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解码“黄浦群像” 探寻城市治理“活力之源”

葛俊俊、董志雯

2020年11月09日10:23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广场、南京东路、外滩,是黄浦的标志性“打卡点”,对人们来说,承载了太多的记忆,这里可以说是上海的原点,也是上海“最资深”的中心城区。

在黄浦,如何走出一条旧区改造、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的新路?面对这一难题,黄浦区委书记杲云多次强调,“要让群众从每一件小事,每一处细节上感受党和政府的关心,感受生活在黄浦的幸福。”他所期待的也正是黄浦社区发展治理的“初心”,用幸福感和收获感填满这座老城厢,让市民共享幸福。

正值“十三五”收官之际、“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所在区,黄浦区如何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主动担当中心城区核心区的特殊使命和责任,构建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社会治理格局?人民网记者走访了南京东路街道、外滩街道、小东门街道、豫园街道等十个黄浦街区,试图通过这些鲜活的实践案例,探寻上海城市治理的“活力之源”。

因地制宜,推动旧改“加力提速”

旧区改造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再难也要想办法加速解决。黄浦作为中心城区,在破解旧改难题上,不仅想方设法解决居民关心的民生问题,也为未来发展腾出了想象的空间。

在黄浦,流传着旧改征收的“传奇”故事——外滩街道宝兴里历时172天,1136证居民,实现了100%自主签约、100%自主搬迁,实现了旧改推进“零执行”,创造了近年来上海市大体量旧改项目的新纪录。

2019年8月19日,金陵东路旧改地块成立临时党支部 外滩路街道供图

旧改为民,旧改靠民。在黄浦区委的领导下,宝兴里旧改首次在区级层面形成“党建联席会议+临时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架构,将旧改指挥部建立在现场,将干部下沉到一线、资源集结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

作为宝兴里旧改的参与者、亲历者、见证者,宝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丽华表示,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用心尽力倾情做好群众工作是化解矛盾、推动旧改提速的关键所在。

群众需求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小东门街道将党建融入违建整治工作,探索形成了“党建+拆违”模式,并逐步发展形成以“党建联建、社区自治、民主协商、一线工作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具有温度的城区环境综合治理机制,有效改善和提升了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小东门街道近几年变化真的很大!”今年64岁的周云海在老城厢出生、长大,30多年前结婚时因家里地方太小,他不得不搬到别区另住。“但我始终心系老城厢!”退休后,周云海常回来走走看看,不经意间成为老城厢旧貌换新颜的见证者之一,他笑着说,“尤其近几年每次老城厢一日游都有新发现,比如曾经兼有‘破旧小’和‘危房’之称的聚奎新村,变成了有着独立卫浴和厨房的‘新房子’,不少以脏乱‘著称’的道路变得宽敞又干净,最近就连乱穿马路的现象也看不到了。”

在上海加快推进旧改的大背景下,如何同步加快改善那些尚未列入旧改计划的老旧小区,通过微改造落定居民需求?如何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的生机?

江阴路72号微改造前后对比 南京东路街道供图

南京东路街道对江阴路72号,一个典型的“双老旧”院落,通过实施了综合性改造,改造工程见招拆招:对原本堆满杂物的一楼庭院和顶楼天台拆除违章建筑、整修路面、铺设地砖防滑条,加装太阳能板用于楼道照明,把顶楼天台改造成“空中花园”;整修二楼居民的合用卫生间,将老旧的抽水马桶换成两间全新的独立马桶间……“比起新社区,老社区可能更需要一种标签,一种能唤回生活尊严感和舒适感的标签。”南京东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顾定鋆告诉记者。

提升区域能级 探索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特点就是一个“细”字,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黄浦区正是如此,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将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让景区更富魅力、街区更有温度、家园更具品质、治理更加智慧。

“阿拉弄堂变漂亮了。”对豫园小区居民而言,七八糟的电线“蜘蛛网”不见了、坑坑洼洼的地面平整了、陈旧老化的公共设施更新了……小区旧貌换新颜,收获的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在半淞园路街道,原本陈旧的公共空间通过“小而美”的改造方式,唤醒了社区共同的文化记忆。亲子角、读书角、摄影角等,没有大拆大建,也没花太多钱,通过“微更新”自治项目量身定制“微手术”方案,创造了具有半淞特色和居民归属感的社区空间新形态。

这样的社区“微更新”在黄浦不胜枚举,如在石库门里弄见缝插针建设“绿色书屋”“共享客厅”;推进“江阴—顺天村”等街区整体改造,形成“最美院落”“最美街区”等,从“小处着眼,细处入手”,因地制宜建设“小、灵、活”的嵌入式生活服务设施,让老百姓切实收获到来自“大黄浦的小确幸”。

老西门“一网统管”为智慧养老按下“加速键”老西门街道供图

在淮海中路街道,除老龄人口外,“8小时人口”即通勤白领的数量也相当庞大,可达7万人次。街道借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精细化治理,对新天地区域实施精细化治理——完成了第一批新天地区域智慧化、信息化感知设备安装,对新天地区域范围内部及周边黄陂南路、马当路、自忠路、湖滨路等35条中小马路上的各类顽症做到“即见即清”;老西门街道辖区60岁以上老人3.6万,占总户籍人口比例高达41.38%,街道以“一网统管”综合试点为契机,按下了智慧养老的“加速键”,通过开发智慧养老大平台和手机小程序,打通线上线下服务环节,结合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实施派单、跟单服务,第一时间把养老服务输送到每个老人手中。

艾家居委的王老伯平日里喜欢打乒乓,可乒乓球室总是门庭若市、一桌难求。经过热力分析,街道及时增加了开放频次和服务时段,加之可以手机预约后,王老伯更是喜上眉梢,一周总能打上几回。

试行“随申码”一站式政务服务 豫园街道供图

随着“全市通办”“一网通办”的深入推进,豫园街道通过嵌入式服务,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18年9月,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在全市首家试点“电子亮证”服务,依托“市民云”APP的社区事务“一网通办”正在大跨步向前迈进;今年5月,又首家试行“随申码”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和便捷度。2020年1-8月,中心业务受理总量25021件,其中,“全市通办”业务量达到5212件,占受理总量的21%,与去年基本持平;一网通办受理量273件较去年23件大幅提升。

“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当前,黄浦“一网统管”建设,已完成“卫生健康、施工安全、店招店牌管理”等14个特色主题应用。比如,面对节假日暴增的大客流,不是简单的限流、封路,而是借助科技手段、智能算法,实施“客流数字化管控”,保障游客观赏景色、参与活动等需求,在守住安全的同时,彰显城区内的魅力与温度。

黄浦区委书记杲云表示,要抓好“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这个“牛鼻子”工作,努力在探索实践中形成黄浦经验、黄浦标准、黄浦样板。坚决守牢城区安全底线,统筹抓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千方百计做好就业、救助、养老、医疗等工作,让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要“创新”要“突破”

老城厢区域旧改与微更新、为老旧公房加装电梯、合力推进垃圾分类等,桩桩件件,民生“小事”皆大事。在黄浦,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探索实践如火如荼。

淮海中路街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体” 淮海中路街道供图

回望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作为党的诞生地所在街道,淮海中路街道“以党建为引领”的红色脉络鲜明而清晰。党建是红色生产力,更引领着一片区域在更高质量上实现全面小康。目前,街道正强化联合党委组织力、行政力量支撑力、楼宇主体推动力、入住企业自治力,让楼宇和社区相互赋能,站在更高层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体”。

疫情防控期间,淮海中路街道32幢商务楼宇形成了“压实三级防疫责任、筑牢四个防疫关口、推行五员防疫举措”的防疫大格局,保持了防控形势平稳有序;瑞安广场、K11、新茂大厦、力宝广场等6家楼宇率先提出“共享停车”,盘出共享停车位近1000个,方便市民游客停车,助力商圈集聚人气。

年久失修的老旧小区楼道防盗门改造、10多年楼龄的商品房小区电梯更换……这些社区治理中的棘手事、矛盾点如何顺利化解?上海在基层自治中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便是在五里桥萌生的以听证会、协调会和评议会为内容的三会制度,如今早已纳入《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被众多小区采用,成为基层治理的有效办法。该“三会”制度究竟有何独到之处呢?

在五里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沈永兵看来,有效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小区由“谁来自治”、二是小区居民“自治什么”、三是小区居民“如何自治”。通过三会制度,居民从“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可以说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落地社区的生动体现。

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必须要着力破题。宝兴里旧改做法被总结为“党建引领下的宝兴里旧改群众工作‘十法’”。该“十法”包括:一线工作法、精准排摸法、党员带动法、危中寻机法、平等交流法、循序渐进法、钉钉子法、换位思考法、组合拳法和经常联系法。

该旧改群众工作“十法”的形成,正说明新时代群众工作“各家各法、没有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强化党建引领,突出用心用情,倾心倾力、务实创新,就能把群众路线走实走好,把党的宗旨落实下去,更好地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更多内容详见专题:人民城市为人民——黄浦群像

(责编:陈晨、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