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这张改革开放“王牌”如何实现?这部纪录片回溯“而立浦东”的初心

2020年11月12日12:16  来源:上观新闻
 

接到拍摄任务时,纪录片总导演朱宏刚完成《浦东传奇》的制作,这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浦东发展的纪录片。“已经有了《浦东传奇》,如何在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再做一部与此前不一样的片子?”这个问题一度难倒了她。

很快,刷在浦东大道141号浦东开发陈列馆外墙的一句话吸引了她的注意—— “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这是近30年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嘱托;也是几十年来,浦东新老开发者们的初心。

“不动摇”三字最终成为了这部新纪录片的片名。11月12日起,两集纪录片《不动摇——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在东方卫视首播。

几代人的积累构成独家素材

时间回到30年前,那时的浦西已经非常繁华,一江之隔的浦东却还是一片阡陌农田,棚户区和大大小小的厂房杂乱分布其中。滔滔黄浦江像一道天堑,将同一方沃土割裂成两个世界,也在上海人心中横亘起一道无形的屏障。

1990年,就在浦东开发开放的政策刚宣布不久;专题片《浦东:上海的希望》的导演陈学虎专程等在轮渡码头,询问一个个到浦东来的乘客:“假如浦东有房子,你愿意到那里去吗?”结果,连续采访了好几个人,各有各的理由,都说不愿意。上海人曾经常说的“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一下子有了画面感。

在上海音像资料馆,《不动摇——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总导演、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副主任朱宏与主创团队专门找出了这一专题片。“几十年来,台里几代新闻工作者、纪录片工作者,积累了大量有关浦东的新闻资料、专题片、纪录片,这些都构成了此次纪录片的独家资料。”朱宏说,以“不动摇”题名的纪录片,目的是回望浦东30年发展进程,尤其是通过浦东开发开放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彰显出浦东这张中国改革开放的“王牌”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

在一年多的创作周期中,主创团队先后采访了100多位浦东开发开放的亲历者、决策者,累计拍摄素材近30TB。同时,超过3000分钟的浦东历年资料画面,成为纪录片的有益补充。纪录片使用了大量亲历者的回忆录和口述访谈记录。这群浦东开发开放的亲历者、当事人中,有上海市原副市长沙麟、上海市原副市长赵启正、浦东新区管委会原副主任胡炜、陆家嘴开发公司第一任总经理王安德、金桥开发公司第一任总经理朱晓明等。主创团队也找到了外高桥开发公司首任总经理阮延华以及老市长汪道涵的采访资料。

以历史之例解当下之问

“如今的浦东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与30年前天壤之别。”分集导演诸颖政介绍,纪录片不仅回顾了30年前浦东开发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更集中体现了浦东开发开放敢闯敢试、勇立潮头的精气神。

过去30年,浦东创造了多个“第一次”的奇迹。在片中,更有不少近年来首次披露的影像画面,其中就有裕安大厦。这是浦东开发开放后确定建造的第一栋省部楼。在大楼历时五年建成后,江苏大厦、齐鲁大厦,全国大半的省市、部委都在浦东建起了大楼。浦东开发开放,带来了全国各地共同发展的机遇。

开发开放更意味着招商引资。“1990年的外高桥,还是一片芦苇荡。”曾任浦东开发办公室项目处负责人的舒榕斌,当年曾陪着一个世界500强的客户走到外高桥,“我跟他讲,在这里我们要建造码头,码头的后面,要建造保税区。”如今,这些规划已成为现实。但在当时,这位客户却投来了非常怀疑的眼光,令舒榕斌一直记到现在。那一年,在浦东开发办公室的小楼里,汇集了从上海市各个委办局派来的精兵强将。这批浦东开发的“先遣队”后来被称为“十八勇士”。

从新中国第一家独资贸易公司落地外高桥保税区,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大型商业零售合资企业上海第一八佰伴引燃全市人民的消费热情;到上海通用汽车这一当时中美之间最大的合作项目落地浦东金桥;再到浦东践行“规划先行”“基础先行”,建造浦东机场和洋山深水港……纪录片中,事关浦东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重要决策过程,以及见证行业领域变化的重要细节,生动再现了浦东沧桑巨变的历史进程。“以历史之例,解当下之问。”诸颖政形容,“纪录片《不动摇——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是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讲述浦东故事,讲述中国故事。”

(责编:实习生、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