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五周年系列報道(二)
無問東西︱縱橫交通,按下長三角同城一體建設“快進鍵”
太浦河上,長橋飛躍。方廳水院一座“四合院”跨越三地,展現了長三角核心地區交通跨區互聯的便捷與發展。
視線從長三角原點處轉向青浦,隻見地圖上阡陌縱橫,路網蔓延。虹橋國際交通樞紐,滬蘇湖鐵路、示范區線、崧澤高架、17號線西延伸等一批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
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時代浪潮下,青浦區一批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打開了同城一體的新天地。路網縱橫,提升了該區作為“獨立的綜合節點性城市”核心競爭力,形成了協同創新的強勁洪流。
如今,青浦區正以蓬勃之勢在城際融通的道路上闊步前行,構建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網絡,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樞紐鏈接世界,持續發揮輻射效應
在青浦,上海市域鐵路——示范區線計劃與江蘇、浙江的相關線路銜接,未來將直通虹橋樞紐。
“包括示范區線在內,上海市域鐵路有5個項目正在建設當中。”上海申鐵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林強近日在介紹上海市域鐵路的建設進展和發展圖景時說道。
將來,旅客從虹橋火車站出站,10分鐘就能切換至上海市域鐵路的站台,最快約40分鐘就能坐到浦東機場,飛向世界。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示范區線建設持續推進“不打烊”。作為全線最早開工的站點,青浦新城站正進入基坑開挖施工黃金期,多台吊機和挖掘機揮臂作業,出土車往來穿梭,近300名建設者堅守崗位,有序開展基坑土方開挖、鋼筋加工綁扎、以及混凝土支撐澆筑等多道關鍵工序,現場一片忙碌景象。
青浦新城站位於青浦區外青鬆公路(盈港路以北),為地下三層車站,地下一層與外青鬆公路隧道合建,建筑面積約8.7萬平方米。
“青浦新城站基坑開挖深度將達到近33米,是全線最深基坑,且車站總長超過510米,其基坑土方開挖量相當於10艘大型航空母艦的滿載排水量。”中鐵上海院是上海示范區線勘察設計單位,該項目車站結構專業負責人楊東偉介紹,青浦新城站站點周邊環境復雜,主體基坑距敏感民用住宅和在運營軌交17號線車站分別僅為5.53米和24.4米,主體基坑還要跨越陳橋浜和水渡浜河道,以及與區域交通干道外青鬆公路同期設計、同期建設等,必須在環境保護要求不鬆勁的同時,確保超大超深超復雜的深基坑建設安全,這也是他選擇假期留守的重要原因。
地圖上看,示范區線未來建成后還將與上海市域機場聯絡線、南匯支線形成貫穿上海東西向的“大動脈”,以160公裡的設計時速串聯起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虹橋商務區、張江科學城、臨港新片區四大國家戰略平台,大幅提升示范區內的交通可達性和便利性,助力長三角人流、物流、資金流加速流動,提升示范區建設的集聚度和顯示度,進一步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高架路網完善,打通城市脈絡
崧澤高架西延伸工程建成通車,進一步拉近了青浦新城、青東地區與虹橋的時間距離。
該項目的竣工通車,也是青浦區城際融通的一大亮點。崧澤高架西延伸工程全長18.06公裡,是在現有的四層立體交通上方,架起一條新的高架梁,最終實現五層立體交通網絡。
據介紹,工程高架部分於2022年初全線通車,地面部分於2023年初全線通車,極大提升區域交通效率。向東,崧澤高架連接虹橋樞紐,是上海市骨干路網的補充和完善﹔向西,崧澤高架協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是青浦鏈接三大國家戰略的發展軸。
鄒先生住青浦漕盈路邊上的旭輝玫瑰灣小區,之前早上7點出門到徐涇上班,自駕車沿盈港路起碼一個小時才能到單位,崧澤高架路開通后省時省力,大大縮短了來回路程。徐涇北大型居住區的李先生開心地說,女兒以后上下班全程“高架+高速”,來回就更加便捷了。
崧澤高架項目充分利用BIM技術進行建模和施工模擬,優化施工方案。在上跨G15沈海高速的全線最關鍵吊裝施工中,施工方採用“雙機抬吊”和“空中接力”相結合的方法,以搭積木式的預制施工技術,在僅有的30分鐘高速路封閉時段中,一次性實現了G15高速路正上方的鋼箱梁吊裝,減少噪音、揚塵及施工對G15大流量交通的影響,展現了智能建造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巨大潛力。
“該項目建成后,極大緩解了上海西部地區G50、G318等射線干線公路壓力,積極提升了虹橋商務區的對外輻射能力﹔同時,有力支撐新城發展和城市內部交通系統完善,對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助力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青浦區交通部門負責人表示。
地鐵網絡延伸,織密出行版圖
區域發展,交通先行。這一理念在青浦區的發展藍圖中得到生動詮釋。
隨著17號線延伸至西岑站,待市域線上海示范區線建成后乘客將享受到無縫換乘的便利,輕鬆轉乘上海示范區線,直達吳江與嘉善,讓長三角區域的“鄰裡間”,真正變成“一家人”。
作為長三角示范區內的一項重要交通工程,上海市軌道交通17號線西延伸工程不僅是對既有交通網絡的戰略性延伸,更是構建西岑科創中心、朱家角、青浦新城及虹橋樞紐間高效快速客運通道的關鍵一步。
據了解,西岑站的設計理念為“西䲋漁鸼,臥波清曉”,配合江南折扇的文化意象,營造出“以水為脈、枕水而居”的意境,展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景。以典型的江南式空間格局,呈現江南地區的文化特色、風土人情及文人雅趣,表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景。而跨攔路港橋的合龍是項目建設的關鍵節點,攔路港位於青浦區二級水源保護區,也是三級航道。在規劃設計階段,就明確了不能在河中設墩的原則,同時也要滿足河道規劃的藍線要求,這些“紅線”使跨攔路港橋成為國內軌道交通工程跨度最大的矮塔斜拉橋,主跨跨度達到180米。
“西岑站公共文化藝術牆以‘水’為設計元素,以水流的流動方式排列,與不同顏色組合在一起,隨著光影折射,對站內行走的人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感受到一種水流涌動的感覺,寓意西岑將發展成為科創產業集聚區和水鄉活力社區。”17號線西延伸項目經理劉小建介紹。
該工程於2021年6月28日開工,2023年7月完成西岑站主體結構封頂,2024年1月實現結構貫通,4月實現軌通,6月實現電通,6月10日列車上線進行信號調試,8月20日取得空載信號安全証書,8月22日開始空載試運行,計劃11月底進行開通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年內開通初期運營。
隨著17號線西延伸空載試運行的推進,而與其並置的滬蘇嘉城際鐵路上海段(示范區線)4標西岑站日前主體結構順利封頂,兩條軌道交通線未來將在此實現同站換乘。該站地處示范區先行啟動區的金澤鎮,是距離西岑科創中心及華為練秋湖研發中心最近的軌交站。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一廳三片”重要組成部分,金澤西岑科創中心共分為兩個片區,東片區為華為練秋湖研發中心,西片區為西岑科創園區。
“17號線西延伸工程建成后,將為華為研發基地提供極大的交通便利,為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作出貢獻。”劉小建說。
這些交通建設成果,給長三角兩區一縣的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隨著青浦東西南北向的多層次交通格局近幾年被接連打開,不僅加強了東向與上海中心城區及浦東、臨港等區域的交流,也極大助力打破區域阻隔、推動與周邊外省市的“抱團發展”。
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如同強勁的脈搏,為長三角地區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宏偉進程中,交通的融通不僅是道路的連接與延伸,更是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紐帶,促進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文化交流和社會融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