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顶尖设计团队云集苏河畔,畅谈打造上海“苏河之冠”

2021年04月28日19:37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4月28日电 (唐小丽)苏州河在普陀境内流经15.26公里,岸线长度约21公里,占上海中心城苏州河岸线的一半。苏州“十八湾”,见证了上海历史上11个“第一”,包括远东第一啤酒厂、第一家机器纺织厂、第一套人民币的诞生地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业转型和城市更新,苏州河从工业生产岸线逐渐转变成为生活休闲岸线,成为城市最宝贵的公共资源。近年来,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普陀区委区政府持续发力,不断打通堵点、克服难点,提升滨河整体环境品质,苏河十八湾即将迎来历史上新的“第一”——实现历史上第一次全面贯通,成为市民喜闻乐见、充满活力的滨水开放空间。

根据岸线特征,苏河东段(从安远路至曹杨路)由于河流形态恰似一顶皇冠,被市民亲切地称为“苏河之冠”,两岸岸线长度约12公里,是本次国际方案征集的规划设计范围,本次国际方案征集由上海市“一江一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主办,由普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长风投资(集团)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经过前期的资格预审,上海市园林院+荷兰West8+美国Bilden+中国美院、德国AS+P+英国MSP、美国SWA+上海瀛舫、法国TER+法国CBA成为合格的应征人,进入方案征集阶段。

四个团队经过5个月的深入调研、访谈、研究,呈现了4份精彩纷呈的设计方案——

伴河伴城、双冠双心,走心演绎“苏河之冠”

上海市园林院+荷兰West8+美国Bilden+中国美院联合体以苏河为轴,全面强化滨水公共空间,同时向城市两侧纵深有机延伸,走心演绎“苏河之冠”:“正冠”以长寿之心为核,“反冠”以普陀之光为芯,双冠双心犹如十指紧扣的双手,托举层次丰富“六岸十二湾”的公共生活和公共艺术。伴河伴城——创造出一种让城市与河流共同生长的可能与机制,有序更新,开启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更新的一种新模式。

伴河伴城(上海市园林院+荷兰West8+美国Bilden+中国美院)

何为“双冠双心”?设计团队介绍,苏河之冠实为双冠,正冠面向中心城,以上海最早启动新城建设而亟待更新的长寿路板块为核心,同时此处留存的玉佛寺、沪西清真寺、澳门路660号日风小区等系列文保建筑群也形成普陀最后一块相对完整的历史风貌片区。以此为核心将市中央活动区与苏河之冠的滨水带紧密联系将极大促进正冠地区的活动质量与服务水平。反冠部分面向普陀纵深,同时也是沪宁轴线的门户。这里建议通过对城市资源非常优越的上海印钞厂生产性用地进行外迁,释放和激活整个武宁轴的尽端城市空间,形成区域核心,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城市门户形象与区域公共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设计方案以TOD为导向,通过地下、地面、空中的立体复合走廊来整合现有长寿路极为零散的商办空间,改变现有物业日趋没落的长决策与短供应之间的矛盾,使中小型物业集束聚合为具有区域爆炸效应的整体空间与品牌,形成区别于传统商业模式的新型城市活动体验。

形象之冠、活力之冠……苏河五冠打造立体城市名片

德国AS+P+英国MSP联合体以苏州河为纽带,长寿路为线索,紧紧抓住轨交站点周边的转型端点,形成系统、连片的更新锚点,把“苏河之冠”作为普陀名片,形成统一并有变化的设计语言,向世界发出上海声音。

针对普陀复杂现状情况,以德国城市更新理念为指导,6平方公里范围明确以“苏州河+长寿路+轨道交通站点”连片街区为锚点,撬动区域整体提升。城市设计基于梳理复杂的现状条件,以实现地区整体更新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区域价值、轨道交通站点、潜力地块、最佳慢行路径综合分析,整理出对地区最直接、最有效率的4大更新系统(长寿路沿线板块、苏州河沿线板块、腹地重要街道、区域重要节点)作为抓手,分层、分级、分期进行整体更新。

该设计方案明确“苏河之冠”环形空间内重点打造上海普陀都市活力区,树立苏河五冠——“形象之冠、活力之冠、文化之冠、慢行之冠、夜色之冠”。一河一路(苏州河、长寿路)原本是两个平行的带状元素,本次设计提出将一河一路作为一个整体连通的“冠”,通过公共艺术和生态策略相结合的处理手法连接起来,打造“苏河之冠”。

GUAN(德国AS+P +英国MSP)

形象之冠,即规划形成以“苏河之冠”为核心的城市片区,打造世界级人居滨水空间的立体城市名片;活力之冠,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利用滨水资源,采用岸线后退等方式创造出浅水区域,拓展出开放活动空间,弥补现在苏河两岸可观水却不能和水互动的遗憾;文化之冠,以历史保护建筑和文化产业为引领,室内室外形成连续的、体验式的文化长廊;慢行之冠:以服务片区市民为目标,打造普陀超级慢行街区;夜色之冠,在充分考虑苏州河沿岸宜居特色的基础上,本次设计为苏州河整体量身打造多姿多彩的景观亮化工程,通过线形、典雅幽静的整体“丝带”氛围+点状的热闹繁华节点秀场,来打造苏河最美夜色。

德国AS+P+英国MSP联合体把整个“苏河之冠”区域视为一个大型、整体公共艺术展示区,以编织的图案为语言,向普陀区纺织工业的发生和发展致敬。由此衍生出一系列艺术感和主题化的街道家具及小品,成为“苏河之冠”环线上统一的视觉引导元素,将人们自然而然地从长寿路引导到滨水空间。

苏河之冠,编织新生,塑造世界级滨水区

美国SWA+上海瀛舫联合体通过渐进更新的方式,强化“光复西路”与“光复新路”形成的X型城市重要廊道,挖掘复合景观空间,实现全线二级防汛挡墙设计,建构公共空间多维联系,激活点状潜力地区,引入公共艺术和艺文活动。

九曲十八弯的苏州河,如皇冠般最蜿蜒处的“苏河之冠”,6.7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间中,有8公里的岸线绵延迂回。它紧邻上海站,坐拥良好的车行与公共交通资源,是普陀东部的核心区,但也有诸多问题制约着发展。例如公共空间未有效开发;现有空间品质有待提升;车行与慢行交通局部不畅;产业空间分部结构亟待提升等。对此,美国SWA+上海瀛舫联合体提出编织苏冠的概念。苏河沿岸率先提升改造,优化的公共空间向城市蔓延渗透,三条产业轴线与公共空间相辅相成,交织形成网络,同时,植入公共艺术,带来片区持续活力。

苏河X(美国SWA+上海瀛舫)

苏河之冠,编织新生。对此,美国SWA+上海瀛舫联合体提出三个主张:乐享生态的首善之滨,通过改造防汛设施,融合防洪、生态、休闲等需求,融墙于景,实现散步、慢跑、骑行的贯通,给市民提供多种方式感知苏河的风光;活力宜业的首创之地,光复新路与苏河秀带交织而生,通过全步行、分时共享策略,贯通普陀路、普雄路与澳门路,沿路连接多个城市商业地块与产业园区,串起创意、文创、传媒、数智、运动为主题的复合节点;全年的艺术首肯之城,多样的艺术品在公共空间展陈,一连串不休止的文艺“事件”在苏冠轮番上演,伴随艺术季,这里将成为一座无墙的美术馆,市民可以参与其间,流连其间,融入其间,艺术与生活交织相融。

水、陆、空完美串联,构成苏河之冠无限生活环

法国TER+法国CBA联合体的设计方案提到,苏州河与城市生活廊道一同形成无限符号∞,寓意“无限循环、无限生活”,勾勒出“水上之境”“陆地之道”和“天空之径”,让人们真正走在苏河上,共享用艺术装点的苏河生活。

苏河之冠处于上海城市中心区位,是上海城市中央活力区的北侧外延,其如鸡冠状的形态,被历史和文化所环绕,为河流及水岸提供了多方向的观赏视点,是漫步、游赏、享受城市的最佳场所,苏河之冠区域完全能成为苏州河市域内,通过开放空间及公共艺术激活城市活力、促进城市更新的最佳示范区。

无限生活(法国TER+法国CBA)

苏州河犹如一条穿越城市的流淌的时间线,法国TER+法国CBA联合体从场地现状出发,在现状密集开发建设的城市河岸空间内,延续源自苏州河的自然记忆与城市记忆的叠加,针对“近人,场地,城市”三种空间尺度,用“水面之途,陆地之道,天空之径”,水、陆、空三种路径层次恢复苏州河的原生河流精神,着眼生态的未来,创造沿苏河之冠的体验。

水面之徒,是指在保障苏州河水上游览航道宽度的前提下,对河岸岸线类型进行分类,并通过多样生境岛、漂浮花园、水生植物净水园、轻巧的水上栈道、柔和的植物生态岸线等多种改造手法,柔化现有的直立硬质岸线,丰富河岸游览空间的同时,提供水体生态净化空间。

陆地之道,是指强化现状自河岸向城市腹地看展的城市道路的慢行系统功能,结合规划的慢行桥,新的慢行网络将连接轨道交通,激活工业遗迹与历史街区,陆地之道可感知苏河之冠生活气息与艺术氛围

天空之径,是指苏河之冠蜿蜒曲折的河道线为各凹凸岸之间的视线连接,提供了一个奇妙的视线通廊关系,天空之径就是勾勒出这种苏河之冠独有的空中连接点,可以引导游客并标记出沿途的有趣景点,也是水、陆、空三个层面的垂直面上的连接点。

在梳理场地空间的时候,发现一条有趣的脉络,一条无限环将“水面之途,陆地之道,天空之径”完美串联,“生活,生态,生机,生命”共同构成了苏河之冠的无限生活环。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