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智能經濟 智慧工匠

許灝哲:以賽促產,讓AI賦能鋼鐵行業

人民網記者葛俊俊
2025年10月28日10:48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今年11月中旬,全國總工會第二屆職工數字化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決賽將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上海,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積極響應“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戰略部署,在數智化浪潮中勇立潮頭。

此次,上海市經信系統工會聯合人民網上海頻道,推出關於全國大賽選拔賽集訓工作和上海代表隊參賽情況的系列報道,進一步鼓舞士氣、凝聚力量,全方位展現上海數字領域工匠和職工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和精神風貌,為上海數智化發展注入新動力,書寫屬於上海職工的精彩篇章!

2025年8月,《上海市加快推動“AI+制造”發展的實施方案》印發,“模塑申城”行動全面啟動,這為傳統工業的數字化轉型注入了強勁動力。今年11月中旬,全國總工會第二屆職工數字化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決賽將在福建拉開帷幕。

“AI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隻有不斷學習、緊跟前沿,才能在這個快速變革的行業中立於不敗之地。”在全國大賽觀摩工種上海選拔賽中,來自寶武集團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許灝哲是計算機人工智能專業碩士,他憑借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廣泛的知識面成功入圍,即將踏上決賽征程,以不懈探索之姿,勇攀AI賦能傳統工業“高峰”。

聚焦痛點:發揮AI價值,解決實際問題

在上海選拔賽中,許灝哲報名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工種。他坦言,此次初賽的理論覆蓋面廣,涉及涉及神經網絡的訓練、數據採集與優化、AI發展史等多個方面,對參賽者的理論功底和知識積累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備賽期間,恰逢寶武集團工會舉辦AI技能競賽,許灝哲所在部門負責編制競賽大綱和全員AI崗位練兵題庫,既要“出題”又要“做題”的角色,給了他壓力和動力,專業資料、前沿論文、同事間的討論研究成為技術養料,讓他對AI技術的知識體系認識更加深刻。

許灝哲學習理論知識,准備初賽。

進入復賽后,許灝哲面臨的挑戰升級。復賽要求提交一個實踐案例,展示如何將AI技術應用於實際生產中。他提交的是基於大語言模型的煉鋼生產分析智能體案例,這一案例不僅體現了團隊在AI技術上的創新,更展示了AI在制造業轉型方面的巨大潛力。

“我們公司定位是寶武集團鋼鐵主業智能化升級的‘加速器’,我們這一案例是用大模型智能體的技術去解決煉鋼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在准備復賽的過程中,許灝哲發現,理論知識是原料,把AI煉成生產現場用得順手的工具才是真正的考驗。

許灝哲和團隊成員深入一線,與煉鋼工人和工程師密切協同,了解實際生產中的痛點和需求。“具體來說,通用大模型的雖然功能強大,但是放在煉鋼這一特定領域,面臨不少挑戰,例如專業知識的不足和推理速度慢等問題,無法滿足工業生產對實時性的高要求。”

針對這些難題,許灝哲和團隊採取了定制化解決方案。他們開發了適用於鋼鐵領域的專用模型,提高了模型的實用性和效率。例如,定制了一些參數量較小的模型,專門用於對推理時間敏感的任務,從而有效解決了大模型推理速度慢的問題,為AI在煉鋼領域的應用開辟了新路徑。

氛圍營造:不斷學習,擁抱變化

在許灝哲的記憶中,有一個場景一直印象深刻。“畢業后不久,有幸參觀煉鋼廠,生產制造的宏大場景震撼了我。這是我在實驗室環境下感受不到的,也進一步堅定了我投身鋼鐵事業的決心。”

寶武集團於今年初啟動了“2526”工程。在工程推進的過程中,各鋼鐵基地、業務條線牽手AI研發團隊研發1500個智能體﹔工會、團委發動數十萬員工開展AI生成作品創作、應用技能分享、崗位AI小工具創新﹔還引入頂尖專家授課、舉辦AI技術技能人才訓練營,甚至把AI微課開在“智慧工會”手機端,讓全員擁抱AI技術蔚然成風。

今年10月15日,許灝哲與同事開會交流。

許灝哲提到,此外還有不少50歲以上的一線技術技能人才在自學Python和人工智能課程,更有2人入圍了公司“鋼鐵大模型”調優技能競賽決賽圈。這種不斷學習、擁抱變化的精神對他影響深遠。他認為,在這個行業中,無論是技術還是業務人員,都需要不斷學習,緊跟時代步伐。

展望未來,推動傳統工業轉型

“本次比賽中,上海市總工會及上海市經信系統工會等給予了充分的關心與支持。”在許灝哲看來,上海職工應主動提升數字化技能,這主要體現在創新能力與應用能力的融合上,不僅要了解前沿知識,更將這些知識應用於實際生產中,創造真實價值,展示上海職工在數字化應用領域的領先地位。

此次決賽將通過路演形式進行,許灝哲表示,將通過PPT和視頻等形式,直觀展示案例的實際效果和應用價值。“比賽時非常好的展示機會,我會盡量把能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

對於此次決賽,許灝哲充滿信心。他表示,團隊正在全力優化展示材料,爭取在決賽中取得更好成績。同時,他也提到,賽后將繼續沿著相關工程計劃,將前沿AI技術應用於鋼鐵生產領域,推動傳統工業的數字化轉型。不難看出,在“模塑申城”行動的引領下,潛心研發的許灝哲們正在以實際行動詮釋著AI賦能傳統工業的無限可能。(寶武集團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供圖)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