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度,它并不美,甚至环境恶劣。现在,却是一派鸟语花香、绿意葱葱的模样。这条百年老弄堂背后的治理秘籍,或许能给人些许启发。
前不久,家住山阴路69弄45号的葛清明的手机微信群里,收到了一段朋友发自美国洛杉矶的视频。打开一看,竟是自己所居住的弄堂恒丰里的变化视频。朋友告诉他,最近这段百年老弄堂恒丰里变化的视频,在美国华人社区里非常走红,所以发给葛清明看看……
无独有偶,住在美国旧金山的王先生也看到了这段视频。小时候曾经住在恒丰里的王先生,看到视频后很感动,今年春节前夕,特地带着夫人和儿子儿媳从旧金山回到恒丰里,与现在仍住在弄堂里的哥哥嫂嫂王民培、严梅玉夫妇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拍了好多照。“要带回去,让在美华人看看,上海的老弄堂现在有多美!”
弄堂之于上海,如同血管之于人体。弄堂是上海独有的城市景观,绝大多数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解放以前,约有85%的居民居住在弄堂里。目前上海仍有730多万平米的里弄,包括150多个历史风貌街坊。山阴路69弄恒丰里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为早期石库门里弄,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一度,它并不美,甚至环境恶劣。现在,却是一派鸟语花香、绿意葱葱的模样。这条百年老弄堂背后的治理秘籍,或许能给人些许启发。
花香自治团:有居民自掏一万余元买绿植
恒丰里的确很有味道。
它处于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内。其中,山阴路69弄称为老恒丰里,为早期石库门里弄,石库门门头的式样为弧形和三角形。山阴路85弄为新恒丰里,是独立成套日式公寓住宅,清水红砖外墙,双坡屋顶带尖形老虎窗,有简化的古典装饰之美。在充满花香的弄堂里,有老人坐在门口的凳子上,笑眯眯地晒着太阳。
你若有兴趣和老人们聊天,他们会饶有兴趣地告诉你:山阴路是近代民宅的“博物馆”,也是近代文化名人的聚集地,鲁迅、瞿秋白、郭沫若、茅盾、叶圣陶、丁玲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曾在此学习、工作、生活。
记者走进恒丰里,就闻到了一股花香味,栀子花、紫藤、月季、木香、白兰花、灵霄、三角梅、茶花……品种多到数不过来,还有丰富的绿植,绿色的藤蔓之下葡萄已经露出了小脑袋。
恒丰里能有今天的变化,不得不说弄堂里的“花香自治团”。
恒丰里的一些老居民有个习惯,午后喜欢在弄堂里“嘎三胡”。住在恒丰里55号的严梅玉告诉记者:此前,她和一些党员坐在弄堂里“嘎三胡”,大家觉得居住环境需要改善,弄堂里应该种点绿化。此想法与居委会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在居民区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严梅玉和一批党员组建了“花香自治团”,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弄堂的面貌。
弄堂里种绿化可是件难事,到处都是水门汀,连个泥土都没有,怎么种?自治团的成员提议,每家每户买几盆花放在弄堂里。提议一出,100多名党员主动捐钱,凑了3000多元。山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荣庆带着居委干部,去浦东的一家苗圃买了几十盆绿色植物回来,放在弄堂里。
不料,一年后绿色植物存活下来的还不到50%。让严梅玉感动的是,大家没有灰心,请出了弄堂里曾经在绿化部工作有经验的居民谢士英给大家上课、指导,采用认养制,在自家门前的水泥地上打一个小洞进行种植。这下成功了!居民种在洞口的植物,不但长出了新芽,而且越种越茂盛。一些居民还种起了爬藤植物和经济作物,水果、南瓜、葫芦等。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居民戴齐绒。她曾经是上海人民滑稽剧团的演员,7年前家里动迁,就在这里买了房子。“我喜欢这种有文化底蕴的老弄堂,也喜欢弄堂里其乐融融的邻里关系。”眼看着弄堂越来越美,居民区自治搞得有声有色,她觉得必须得做点什么,于是开车去杭州、常州等种植基地,自掏一万余元买了各种绿植种在弄堂里。
站在弄堂的苗圃前,她饶有兴趣地指给记者看:“这是栀子花、榕树、平安树、茶花……”这些绿植都种植在弄堂的公共部位,有一个花台也是戴齐绒花了3000多元定制的。她表示,如果有需要,她还会自费对花草的品种进行调整。
弄堂里添绿化,还得到了四川北路街道和虹口区绿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不但送来了绿色植物,还在经费上给予帮助。经过自治共治多方合力,百年老弄堂一年四季鸟语花香,居住在这里的居民还挂起了大红灯笼,庆贺老弄堂获得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
茶香、书香议事会:有的放矢解决顽疾
恒盛里是恒丰里的一条支弄堂,一头在恒丰里,一头在宝安路,同属四川北路街道山一居民区。山一居民区居民在陈荣庆的倡议下,聚在一起,一杯清茶唠唠嗑,成立了“茶香议事会”。议事会成立后议的第一件事,便是居民反应最激烈的恒盛里违法搭建建筑。
说起这六间违法建筑,还得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当年因为解决无业人员就业问题,有关单位在恒盛里搭建了六间临时房,作为小作坊解决就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小作坊早已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但临时房却依旧搭建在里弄里,并且成了外来人员的借住地。由于临时房没有厨卫设备,借住在里面的人员,在弄堂里随地大小便,垃圾随处扔。环境脏乱差不说,治安情况也每况愈下,火灾苗子时有发生,弄堂里的居民对此反响强烈。
据“茶香议事会”成员邬云庆和都世琪说,当时议事时,成员们不约而同地把拆除这六间违法建筑作为首要问题提了出来。
要解决存在了60多年的违法建筑绝非易事。首先是这六间房的管理权不清晰,为此,议事会成员委托陈荣庆向街道反映,希望能尽快拆除违法建筑,还地于民。
四川北路街道干部接到“茶香议事会”成员的反映后,实地察看了现场,当场决定顺应民意,拆除多年来的顽症。街道连续做了租户等10余天的工作,存在了60余年的违法建筑被彻底拆除。都世琪说,拆除那天,弄堂里的居民像过节一样开心。
违法建筑拆除了,原先的地块派什么用?议事会的成员又议论开了,有的提议作为停车地,有的提议种绿化……最后,议事会成员达成了共识:作为涉老性项目改造,设置健身器材、凳子、种植绿化。
垃圾分类的成功推行,也让老弄堂的环境再次提升。记者看到,弄堂里的垃圾箱房十分整洁清爽。据介绍,4个志愿者不仅每天在岗,而且监督相当动真格:会当场翻看居民的垃圾分类是否正确,如果发现有规定时间外投放的垃圾包,还会通过监控找到这位居民,打电话让其过来重新投放。
住在恒盛里的叶孝明告诉记者,现在的弄堂干干净净,鸟语花香,自己百岁的丈母娘每天上午还要到花坛凳子上坐坐,与几位同为百岁的老人聊聊家常,议议弄堂里的新鲜事,感叹着盛世年华。
这条海派弄堂里,还有一批热衷研讨海派文化的居民。为聚拢这批居民,居民区党总支建立起“书香文明站”队伍。街道依托家园党建平台,拓宽服务渠道,将线下读书会变成线上信息网、面对面文化交流,变为点对点问题处置,随时随地解决居民们的困难,为党员和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党群服务”。
“花香、书香、茶香”融为一体的海派里弄“三香弄堂”,让这条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弄堂重新焕发异彩。
等待着老弄堂脱胎换骨的那一天
和上海许多老弄堂相似,在恒丰里所在的山一居民区,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近50%。
很多老人都是这里的原住民,对弄堂感情深厚,不愿意轻易搬家。然而,历经百年岁月洗礼,弄堂却无法避免地老去了。房屋墙面斑驳,内部居住拥挤,多数为厨卫合用,影响了居民居住的舒适度。
今年恰是老弄堂的100岁生日,虹口区为这条百岁的老弄堂准备了一份厚礼:对这里的历史建筑进行全面修缮。陈荣庆告诉记者,在修缮中,还要为80个门幢装上统一的古铜色信报箱,方便居民的同时也和老弄堂格调相融。
为了让居民现有的自治成果得以保留,街道还探索成立了由居委会指导、热心居民组成的社区管理委员会。四川北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沈嗣全表示,老旧小区物业相对力量较弱,社区管理委员会可以更好地起到监督、建议等作用,将采取居民筹一点、街道支持一点、物业投入一点资金的方式,形成长效机制,打造弄堂优美的环境,也使得物业从原先注重保修,到全面提升保修、保洁、保绿、保安的水平。
对于房屋内部环境提升的问题,他表示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比如,现在恒丰里出租率约30%,街道计划引入公房承租单位,将房屋统一收储后出租给人才使用,希望能让喜欢和爱护它的人住在这里。
“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里的石库门门头样式,是上海区域范围内最全的,保留得比较完整。”沈嗣全说,“对这些百年老弄堂进行修缮和保护是我们的责任,平衡好风貌保护和提升居住条件是给我们的考题,我们会集思广益,并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多重治理格局,尽最大努力做好这道考题。”
严梅玉还记得,弟弟发了老弄堂视频到朋友圈后,一些定居美国的老邻居完全不敢相信这是曾经住过的那个破旧弄堂。她自豪地回复说:“现在弄堂里国外旅游团队来参观、年轻人来拍婚纱照的都不少,是一条网红的弄堂了!我就是这里的志愿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