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国内外“最强大脑”智慧分享,凝聚智能时代共识
城中蕴智,数字化转型增添核心驱动力
闭幕式上推进经济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转型方案发布,进一步提升上海创新策源能力
这是一次全球脑力的激荡,一次世界AI成果的风采展示;也是上海借力AI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又一次宣示。
7月10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黄浦江畔落下帷幕。作为全球AI行业的风向标,今年大会给世界、给上海留下了哪些回响,未来AI又将走向何方?回顾三天的大会,通过上千位来自国内外“最强大脑”的智慧分享,交通银行“惠民就医”、华为“盘古”大模型、商汤自动驾驶导览小巴等数百项令人振奋的AI应用,一幅人工智能世界共治共享的新蓝图正在开启。
对上海来说,又是一次全新征程的开始。
正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所言,上海将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进一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发挥引领变革的“头雁效应”,打造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形成“敏捷治理”的制度供给,以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
传递城市数字化转型理念
时至第四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已树立起国际品牌标杆。今年大会汇聚了1000余位演讲嘉宾,其中包括5位图灵奖得主、1位诺贝尔奖得主、62位中外院士、16位顶尖高校校长,以及数百位国内外AI头部企业领军者。他们洞察未来变革趋势,为上海、为中国、为世界人工智能发展建言献策,彰显出这一盛会的全球影响力。
今年大会核心主线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由以人为中心的城市视角展开。城市的生产、生活、秩序需要,也构成了大会开幕式经济、生活、治理三大内容板块。这与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视整个城市为一个有机生命体,进而与统筹推进城市经济、生活、治理领域数字化转型的立意相一致。
“展现‘城中蕴智,赋智为人,人因智惠,城以智美’的转型愿景,主题立意紧紧扎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现实土壤,是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核心灵魂所在。”在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钱学胜看来,这一视角和定位,造就了这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独特品质。
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深感今年大会尤其重视AI的社会价值,这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息息相关。他以智能交通为例,呼吁借助AI,通过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开发智慧交通系统,不仅能提高安全通行效率,同时还能减少碳排放,让出行更加绿色环保,“技术只有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产生更多正向价值和贡献,才真正有意义”。
大会期间,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在不少论坛被频频提及,成为聚焦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关系的重要标杆。专家表示,用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治理,正是上海硬实力与软实力的体现。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对上海城市治理不吝称赞。他相信,未来十年,人工智能牵引将为政府治理更高效、人民生活更美好、经济发展更创新注入全新动力。由此,他提出在人工智能的进一步拓展开发上,上海相关企业、人员应更大程度展开想象的翅膀,要把人民城市的理念真正落实到一座城市的每一条小马路、每一个小弄堂、每一个小角落。
其实,城市人群的生产生活需要也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大量应用场景。正如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所言,人工智能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相辅相成、相互融通,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可以成就城市,城市数字化转型反过来给人工智能提供了最佳试验场。
在加速推进的城市数字化转型中,也要有理性的认知。
360董事长周鸿祎就不忘提醒,当整个城市都架构在软件之上,网络安全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辅助功能,变成特别重要的基础设施,需要同步规划城市数字化建设和网络安全建设,它们应该像水、电、气一样成为城市的基础服务。 下转◆6版(上接第1版)如此,才能整体提升城市网络安全水平,带动城市网络安全生态汇聚、产业汇聚、价值汇聚。
激荡碰撞中为AI定向
站上海,观天下。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之所以影响力持续进阶,源自于其对全球AI未来的思考,展望的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
大洋彼岸,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兼国务卿基辛格通过视频连线阐明了他对AI的认知。人工智能是人类进化史上一次重要变革,“在这场变革中,领先国家绝不能谋求垄断,必须建造开放的系统、支持稳定性,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这样理性的声音,在大会上得到一致响应。
在和前微软执行副总裁、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对话时,美国Sornay顾问及投资公司董事长乔舒亚·雷默赞赏基辛格对和平的追求,也对他的观点进一步做了延展:“最重要的是良好的沟通,技术是一种工具,有交流才可以到更好的未来。”沈向洋则提到:“我们可能是第一代会和AI应用共存的人类,我们必须要在AI使用上达成全球共识。”
尤其是当前人类面临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等诸多共同威胁,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发展,方能继续享用先进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成果,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和谐的国际社会。”通商中国新加坡主席李奕贤如是说。
AI给众多传统行业带来新机遇,但也因其“黑箱子”式的模式带来隐私泄露、算法偏见、技术不可控等问题。
如何让AI变得更加可信,是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面对人工智能引发的全球信任焦虑,发展可信人工智能正在达成共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伦理特设专家组专家曾毅看来,研究可信人工智能现在仅是一个起点;同时,可信人工智能绝对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在构建人工智能模型服务于全人类时,文化之间的互信最终会影响可信人工智能部署到全球以及全球化发展。
我们欣喜地看到,可信人工智能的探索已经有了“中国方案”。由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华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20余家单位发起的《促进可信人工智能发展倡议》,在大会期间面向全球正式发布,为促进社会对可信AI的理解和重视,挖掘人工智能的产业和社会价值指明了方向。
据统计,包括全国首份可信AI白皮书、白玉兰开放数据许可协议等在内的26份报告和倡议在大会期间发布,凝聚起AI在法治、安全、治理上的全球共识。
演绎智能时代美好图景
在观点的碰撞中,憧憬着AI的未来。世博展览馆内,300多家海内外重量级企业带来的AI奇妙体验,则令人回味无穷——
从思元100云端推理芯片等“量产一代”,到天数智芯7纳米通用并行图形处理器的“点亮一代”,一颗颗人工智能芯片如同星光汇聚,让我们看到中国芯片的追赶与超越。从业界首个千亿参数中文大模型华为盘古NLP,到中科院免开颅微创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AutoX的全无人驾驶RoboTaxi,十大镇馆之宝,传递着AI的智慧魅力。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已经悄然融入当今世界,为治理、制造、生活等领域赋能,成为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澎湃动能。
借助大会平台,上海也向世界展示了支持人工智能发展,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地”的坚定决心。
四届大会以来,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规上产业的规模已经超过2200亿元。作为面向未来的优先战略选择,上海人工智能领域的协同创新效应、产业集聚效应、赋能百业效应、政策集束效应正在日益显现。可以说,在上海、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只要有志于创新创业的AI玩家,就能找得到伙伴、找得到数据、找得到资金、找得到平台、找得到场景,获得成功的可能。
借着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东风,又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上海。来自AI创新生态、AI智慧交通、AI生命健康、AI机器人等四条赛道的华为、百度、开源中国等26个重大产业集中签约,自去年大会以来,上海人工智能累计签约155个项目,总投资达1107亿元。
上海也会用行动证明,他们的选择不会错。
继发布构建人工智能一流创新生态行动等方案后,上海持续为AI企业创造条件。大会闭幕式上,推进经济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转型方案发布,聚焦便捷就医少等待、为老服务一键通、快捷停车助通畅等11个城市生活数字化转型标杆应用场景同时发榜。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创新行动、推进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同步出炉,旨在进一步提升上海创新策源能力。
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表示,面向未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继续坚持高端化、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推动能级和质量双提升,不断夯实平台软实力,加快成为最具全球影响力的顶级行业盛会。全面开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上海,也将把人工智能作为重要驱动力,持续打造更加融通的开放生态、更加活跃的创新集群、更加泛在的超级场景、更加安全的敏捷治理。
有理由相信,一个智能时代的美好图景将在上海得到充分演绎和生动展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