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從工業鏽帶到生活秀帶 "多維"楊浦正打開新格局

2025年11月04日10:00 |
小字號

從工業鏽帶到生活秀帶,從創新熱土到數字雲端

“多維”楊浦正打開新格局

過去五年,楊浦的變化有著屬於自己的多維坐標。

平面上看,15.5公裡的楊浦濱江圍繞“一島兩翼”加速轉型﹔立體上看,280米的新江灣城雲際尚浦雙子塔成為城市科創新地標……從工業鏽帶到生活秀帶,從創新熱土到數字雲端,楊浦區正在不斷沿著多維坐標,打開城市的新格局。

這片土地就像一支離弦的箭:若從射手的視角追望,目之所及不過是其漸漸縮小的背影﹔唯有站在一個與之平行的視角,方能見其疾馳破空的姿態與一往無前的勇氣。

維度一:生活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今年8月,昆劇名家谷好好做客“人民城市·楊浦大師課”講述藝術人生。位於楊浦濱江的上海人民城市實踐展示館,現場座無虛席。

展館由1902年“祥泰木行”舊址改建而來的,曾是中國最大的木材加工廠,如今則成了市民生活的重要場所。屋內,市民們圍坐一堂,共同聆聽新知﹔屋外,人們則沐浴暖陽,漫步楊浦濱江。

從物理空間的維度看濱江,時光仿佛靜止,種種工業遺存一如當年模樣﹔但從生活空間的維度看濱江,“鏽帶”變“秀帶”,道一句滄海桑田並不為過。綠之丘、東方漁人碼頭、皂夢空間、永安棧房舊址等一處處城市更新的新地標,串聯起市民生活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以市民感受和意見為坐標,五年來,楊浦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累計征遷改造舊住房42.1萬平方米,讓2萬多戶的居民圓了“宜居夢”“安居夢”。今年6月,隨著定海路街道136街坊舊改項目簽約,楊浦最后一戶市民告別了“拎馬桶”。

維度二:創新

今年,楊浦兩個“五分之一”的故事讓不少人津津樂道。

上世紀,楊浦是上海著名的工業城區,曾創造了全市“五分之一”工業產值﹔2024年,楊浦再次創造了一個新的“五分之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收超3200億元,規模佔全市五分之一。

兩個“五分之一”的變化背后,是楊浦將創新作為立區之本,從“工業楊浦”邁向“創新楊浦”,並不斷在創新維度上大踏步前行。

淞滬路2005號,復旦大學江灣校區。20年前,在高校發展空間受限時,楊浦以“三個舍得”原則(舍得騰出最好土地,舍得拿出商業和地產項目,舍得投入人力物力)支持大學就近拓展、建設大學科技園、優化創業環境,走出一條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融合、聯動發展”的新路子。

三區融合,當然不止於物理空間的維度,而更在創新發展的維度——高校成果走出圍牆,企業需求走進課堂,一批原創科研成果在這裡加速轉化為產品、孵化為企業、蝶變為產業。

在灣谷科技園,當年“背著書包”走出復旦大學的創業者,已成為全球第三3D打印機企業的掌門人。復志科技創始人封華說,三區融合讓創新要素交匯、創意無界生長,他的事業也早已離不開楊浦。

近期,楊浦進一步提出“全域創新”方案,將用全域資源、舉全區之力,讓創新在每個街角、每個園區、每個課堂自由綻放。

維度三:數字

去年12月,上海量子城市時空創新基地在楊浦區復興島開啟。自此,曾作為“戰略留白”多年的復興島,便開始通向賽博城市空間的星辰大海。

今年下半年,三大活動輪番登島——8月,小紅書Red Land活動舉辦,全球首座二次元“痛島”三天10萬人登島。9月,2025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主展區將啟幕,集中展示“量子城市”智慧治理的未來圖景。10月,嗶哩嗶哩“干杯音樂節”火熱開場,以音樂為媒打造多元融合的青年文化盛會。

在五角場、在新江灣城、在B站總部、在疊紙大樓,類似的場面比比皆是。物理世界天南海北的玩家,可以在楊浦相遇並成為朋友。

今年7月,楊浦區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集聚區啟動。新的空間載體V聚場投用,支持政策“Young立方”同步發布。有人這樣評價V聚場:“在物理空間,是平平無奇的三層辦公樓﹔但在數字維度,卻是不折不扣的千億流量場。”啟用三個多月,V聚場已吸引50家優質主體簽約入駐,全網粉絲數總和超1億。若論入駐創作者的作品全網流量,合計則可能突破千億。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肖彤)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