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大規模地下空間建設 張園東區首次揭開神秘面紗
啟動大規模地下空間建設,未來地下連通3條軌交
張園東區首次揭開神秘面紗
有100多年歷史的張園,自修繕並重新開放以來迅速躍升為上海熱門打卡地。殊不知,目前開放的西區僅佔張園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一,而分量更重的東區建設一直在推進中。昨天,張園東區首次揭開神秘面紗,正式啟動大規模地下空間建設。
張園將增加哪些業態?停車需求能否滿足?何時能整體開放?在中心城區大規模施工會不會影響周邊環境?針對這些市民關心的問題,張園東區建設方和施工方一一進行了回應。
建8萬平方米地下空間
走進和張園西區僅一牆之隔的東區,就能看到一棟棟正在煥新的老建筑。張園始建於1882年,至今已有140多年歷史,是上海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種類最多的石庫門建筑群,擁有大量歷史建筑和文保建筑,蘊藏著不少名人居所。這也是為什麼從2018年啟動改造修繕以來,張園會受到廣泛關注的原因。
2022年,張園改造修繕一期即西區正式開業,兩年來,日均客流保持在3萬人次,峰值客流達8萬人次,是國際知名品牌“首店”“首秀”“首發”的首選地,也成了中外游客打卡的熱門地標。
相比西區,東區有哪些新亮點?靜安置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時筠侖說,東區的亮點在於地下開發,也就是在老建筑群下方增加約8萬平方米的地下空間。其中地下第一層和第二層引入商業業態和公共服務配套,第三層作為軌道交通換乘聯通空間和停車庫,預計提供500多個地下車位,緩解核心商業區停車難問題。
2023年9月,張園東區啟動了最大規模的組團式平移項目。截至目前,9棟文保建筑已按預定路線平移到位,待相應區域施工完成后,再按原路線“走”回原地。如此輾轉騰挪,就是為了騰出施工空間去進行地下空間建設。預計最快2026年年底,張園東區實現整體開放,地下第三層將實現與軌道交通2號線、12號線及13號線的無縫對接。
和西區相同的是,東區同樣注重歷史風貌保護。“張園東區地面保留了約3萬平方米的歷史建筑。”時筠侖說。
“建筑機器人”參與建設
據了解,負責東區建設的項目團隊還加入了一批機器人員工。在修繕現場,三名技術人員正在調試一台小型建筑機器人。這台打樁機器人雖隻有3米多高,實力卻不可小覷,它和高達10余米的普通打樁機一樣可打樁至地下60米深。
張園保留了上海老式弄堂“縱、橫、斜、曲”的特點,內部空間狹窄,弄堂隻有2米多寬,門洞最窄隻有70多厘米寬,但同時,張園保護級別高,許多老建筑必須原位原址保護,不能被破壞。既要施工又要保護,常規的大型設備幾乎“束手無策”。
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實現土地集約化開發,成為破題關鍵。昨天上午,上海建工二建集團城市更新建設有限公司在張園保護更新項目上揭牌亮相,總經理章誼說:“我們定制開發多款智能設備,就是為了破解中心城區無法進行大型設備作業的痛點。”比如,正在調試的打樁機器人,可在保証屋體結構不受損的基礎上,把原本無法打下的樁在“方寸之間”打入地下,從而保護這些不可移動的歷史建筑。
目前,落地“海上第一名園”的首創施工設備已有6套。章誼表示,團隊還在進行一系列技術設備研發,來滿足接下來的建筑修繕和功能升級需求,大約設定了10個研發目標。也就是說,未來還會有一大批“建筑機器人”參與到張園東區建設中。(記者 戚穎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