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國際醫療旅游 上海醫療首次亮相海外旅游展

上海醫療首次亮相海外旅游展
探索國際醫療旅游,吸引更多海外患者來上海問診
酒香也怕巷子深。作為亞洲醫學中心城市的上海,醫療資源豐沛,品牌醫療機構雲集,可怎樣才能進一步提升知名度、做好國際醫療旅游?
上周,上海市衛健委、上海市文旅局聯合探索“醫旅融合”,推動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等品牌醫療機構“出海”,前往阿聯酋迪拜亮相阿拉伯旅游展,向世界各國展示上海國際醫療旅游發展。這也是上海醫療機構在醫旅融合領域首次邁出國門。
醫療旅游的千億“藍海”
一邊旅游一邊順道看病,近年來國際醫療旅游服務成為醫療、管理、服務、文旅、保險等多方融合的新興領域,初步統計,這一千億元的“藍海”行業年均增幅20%以上。
放眼全球,不同地區醫療旅游功能定位各有不同。業內專家分析:在歐美,醫療旅游依托醫療技術優勢,專注於接收重症轉診,例如腫瘤治療等﹔亞洲日韓等國,依托高水平服務,主要開展PET健康體檢(日本)、整形美容(韓國)等。還有部分國家依托極高性價比產品,做出自己的特色,如印度的心臟手術等。
去年9月,上海頒布《關於本市高水平公立醫院開展國際醫療旅游試點的工作方案》,首批確定13家創新意識強、技術水平高、學科優勢顯著、有國際醫療基礎的三甲綜合醫院和三級專科醫院作為國際醫療旅游試點單位。
作為13家試點單位的“領頭羊”,華山醫院牽頭編制“國際醫療服務規范”上海市地方標准,以此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華山醫院國際醫療中心主任顧靜文告訴記者,上海服務境外患者積累了30余年歷史,華山醫院於1989年就開設國際醫療部,已積累大量外籍患者救治經驗。整個上海也有多家高水平公立醫院具備特色專科技術。
近年來就診潮流正發生變化,從“到國外去看病體檢”到華人“回流”就診、外籍人士慕名前來,上海醫療品牌為更多人所熟知。不過,如何吸引更多海外患者問診,形成上海醫療旅游品牌特色,成為全新命題。
相信上海醫療技術與服務
“出海”讓世界了解中國上海、了解上海醫療,一年一度的阿拉伯旅游展成為契機。
阿聯酋位於“一帶一路”交匯點,是與中國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作為中東地區最大的旅游會展,阿拉伯旅游展每年約有150個國家參展,參展機構多為酒店、航空、旅行社。此次“醫療旅游”參展,令參展觀眾眼前一亮。
“你好,中國!”阿拉伯旅游展的中國展館裡,除了多省市推介自然觀光旅游,上海醫療旅游成為獨特名片。顧靜文說:“參展期間華山醫院代表與來自美國、韓國、印度、德國等多個國家的醫療旅游機構、全球中介機構等進行交流溝通、主動推介。”迪拜王室成員以及諸多商務洽談者在參展過程中,對上海醫療十分感興趣。他們在詳細了解后得知,隨著中國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少外國患者需要接受高難度手術時,專程飛往中國就醫。
一位53歲的瑞典籍華裔女性就是這樣的典型。兩年前,她出現吞咽困難伴面部發麻,當地一直查不出病因,直至去年底回中國,在華山醫院神經內科團隊、國際醫療中心團隊的合作下,確診為自身免疫性腦炎。患者經過大劑量激素沖擊、血漿置換等治療,病情趨於穩定,醫院還通過積極溝通,解決了保險支付問題。后續患者堅持選擇留滬治療,“自己感受下來,我相信上海的醫療技術與服務”。
國際醫療服務規范將出台
走出國門,也為上海發展醫療旅游勾勒出更清晰的路徑。顧靜文說:“我們看到韓國醫美、眼科、口腔等專業非常細分﹔斯裡蘭卡雖是小國,展館卻非常漂亮,我們與他們進行了深入交談。”在迪拜健康城,來自美國的兩位醫生從“兼職”迪拜連鎖診所,到索性落地在迪拜從醫,從側面印証了醫療旅游行業的蓬勃未來。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際醫療服務規范”上海市地方標准正在答辯、審批階段,不日將出台。未來,該標准將在人員機構、服務流程、支付細則等多方面明晰要求。至於首批13家試點單位,也正按照自身技術特色緊鑼密鼓制定舉措和流程。
上海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優質的國際醫療服務可以滿足不同層次患者的醫療服務需求,更有助於改善營商環境,提升醫療國際影響力,這也是上海作為亞洲醫學中心城市的定位和使命。下一步,國際醫療旅游還將由政府部門進行指引和監管,后續出台“出海”宣傳等系列工作,讓更多人了解上海醫療品牌。(記者 顧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