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啟航新質生產力︱上海在行動”系列訪談

普陀區委書記姜冬冬:著眼創新實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馬作鵬 丁婉星
2024年05月13日12:44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第一動力。

今年是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十周年,正在加快從“建框架”向“強功能”邁進。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海勇爭先、走在前。即日起,人民網上海頻道推出“啟航新質生產力︱上海在行動”系列訪談,深度聚焦上海各區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展開的新探索、新規劃,為上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上海市普陀區如何結合自身特色和優勢,著眼“創新”關鍵詞破題?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如何探索新模式、開拓新路徑?該區將以怎樣的面貌著力為上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新生機、新動能?

中共普陀區委書記姜冬冬近日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系統地回應了這些關於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之問”。

普陀區景——重塑天際線,新老雙塔遙相輝映。普陀區委宣傳部供圖

著眼策源,鍛造科技創新“硬實力”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姜冬冬表示,普陀區委在今年伊始就提出,2024年是普陀區“中華武數”科創布局的深化一年。自去年“中華武數”科創布局初步形成后,今年要結合新質生產力的培育,進一步聚焦創新策源,抓牢新質生產力核心要素。

姜冬冬(左一)在“中華武數”科創集市與企業負責人交流了解企業創新科技成果。普陀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普陀,以一條武寧路為核心,串聯集聚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等近千家科技創新主體,形成了一個匯集16家知名科研院所、2家教育部直屬高校、2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級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台等多維科技創新載體的武寧創新共同體。

科技創新的核心在人才——這裡的各類人才可謂高度集聚,如何讓這部分人才的效應得到更大發揮?普陀區把重點放在人才的“含金量”上,打出“高端人才牌”。

以武寧創新共同體成員單位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為例,這裡圍繞集成電路這一上海市先導產業匯集了海內外清華校友資源。2023年6月,上海清華國際人才會客廳正式揭牌成立——這一會客廳由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上海市歐美同學會清華大學校友分會發起建設。

“人才會客廳以國際人才交流服務為導向,‘一站式’聯結校友、校友企業和合作伙伴。”普陀區科委進駐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工作專班負責人介紹說,通過這些校友企業的招才引智,2023年,這裡已連續成功引育了20余家高水平科創企業。這其中包括:全球首家可重構計算芯片商用企業清微智能、致力於研發多層次(可擴展)高性能圖形渲染GPU的礪算科技、EDA軟件開發公司弘快科技、專業化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芯車無限等。

“今年一季度,我們圍繞集成電路產業,已引入了4個高精尖項目。”據普陀區科委進駐清華國際創新中心工作專班負責人介紹,已出台的《普陀區支持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加快建成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新型創新載體的若干措施(試行)》,推進集成電路研究平台張江項目和“未來車腦芯片架構與集成關鍵技術研究”等市科技重大專項研發任務。

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已成為普陀區科創的一塊金字招牌。普陀區委宣傳部供圖

芯片作為現代制造業的“糧食”,清華國際創新中心正在著力加強協同攻關、破解“缺芯少魂”痛點。

姜冬冬介紹,今年3月圍繞“芯”技術,清華校友再一次齊聚普陀,打造“蘇河芯灣”品牌。日前,不少“芯”技術已在這裡取得實質性進展。

比如:弘快科技目前已經具備全流程的PCB和Package設計開發軟件——RedEDA,致力於解決和突破國外在EDA行業的技術封鎖和壟斷,為中國EDA產業貢獻力量﹔礪算科技自主研發高性能圖形GPU芯片以及元宇宙配套技術平台Genverse,可為各類元宇宙場景提供所需的圖形渲染算力,支持應用的快速開發以及底層數據的互聯互通,填補了國內相關產品技術空白﹔芯車無限基於全棧自研的RISC-V處理器內核,研發應用於動力控制、底盤控制、車身控制的車規MCU產品,致力於推動我國汽車芯片的自主可控。

下一步,“蘇河芯灣”將通過“一核引領、三園協同”的科創布局,將搭建更多企業供需對接平台,凝聚更多高校資源,助力普陀成為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芯”名片、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創新“芯”高地。

著眼轉化,打造高端產業“新矩陣”

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表現形式為催生新產業、激發新動能。

經過多年努力,普陀區的智能軟件、研發服務、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點培育產業佔區稅比重超過40%,初步實現了以“四大重點培育產業”為主導,以網絡安全、數字廣告、智能終端為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位於普陀區的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工作人員正在研究試驗。趙晶 攝

以智能軟件產業為例,2024年一季度普陀區重點產業智能軟件產業實現區稅超4億元,同比去年增長26.81%,在普陀重點培育四大產業中,穩居龍頭。千萬級項目興感半導體也於今年一季度作為重點項目同步落戶普陀。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度電流傳感器芯片開發公司,其落戶不僅為意味著給普陀區智能軟件產業發展注入了高質量因子,更顯示出區域產業因“新”而活,城區向“新”而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思路和實踐。

姜冬冬表示,有了智能軟件產業的發展基礎,還需找准可持續發展的新賽道。普陀區智能軟件產業專班在大局中找定位,在共性中尋找個性,最終選定了“網絡安全”這條特色賽道。

網絡安全作為智能軟件產業的一個細分領域,其發展程度直接關乎數字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普陀區在網絡安全產業上則聚集了多個頭部優勢——全市唯一的市級網絡安全產業綜合性示范園,全市首個網絡安全產業專項扶持政策,行業領軍企業360政企安全總部,國家工業互聯網系統及產品質檢中心、國家大數據安全靶場、新基建網絡安全風險展示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悉數落地普陀……

此外,數字廣告產業也是普陀發力的另一新賽道。位於普陀區內的上海數字廣告園作為中心城區首個數字廣告試點園區,於2022年7月27日在普陀區真如副中心核心區域啟動發布。2023年12月22日園區被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認定為全市首批“上海市廣告產業園區”。園區由核心區、拓展區兩部分組成:核心區為真如境項目,其公共空間位於鴻企中心12層、16層,建筑面積40000平方米。

自2022年園區正式揭牌成立以來,日前已有數字廣告主營業務企業上千戶,集聚了劇星傳媒、利歐數字、快手磁力引擎、元隆雅圖、飛書深諾等一批行業頭部企業,覆蓋新媒體平台、MCN機構、整合營銷平台等產業鏈各領域。在“頭部”集聚效應影響下,初頌文化、長信電商、揚思品牌管理、享時貿易等優質企業先后落地。

“我們在落地數廣園之前,對上海市多個園區從各個角度進行了綜合評估,比如是否貼近數字廣告上下游企業、是否擁有優良的營商環境、交通便利性、人才集聚度等,從這些角度來說,數字廣告依靠普陀區的獨特政策和地理區位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上海長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新源介紹道。

在元隆雅圖,企業負責人向姜冬冬介紹展現創意設計的產品。普陀區委宣傳部供圖

高能級的產業載體也為企業合作帶來了更多可能性。謙瑪網絡運營總裁林慶霖坦言:“落戶普陀就是要建立新的‘朋友圈’,力圖‘破圈’發展。”而數廣園在某種意義上打破了空間限制。“過去,廣告產業鏈路間鬆散的狀態給品牌方、代理商與下游機構之間帶來了過高的溝通成本。如今園區的聚集看似競爭,實際上是心照不宣的平衡。一來,我們作為代理商也想加強對下游機構發展動態的關注,以此更好地推薦給品牌方﹔二來,上下游均在一個區域,可以很好地提高溝通效率,降低溝通成本,商機可能就在‘上下樓’。”

著眼服務,培育創新萌發“好生態”

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扎實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普陀區走出了不少著眼創新服務的“新路子”。

比如,深受科創企業歡迎的科創集市就是一例。

今年年初,普陀區科創企業藍鳥科技就通過政府搭建的科創集市平台,成功快速獲得了3500萬元人民幣的貸款授信,一舉解決了企業在經營發展、擴大業務上所急需的流動資金。

在上海新柏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人員正在測試數據。趙晶 攝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科創集市擺攤,本想著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沒想到在集市現場不僅有和我們一樣的科創企業,還來了很多銀行、投資機構,還有政府相關部門。”藍鳥科技相關負責人回憶,在活動當天就有銀行主動來聯絡,對接相關產品和服務。再經過普陀區科委的相關對接,不到兩周,企業申請3500萬元的授信額度成功批復,相較傳統貸款批復周期壓縮了近一半。不僅如此,該企業后續還享受到了普陀區“靠普貸”政策提供的優惠利率和貸款貼息。

2023年,普陀區區級財政收入實現154.42億元,同比增長11.81%,連續三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姜冬冬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后實則是普陀區特色的營商環境吸引力。而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二者看似不同,實則息息相關。

不僅如此,在近期召開的普陀區委季度工作會議上,姜冬冬重點向全區傳達了這樣一個信號:“在政策實施上,要放大組合效應,讓企業真受益,真‘解渴’。要以重點企業“服務包”制度為抓手,加強聯系企業,推動從“解決一個問題”到“解決一類問題”的實踐,擦亮“人靠譜(普)、事辦妥(陀)”服務名片,提振企業發展信心。”

集成電路專項政策的出台就是普陀區放大政策組合效應,從“解決一個問題”到“解決一類問題”的一次成功實踐。

“2023年,我們在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舉辦了多場科創活動,活動現場,我們發現從事集成電路新賽道的企業在人才服務、資金和股權扶持上存在困難和需求,開始著手研究完善相關政策。”普陀區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結合送“服務包”工作,深入企業調研聽取意見,召開行業相關企業座談會等形式,聽取關於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及其集成電路研究平台政策條款的意見建議,最終推出了《普陀區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實施意見(試行)》(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位於普陀區施耐德工控車間內,機器人在自動分揀運輸。趙晶攝

現金流和融資需求是不少企業發展面臨的共性問題,伴隨著“服務包”工作推進走深走實,這一共性痛點也逐一被打通。上海華立制瓶有限公司是普陀區一家以保心丸制作為主業的醫藥制造公司,企業的經營特性表現為資金需求大、回款周期長、資金周轉率高。

“桃浦鎮的工作人員在向企業發放‘服務包’的過程中了解到企業的資金需求,隨即聯系到了我們。”普陀區投促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外還為企業申請了“靠普貸2.0”政策,“聯系上海農商銀行普陀支行為企業提供詳盡的貸款申請和提款流程指南,制定了符合其特點的融資策略。經過銀企對接,1個月的時間,就完成1000萬元授信及放款。”

“真的很及時,不僅放款速度快,而且還享受到了銀行的降息和政府的貼息優惠,對我們而言是真‘解渴’的精准政策。”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

良禽擇木而棲。新質生產力的背后離不開一方屬地的不懈耕耘與創新。

“寸積銖累,欣欣向榮。當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積累成勢,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新質生產力,或可乘風破浪,成就一路繁花。”姜冬冬說。

相關鏈接:

黃浦區委書記杲雲:打造“中央科創區”,激發新質生產力澎湃動能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