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要闻

上海正推进各区体育设施现状的调查 并制定发布体育健身设施可利用空间目录

2021年08月02日10:19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原标题:上海正推进各区体育设施现状的调查 并制定发布体育健身设施可利用空间目录

  “没想到反差这么大,这里竟成了洋气的运动场。”家住云岭西路的王先生,最近特意前往家附近的新体育场打卡,眼前景象让他大吃一惊,“我印象里,这里终年停满了‘垃圾车’。”

  普陀区中环路位于云岭西路至苏州河段的桥下空间,原本是周边居民避之不及的垃圾清运车停放点。1个多月前,这里摇身一变,成为占地达1.5万平方米的洛克中环篮球公园,迄今已有上万人次的球友光顾。

  这是目前全市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利用城市复合用地改造,完全由社会力量建设并运营的体育场所。它华丽变身的故事,是上海利用城市“金角银边”破解老百姓“健身去哪儿难题”的缩影。

  苏河贯通,腾出“新体育空间”

  “颜值在线、设施过硬,已经在这里组好了固定球局,以后肯定要常来!”第三次到这片新球场打球的白领乐骏,说出了他的运动感受。

  记者看到,从云岭西路至苏州河一段,长达400米的中环桥下空间,建造了16片标准篮球半场,3片五人制足球场、两片标准网球场。此外,这个运动空间里还设有一条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健身步道。

  崭新的体育设施,搭配浓浓的街头文化气息,显得活力十足、吸睛夺目。场地建设运营方洛合体育介绍,未来这里还有可能加入卡丁车场、轮滑场。

  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家就土地资源怎么供、怎么用、怎么管,给予明确的政策支撑。上海市政府办公厅随即印发《关于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意见》,要求就本市健身设施现状进行调查,并落实补短板工作。

  2020年,苏州河岸线贯通,如何统筹推进空间塑造、生态修复、绿化提升,布建更多文化、体育、休闲和党群驿站等配套资源,塑造可亲近、有温度、有活力的苏河水岸,普陀区有的放矢作了探索。

  携手合作,克服重重难关

  华丽变身绝非一蹴而就,从找地、腾地、建设、完工,再到正式营业,关关难过,关关过。

  不是所有河岸空间、桥下空间都适合用来作为体育用地,空间大小、高度、安全性等因素都必须符合体育用地的要求。区政府通过前期调研和科学认证,这块足足有1.5万平方米,位于苏州河岸的高架桥下空间,最终成了“新体育空间”的最佳候选之一。 下转◆4版(上接第1版)不过,新的难题随即而来——这片空间原用于普陀区城投公司下属环卫、市政等城市养护作业人员道班房,还有百余辆作业车辆、环卫设备停放在此。这些环卫人员和设施,服务于长风、曹杨等市中心街道。

  “既要尽快找到可代替的场地,同时启动人员和设备的撤出工作;还要想办法克服养护作业人员和车辆设备场地远离作业区域,成本和难度大大增加。”区城投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面对的困难不小,但公司态度很明确——全力支持,“为了百姓能够就近享受健身的便利和快乐,所有努力都值得。”

  难题还不止这些:高架桥下空间没有产证,意味着没有门牌号;水、电等一系列配套设施,也必须“无中生有”……这一过程中,由普陀区体育局牵头,区建交委、区规划局、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区公安分局、长风管委会等多部门配合,多次召开协调会:理顺闲置空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与管理权;出现问题,多部门协作解决;对安全、卫生等各个方面做到实时评估,这些都使得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提升。

  三赢局面,让民营企业放心

  “入口的休息区十分宽敞,卫生间也很干净整洁”“原以为高架下的场地会很闷热,但其实高架下有穿堂风,很凉快”……不需要大力宣传推广,短短一个月,这里就已经人气满满,记者采访时听到的大多是这样的评价。场地运营方还解答了记者心中最后的一丝疑虑:“所有场地的通风环节都在设计阶段就被重点研究考量,除了保证新鲜空气的流动,我们还将联合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布置大量的绿植来优化环境。”

  吸引社会力量斥重金投入的,不仅仅是这里不错的“先天条件”,还有政府给予的优厚政策。普陀区通过第三方评估方式,了解此城市复合用地改造建设所需投入及回报率情况,最终以相对较低的租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体育场地建设当中。在投资者有一定盈利空间的基础上,同时要求体育场地必须保有一定的公益开放时段。此举可为“三赢”——突破瓶颈,增加了公共体育设施供给;鼓励和扶持了优质民营企业,推动本市体育产业发展;体现了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

  利用社会力量盘活存量开发“新体育空间”,上海一直走在全国的前面。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目前利用屋顶、仓库、停车场、商场、大型超市等“城市边角料”改造、建设的民营体育场所,已经超过50家,品牌有洛克公园、观岚记体育、番茄球场等,大多为足球、篮球场。这些场馆因补充空白、服务齐备、性价比高,深受市民喜爱,最长的已经营了8年。

  但上海要实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左右的目标,显然还必须盘活更多的城市存量空间。

  怎么发现和怎么盘活?政府部门正推进各区体育设施现状的调查,将全面梳理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资源,并制定发布体育健身设施可利用空间目录。这份目录,将大大地方便社会主体了解并参与体育场地建设。对于怎么盘活,“洛克中环篮球公园”这一成功案例就是很好的借鉴——用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工作机制,全程跟进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所涉及土地、规划、建设、环保、市场监管、消防等方面问题的审议、协调、监督工作。正是这样的机制,为“变身”扫除了障碍。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