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鉑醫藥:以創新為帆,奔赴生物醫藥藍海
10月28日,一場關於生物醫藥未來的思想盛宴如期而至。在以“智耀和鉑 匯創星辰”為主題的和鉑醫藥全球研發日活動上,這家成立近十年的創新藥企向外界清晰地勾勒出其發展路徑——通過三大增長引擎協同發力,構建一個開放共贏的創新生態,以領先的技術平台定義下一代療法。
“我們要打造一個全球領先的以產品為核心的平台型制藥集團。”和鉑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勁鬆博士在開場分享中堅定地表示。這場演講不僅是對企業2028願景的闡述,更是對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從跟跑到並跑,乃至在某些領域領跑這一歷史性轉變的生動注腳。
三大引擎:驅動可持續創新飛輪
經過近十年深耕,和鉑醫藥邁入3.0階段,構建起三大增長引擎,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第一引擎是其全資子公司諾納生物所打造的抗體技術平台。隨著生物醫藥行業進入“從抗體到抗體+,從簡單分子到復雜分子”的新時代,諾納生物憑借其全人源重鏈抗體平台(HCAb)成為產業創新的底層支撐。“不少全球頂級的跨國企業均陸續與和鉑醫藥及諾納生物達成合作,利用我們全人源重鏈抗體進行復雜分子新一代產品線開發。”王勁鬆表示,和鉑醫藥將利用AI技術打造全球首個全人源重鏈抗體數據庫,實現在細分領域,從起步到持續領先。
諾納生物首席執行官洪滌博士進一步闡釋:“諾納生物是和鉑醫藥的一個技術發動機,提供的是行業領先的、創新的技術平台,為戰略伙伴提供從Idea到IND的一體化服務。”目前,諾納生物已建立起雙抗和多抗平台、XDC平台、CAR-T及AI平台四大技術矩陣,與全球110多個合作伙伴開展了300多個項目,19個以上分子進入臨床開發階段。
第二引擎是以技術平台為基礎的全球創新和出海合作。截至2025年,和鉑醫藥對外授權交易總額已突破60億美元,合作模式從單一技術授權、產品授權,升級至深度綁定和生態共建。特別是今年3月與阿斯利康達成的深度長期戰略合作,開創了跨國企業與創新藥企合作的新范式。“這不僅是兩個企業的合作,更重要的是打造了新的國際形勢下國際合作的新范式,這是中國創新生態所需要的新模式。”王勁鬆評價道。
第三引擎是中后期產品管線開發。和鉑醫藥正從單一產品管線全方位進入以免疫、腫瘤為核心,逐步拓展至內分泌、代謝、心血管、神經等多個治療領域的產品矩陣,尤其是在復雜分子,如雙抗、多抗、ADC、CAR-T等領域打造新一代產品管線。與艾伯維、阿斯利康、輝瑞、大塚制藥等國際巨頭的合作,充分証明了其創新能力獲得的國際認可。
創新生態:A的三次方戰略與數字化未來
在洪滌博士的分享中,諾納生物的未來戰略被凝練為“A的三次方”——從抗體工程技術(Antibody engineering)出發,融合人工智能(AI)和自動化實驗室(Automation),形成持續進化的創新閉環。
“我們要從Antibody engineering出發,把腦子給AI,讓AI來幫我們想主意﹔把手給自動化實驗室,讓它生成海量的數據。”洪滌形象地比喻道。這一戰略的核心在於打通從高質量數據到AI算法,再到自動化驗証的完整閉環。
面對行業對AI的熱情,洪滌提出了關鍵洞察:“從諾納生物的角度來講,AI的整體發展取決於兩個方向,即大模型和算法,更重要的是高質量的數據。”基於和鉑醫藥十年來積累的海量高質量數據,諾納生物正構建其AI平台Hu-mAtrIx,並向著更宏大的目標邁進——在臨床前研發端打造“digital mass”(數字集群),在臨床研發端實現“digital patient”(數字化患者)。
這一願景需要整個生態的協同努力。當天,AI+生物醫藥生態圈聯盟正式成立,該聯盟得到了來自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及投資機構等多方支持,將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系統性地重塑藥物研發全流程,加速創新療法以惠及全球患者。洪滌認為:“我們的創新是根植於生態當中的。隻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才能夠為病患和投資者帶來更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研發戰略:定義多特異性藥物新紀元
“我們要成為新一代多特異性藥物定義者和引領者。”和鉑醫藥執行董事、首席科學官戎一平博士在分享研發戰略時明確表示,其核心戰略是“用最適配的技術打造最適配的療法”。
當前,多數海外制藥公司採用疾病生物學來驅動藥物研發的路徑,而和鉑醫藥則選擇了一條差異化的道路:依托技術平台,快速開發同類首創和同類最優藥物。這背后的邏輯,是基於一種由工具技術創新驅動療法創新的研發哲學——和鉑醫藥先致力於打造一個“充滿可能性的技術工具箱”,進而針對具體的生物學問題精准選取工具,從而高效催生新一代的療法。
隨著單靶點藥物研發模式面臨瓶頸,多特異性藥物正引領新一輪變革浪潮。戎一平指出:“單靶點、單藥物的時代,已經正式落幕,而一波由多特異性藥物引領的真正具有變革意義的創新浪潮,將我們從單點突破推向系統調控的全新的治療紀元。”
多特異性藥物的核心在於實現“誘導鄰近性”的全新作用機制。“就像為藥物裝上了一個導航系統和機械臂。”戎一平生動地比喻,“一隻手可以精准的定位,抓住靶點蛋白或者靶點細胞﹔另外一隻手則可以通過各種工具來殺傷或者修復靶點細胞和蛋白。”
在這一領域,和鉑醫藥的全人源重鏈抗體(HCAb)成為其技術皇冠上的“核心芯片”。戎一平解釋道,HCAb天然缺失輕鏈,單一的VH結構域就是一個功能完整的微型引擎,“小尺寸利於穿透,高穩定性保証續航,全人源序列規避排異,單結構域單元實現即插即用的功能。”
基於HCAb PLUS技術平台以及 AI平台Hu-mAtrIx,和鉑醫藥正系統性地推進多特異性藥物研發。在免疫學領域,公司採取“阻斷和清除”雙策略,針對哮喘、特應性皮炎等復雜疾病開發多重阻斷藥物,針對自身免疫性疾病探索免疫重置療法。在腫瘤領域,則聚焦解決PD-1/PD-L1抑制劑耐藥和冷腫瘤治療難題,開發新一代免疫療法。
邁向2028:從技術平台到產品平台的跨越
展望2028年,和鉑醫藥已規劃清晰的發展路徑。王勁鬆展望:“幾年后的和鉑醫藥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企業?我們要打造的是一個全球領先的以產品為核心的平台型制藥集團。”
這一轉型意味著公司將在多個維度實現跨越式發展:疾病領域從免疫和腫瘤拓展至代謝、肥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抗衰老等新市場﹔平台技術從抗體和大分子進入全方位的產品線開發,包含小分子和新型偶聯技術﹔商業化方面,將有更多產品進入臨床中后期,通過多種商業模式在全球市場佔據份額。
回顧過往,戎一平將和鉑醫藥的發展歷程比喻為完美的“三級火箭式進化”:“第一級依靠和鉑小鼠技術平台成功起飛,第二級通過HCAb PLUS技術平台體系體現了自我迭代和加速,如今我們正處在第三級,即依靠豐富的產品管線矩陣,沖向更廣闊的商業化宇宙。”
預計在2028-2030年期間,和鉑醫藥將有多款具有同類首創或同類最優潛力的產品陸續進入臨床、達到概念驗証甚至進入市場,逐步實現從技術平台型公司向產品平台型制藥集團的跨越。
“經過十年的發展,我們充分借助國家與產業發展的勢頭,以及各位投資人、合作伙伴對和鉑醫藥長期以來的支持與關注。”王勁鬆在總結中感言:“和鉑醫藥將以初心為舵,創新為帆,駛出港灣,奔赴藍海。”
在中國生物醫藥創新生態日益成熟的時代背景下,和鉑醫藥的發展路徑正成為中國創新藥企從技術追趕到產品引領的一個縮影。通過構建可持續的創新模式,打造全球領先的技術與產品平台,和鉑醫藥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中國醫藥創新的深度與廣度,為全球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