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浦江两岸将新增贯通岸线20公里
上海要将“一江一河”滨水地区打造成为人民共建、共享、共治的世界级滨水区/新华社
市政府新闻办昨天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介绍了《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关情况,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主任、市“一江一河”办主任姚凯,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市“一江一河”办常务副主任朱剑豪,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许健,杨浦区副区长徐建华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展目标]
总体思路上,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坚持发展为要、人民为本、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以高品质公共空间为引领,推动深度开发,优化功能布局,培育核心产业,打造城市地标,努力将黄浦江沿岸打造成为彰显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黄金水岸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会客厅,将苏州河沿岸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现代生活示范水岸,实现“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发展绣带”的转变,将“一江一河”滨水地区打造成为人民共建、共享、共治的世界级滨水区。
发展目标上,总体概括为“2+5”。2个总目标:黄浦江两岸地区基本建成体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展示区,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公共客厅和具有区域辐射效应的滨水生态走廊;苏州河两岸地区初步建成超大城市宜居生活典型示范区,基本建成多元功能复合的活力城区、尺度宜人有温度的人文城区、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绿色城区。5个分目标:一是努力打造高品质的滨水公共空间。黄浦江两岸实现新增滨水贯通岸线约20公里,新建滨水大型绿地及公共空间约400公顷。苏州河沿线实现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全面贯通开放,新建滨水绿地及公共空间约80公顷。二是努力打造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公共客厅。重点推动20余处高等级公共设施建设,推动“一江一河”沿线约33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及工业遗存保护和更新利用。三是努力打造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加快核心产业和要素集聚,“十四五”期间黄浦江两岸地区推进总量约700万平方米商业、商办楼宇建设及核心产业功能入驻。四是努力打造功能复合的蓝绿生态走廊。全面开展沿江沿河污染整治及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约4平方公里沿线产业区块土地收储;打造“一江一河”上游地区及主要支流生态走廊网络,重点推进苏州河上游地区约35公里及黄浦江-大治河沿线生态走廊建设。五是努力打造滨水地区精细化治理示范区。推进“一江一河”滨水区域公共空间综合管理立法,成为城市精细化治理重要示范区。
[问答摘录]
持续推动“一江一河”公共空间贯通开放
问:“十四五”期间,在推动“一江一河”两岸实施贯通方面会有哪些重点工作?另外,还有哪些区域将会贯通?
朱剑豪:我们将持续推动“一江一河”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把更多资源留给人民,进一步扩大贯通的红利。黄浦江两岸结合区域功能转型及大型绿地建设,持续推进公共空间南拓北延。推进滨江贯通岸线向核心段南北两侧延伸,新增约20公里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岸线。重点推进吴淞滨江示范段约5公里岸线,高桥港南片区、沪东船厂、中海三林船厂等区域约7.3公里岸线,徐浦大桥以南区域3公里岸线,杨浦滨江中北段约6公里岸线,浦江、紫竹、江川滨江约5公里岸线等滨江公共空间的贯通开放。加快推进大型绿地公园建设,改造提升现有公共空间及滨江岸线,打造集自然生态、亲水互动、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活力节点。重点推进世博文化公园、三林楔形绿地、滨江森林公园二期、杨浦大桥绿地、董家渡景观花桥、兰香湖等大型生态绿地和公共空间建设,实现新增公共空间及绿地约400公顷。
苏州河两岸持续推进全面贯通开放,加快推进长寿路桥(静安段)等桥下空间品质提升,多策并举推进沿岸住宅小区的滨水空间品质提升及开放工作,到2021年底实现中心城段全面贯通开放。中心城区段结合滨河步道串联公园绿地,郊野段形成具有生态和休憩功能的郊区生态节点。推进浙北绿地、长安路节点绿地、岸线公园、“一纺机”公共绿地、“南四块”公共绿地等大型绿地空间的建设实施,新增公共绿地约80公顷。推进临空2号公园和滑板公园提升改造,实现全时段开放共享。加快推进上游闵行段、青浦段、嘉定段生态廊道建设,实现吴淞江苏申内港线段生态廊道及滨水空间贯通。
进一步加强苏州河沿线水陆联动
问:能否具体介绍一下苏州河未来会有怎样的水陆联动,给市民或者游客带来哪些感官、体验上的变化?
朱剑豪:苏州河地区也好,黄浦江沿岸地区也好,充分发挥滨水地区功能品质,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多的考虑。在苏州河沿岸地区分布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上海城市文化尤其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上海塑造城市特色和城市魅力的关键载体。“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重点考虑如何进一步加强苏州河沿线的水陆联动:
一是我们要在规划上进一步梳理整合。在苏州河沿岸地区,我们一直非常注重沿线历史建筑遗存开发利用和保护,对苏州河沿岸的历史资源将加强系统梳理,针对重要点位和重要区段,也将进一步做好具体方案深化,全面做好历史遗存的留改、更新、使用。苏州河也是一条非常适合水上活动的河道,我们将结合水上活动的需求,进一步完善码头布点和水上活动的设施规划,结合滨水公共空间提升项目逐步实施。统筹考虑陆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水上活动资源,实现整体联动,激发活力。
二是将在活动策划和功能注入上加强互动。一方面要加强活化利用历史建筑,沿线的河滨大楼、福新面粉厂、华东政法历史建筑群在修缮和整治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底层建筑空间的开放,形成陆域和水域的亲水互动,利用功能的注入、历史元素的提炼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海派文化历史传承。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注重水上体育活动、旅游线路和沿线历史文化遗存的互动,打造休憩、文化探访、水上体育等活动相结合的富有活力的生活空间。
三是加强沿线地区的文旅资源整合。如普陀区依托梦清园-浅水湾、莫干山路时尚创意街、M50等活化空间,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后续将进一步改造提升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纺织博物馆、梦清馆等文博场馆,注重资源整合。“十四五”期间,还将重点推进包括嘉定“南四块”区域,普陀长风西片区、M50园区-宜昌路特色街区,长宁“一纺机”区域、静安东斯文里、苏河湾地区,黄浦的北京东路沿线等区域的城市更新,使苏州河两岸逐步成为宜居生活示范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