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光馄饨”商标之争追踪:
5家再高馄饨店已完成改名“包大祥”
晨报记者 李晓明
随着耳光馄饨在上海走红,上海两家耳光馄饨因谁是正宗出身打起了官司,最终法院一审判决上海再高公司败诉。目前,再高不服判决,已经上诉。(8月11日,晨报以《两家“耳光馄饨”,谁是正宗的?》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商场上品牌改名的问题屡见不鲜,到底是故意炒作还是商标出了问题?记者了解到,尽管目前二审官司还没开始,上海再高已经正式宣布改名为“包大祥馄饨”,首批上海5家门店已经完成改名。
“商标歧义,早想更名”
为何拥有“耳光”商标却忙着改名?对此,上海再高表示,假冒再高的耳光馄饨店层出不穷,最近两年市场上打着耳光馄饨名义招商的企业不在少数。有的甚至直接使用一模一样的图形和商标,网站地址也近似,但是这些假冒网站往往注册在偏远地区,屡次投诉无果,想打官司都找不到人。出于对市场上相关纠纷不胜其扰,“若耳光商标权根基再被动摇,需做好两手准备。”
上海再高表示,主流价值观对耳光不雅之意原本就有分歧,年初就有升级的打算。耳光是上海俚语,“打耳光”相当于北方的“打嘴巴子”,是带有侮辱性的,是否为不良影响,有待考证。
再高决定将原旗下“耳光馄饨”全国100多家门店,统一变更为“包大祥”手工馄饨,相关升级工作将分阶段逐步展开。
出身餐饮世家的再高创始人朱晓寅表示,这次吸取教训,花了50万元买了“包大祥”这个商标做名字,上海话“保大洋”有包赢不输的意思,很是吉利,讨个口彩,也符合主打老上海手工馄饨的寓意,和坚持新鲜食材手工制作的理念。“我们的大师傅都是上海人,味道比别家的正宗,这些老食客都认可,加上现代企业化管理,我们才能快速扩张到一百多家店,有了这些盈利门店,我们有信心就算换了任何牌子一样可以做成功,没必要把钱砸在不确定的牌子上。”
当被问及“包大祥”今后是否还会有商标问题的时候,他苦笑着说,这次应该不会有问题了,名字是购买的注册商标,也没有争议纠纷和不良影响。一边起诉、一边更名,也是无奈之举。
全国门店升级需3个月
在浙江中路原耳光馄饨店,记者看到这里的店招已改为“包大祥馄饨店”。门口还张贴了一张更名海报:“改名包大祥之后,产品不变,还是老上海手工馄饨原汁原味的味道,欢迎新老顾客惠顾”。
适逢周末,店内的食客依然络绎不绝,并未受改名影响。面对记者的采访,一名老顾客表示:“馄饨就是吃个实惠,这家店味道新鲜价格公道,只要老板不换,换啥牌子我都来。”店内的其他客人也表示,他们也不知晓耳光馄饨打官司的事情,自己关心的还是馄饨店的口味和价格,只要好吃不贵,就能赢得老百姓口碑。
记者了解到,除了浙江中路店完成改名外,上海还有黄浦丽园路店、浦东东方路店、梅川路店、南翔祥腾店已经于近日完成了改名。再高表示,公司将在本月底前,将上海所有营业中的耳光馄饨门店全部升级为包大祥馄饨,因店面数量较多,苏浙沪区域两个月内、全国其他地区三个月内,也就是十月份全部改造完毕。
初创者应重视商标权保护
对于此次耳光馄饨争议事件,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副会长马维野表示,其实品牌改名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事情,无论是商标瑕疵、不符合注册要求、商标被抢注、商标争夺战、品牌升级等问题都会导致品牌改名。前有王老吉品牌诉讼一家改名加多宝,后有皇茶不堪山寨困扰重金购买喜茶商标,如今耳光改名包大祥,今后类似的案例也会持续出现。
马维野表示,近些年国家的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还是越来越完善的,只是还有很多企业尤其是初创者对此认识不够。因此,在商业经营中,企业需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做好顶层设计,减少发展历程上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