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懈怠:虹口这家医院升级软硬件,为防疫添砖加瓦
“绿码不是看过了吗?怎么还要看?”一名中年男子不耐烦地往门诊大厅里闯,三位医护人员连忙拦下他:“这是行程卡,反映您去过哪里,和门口检查的健康码不一样,给我们再看一下好吧。”男子咕哝了几句,还是按照要求扫码打开了行程卡。
这是早晨发生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前的一幕,无论病人步行或开车进入院内,都需要测体温,通过健康码、行程卡双重核验。疫情持续一年多,对防疫的松懈、侥幸情绪在所难免,但白衣天使们坚持克服重重困难,查漏补缺,为市民筑牢防疫网。8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虹口区三门路的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看这家区域诊疗中心如何升级软硬件,为疫情防控添砖加瓦。
标准化感染楼像“变形金刚”
早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四院新院区规划建设时,便设计了一栋独立小楼作为感染楼。去年3月,在市领导关心和虹口区卫健委指导下,该感染楼成为全市几家标准化感染楼之一。
记者从门外远远看到,感染楼门窗紧闭,有全副武装的“大白”在里面忙碌。这栋4层高的米灰色小楼,外围围绕着警戒线隔离带,一楼标有鲜红色的“发热门诊”四个大字,满足发热病人和相对低风险人群(如处于自我健康管理阶段的人群)的就医需求。
标准化感染楼
2层为备用隔离病房,计划在疫情结束之后作为肠道传染病、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的诊疗区域。3层满足疑似新冠和集中隔离者的就医需求,和一般发热门诊严格区隔开来。4层为临床检测诊治平台,其中PCR核酸检测实验室日检测能力为6500份左右,不仅自给自足,还能支援其他单位。
四院副院长李晓光介绍,感染楼内硬件设施良好,有压力不一样的负压走廊和负压病房构成“双重保险”, 有阳性危重病人独立抢救室,所有的门都是非接触式门,并由区卫健委配备消杀机器人,减少人员接触。李晓光比喻道:“感染楼以‘平战结合’为导向,有点像‘变形金刚’,疫情来了有各种应对措施,疫情结束以后还能变回来。”四院标准化感染楼作为虹口区唯一一家定点闭环管理医院,感染楼内的所有医护和工勤人员全部实行闭环管理,实行两周工作、两周休息的轮班制度。
消杀机器人
健康管理延伸到员工共同居住者
“去年1月19日,疫情初期,我们就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每天两次会议通报防疫情况。”四院党委副书记谭莉疆说,至今四院仍保持每天早晨八时的防疫会议,双休日、节假日线上开会,600多天以来从无间断,使得全院上下能够对疫情变化做出迅速反应。
管理好人,尤其是第三方工勤人员,是大型综合性医院防疫的重点难点。一直以来,四院强调院内团队协作,医生护士与工勤人员一起参加交班讨论,指导工勤人员穿脱防护用品。员工健康管理方面,四院所有人员除有禁忌证之外实现了100%疫苗接种,不能接种的人员做好健康档案,一人一册。还由感染科医生和院感护士组成小组,为员工以及家属提供必要的咨询和筛查服务。
四院核酸检测采样点
对员工的共同居住者,四院强调也要进行健康管理。四院慢病管理中心主任姚莉莉举例,近日院内有一名医生的家人接到配合流调的通知,这名医生在早晨6时许就将这一消息通报医院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紧急研究,通知医生当天不能到岗,居家等候。“如果医院职工发现同住者可能存在疫情风险,一律上报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综合判断是否能够正常上班,一定要把可能的风险挡在院门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