这样的‘网红地’跟旅游景点不同。旅游景点是专门用来供游客游览参观用的,而具备居民使用功能的场所,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旅游景点。”上海大学法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法学博士陈吉栋分析,尽管住宅里边包含了居民的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但外来人员进入大楼拍照时,如果侵害居民的隐私、个人信息、肖像等民事权益,则构成民法上的侵权责任。
游客不进入住宅楼,在楼下拍照时,是否有自由拍摄的权利?陈吉栋认为,公民享有拍照的自由(权利),在没有侵害到居民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拍照权应受到保护,但如果拍照者进到楼内或侵犯业主权益,业主有权利进行制止。
尽管尚未出现关于打卡拍照引发的诉讼,但在《民法典》正式实施后,国内已有楼道内安装摄像头纠纷的判例,均认为拍摄到他人住宅正门、窗口有侵犯住户隐私权的可能性。此外,拍摄者有意无意拍到的居民面部照片属于生物识别信息中的人脸信息,未经允许的收集处理须负法律责任。
此外,陈吉栋表示,有拍摄者在网上泄露良友公寓门禁密码、住户联系方式等,也属于侵犯他人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隐私受到侵害的住户可以要求拍摄者停止拍摄,不再前往当地打扰自己的正常生活,并可要求赔礼道歉,对于拍摄者打碎玻璃等损坏财产的行为,居民们可以要求其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