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啟航新質生產力︱上海在行動”系列訪談

黃浦區委書記杲雲:打造“中央科創區”,激發新質生產力澎湃動能

人民網記者 葛俊俊
2024年05月16日10:16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第一動力。

今年是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十周年,正在加快從“建框架”向“強功能”邁進。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海勇爭先、走在前。即日起,人民網上海頻道推出“啟航新質生產力︱上海在行動”系列訪談,深度聚焦上海各區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展開的新探索、新規劃,為上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作為上海的“心臟、窗口、名片”,黃浦區承擔著上海中心城區核心區的歷史使命和重大責任。立足資源要素集聚、應用場景豐富、創新人才薈萃等優勢,黃浦區如何打造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央科創區”?又如何因地制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在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新質生產力’這一重要論斷的提出,為我們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科學指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深刻的實踐意義。”中共黃浦區委書記杲雲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指出,黃浦區將深刻理解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義,堅持因地制宜發展理念,深入開展產業研究,充分發揮區域優勢,找准深耕細分賽道。同時,積極對標國際一流水平,著力營造創新要素集聚、創新活力涌動的良好生態,更好激發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動能。

黃浦區委書記杲雲走訪調研(右二)。黃浦區委宣傳部供圖

黃浦區委書記杲雲走訪調研(右二)。黃浦區委宣傳部供圖

發揮區域優勢,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厚植沃土

杲雲表示,作為全市唯一全域處於中央活動區的行政區,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上,黃浦區產業基礎深厚扎實、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創新生態欣欣向榮。

在世博黃浦片區建設的“中央科創區”。黃浦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世博黃浦片區建設的“中央科創區”。黃浦區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黃浦區深入實施產業升級戰略,加快打造“3+3+X”產業體系,發展以金融服務為核心、商貿服務和專業服務為優勢的三大千億級產業,以文旅服務、健康服務和科創服務為新動能的三大百億級產業,以及未來潛力產業,不斷推動科技賦能產業升級,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黃浦區內集聚了外匯交易中心、黃金交易所等6家國家級金融要素市場、基礎設施,以及涵蓋銀行、保險、証券、基金、信托、資管等全金融業態的721家持牌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主體豐富,創新活力充沛。依托外灘金融集聚帶,黃浦穩步推進金融科技發展,目前已經集中鏈接了一批金融科技頭部企業,打造了一系列外灘金融科技品牌,在金融科技新賽道上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先發優勢。

同時,黃浦區以數字化轉型為抓手,推動數字技術與商貿、文旅等產業融合,拓展示范應用場景,加快促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當前,淮海路商圈正努力打造“數字藝術商圈標杆”示范區,豫園商圈成為上海唯一一家首批入選的全國示范智慧商圈,“數字一大”入選國家第一批“5G+智慧旅游”應用試點項目,BFC外灘金融中心被商務部評為全國首批示范智慧商店。

“黃浦區始終堅持以市場主體獲得感和滿意度為中心,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為導向,持續深化營商環境改革。”杲雲介紹,2023年黃浦區共落地73家重點科創企業,新增專精特新企業數量63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74家,外資功能性機構累計超80家。

黃浦區積極對接世界銀行新一輪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及市級重點改革事項,不斷深化“宜商黃浦”品牌建設,創新推出“政務服務舒心暢辦”“政府監管無事不擾”“長三角政務通辦互認”“企業滿意度精准聚焦”四大專項行動﹔舉辦外灘大會、ESG全球領導者大會等高規格會議活動,實施外資工作基石戰略合伙人機制等,持續優化營商生態﹔深入推進重點企業“服務包”制度落地落實,實現了重點企業全覆蓋走訪﹔持續加強法治護航,積極發揮良好監管環境、信用環境、法治環境對良好市場秩序的支撐促進作用,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此外,黃浦區充分發揮高度集聚的創新要素和豐富多樣的場景資源優勢,為企業搭建豐富多元的交流與合作平台,創新創業生態欣欣向榮。例如舉辦“長三角金融科技節”“ChatGPT與金融科技”沙龍活動、金融科技前沿形勢研討會等,加強區內各金融機構、科技創新企業間的多層次互通互享﹔推出“匯智共進營”“創新加速營”“元·創聯盟”等服務平台,精准助力科創企業加速成長。黃浦區還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宜居宜業的人才環境、便捷的交通和濃厚的商務氛圍,也為科技創新融合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因地制宜,找准深耕細分賽道

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又反過來成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和支撐力。對於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杲雲認為要著重把握好“創新引領”“深化改革”“融合賦能”三組關鍵詞。

一是“創新引領”。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前瞻謀劃和政策引導,積極搶抓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機遇,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二是“深化改革”。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這就要求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要加快推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評價和激勵機制改革,構建更加高效的科研體系﹔要持續完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加大對科研成果轉化的激勵力度,通過成果轉化應用體現創新價值、創造財富。三是“融合賦能”。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牢牢把握“因地制宜”這個重要原則,一方面要立足自身實際和比較優勢,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另一方面要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

夜幕下的上海外灘。黃浦區委宣傳部供圖

夜幕下的上海外灘。黃浦區委宣傳部供圖

未來,如何結合區域優勢發展適合黃浦區的科技創新產業,在上海的科創布局中佔有一席之地?杲雲指出,隨著全球范圍內科技回歸都市中心城區的趨勢不斷增強,增加城市中心位置科創布局,對完善全市創新空間布局、強化全市科創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市委巡視就“加大服務上海深化科創中心建設力度”對黃浦提出了更高要求。黃浦區將堅決扛起“心臟、窗口、名片”的使命擔當,以扎實做好巡視整改“后半篇文章”為動力,積極把握科技回歸都市中心城區的趨勢,堅持因地制宜發展理念,深入開展產業研究,找准深耕細分賽道,為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作出更大貢獻。

一方面,立足區域優勢和創新資源,加快推動新興產業發展提速,構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優勢。依托中電科上海特種機器人創新中心,大力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建設上海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打造集人形機器人研發、測試、驗証於一體的創新平台,著力形成機器人產業生態﹔積極參與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發揮國家綠色發展基金作用,依托“一大會址·新天地”近零碳排放實踐區、外灘“第二立面”等,打造綠色低碳最佳應用場景,支持資本進一步向綠色領域和城市更新領域匯聚,著力打造綠色金融核心承載區﹔前瞻性布局以優立科技為代表的元宇宙、以腦虎科技為代表的腦科學、以亨睿航空為代表的新材料等新賽道,擁抱未來產業爆發式增長帶來的新機遇。

另一方面,探索新技術融入支柱產業和傳統產業的新路徑,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優勢產業做大做強。聚焦金融科技這一細分賽道,結合外灘金融集聚帶打造,不斷拓展金融科技應用場景,加速科技與金融“雙向賦能”,增強外灘金融科技顯示度、集中度和溢出效應,打造金融未來發展制高點﹔發揮三甲醫院等醫療健康資源集聚優勢,發展轉化醫學、整形醫學、高端醫療、特色中醫等大健康領域,高標准建設廣慈——思南國家轉化醫學產業園,加快推動研究成果在園區轉化落地,打通臨床應用的“最后一公裡”,持續集聚龍頭藥企、CRO、SMO等項目,打造環瑞金轉化醫學產業高地。

激發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激發新質生產力離不開良好環境,黃浦區如何統籌做好產業發展、載體建設、人才服務等各項支持配套工作,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此,杲雲表示,黃浦區從四個方面重點發力,向新質生產力要增長新動能。

黃浦街景 。黃浦區委宣傳部供圖

黃浦街景 。黃浦區委宣傳部供圖

一是加快推動“中央科創區”規劃建設。借鑒紐約、倫敦、東京等國際大都市經驗做法,在浦西世博園區規劃建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央科創區,規劃總面積192公頃,虹吸全球科創資源。立足全市科創中心建設大局,構建以數字科技、生命健康為核心,以科創服務業為支撐的“2+1”產業集群,布局高能級創新平台,形成涵蓋科學研究服務、專業技術服務、成果轉化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科技金融服務等的創新生態系統,致力於打造成為全市科創版圖升級的“點睛之筆”、全球頂尖創新要素的“融匯之地”、前沿科技展示交流的“創新之眼”,助力提升上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務供給力度。出台“科技創新12條”“數字產業12條”,支持科技企業向黃浦集聚。加強與金融機構戰略合作,推出“外灘融易行”“金易融”“企業貸”“科易貸”等金融服務工具,發布《黃浦區“企業貸”批次擔保業務實施方案》,鼓勵企業申請“履約貸”“小巨人貸”“知識產權質押貸”等科技特色貸款,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等問題。今年,黃浦區將成立由金融、法律、人力、咨詢、數據等行業龍頭企業參與的科創服務聯盟,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科創服務。

三是推進科創載體提質擴容。建成“黨建+科創”特色平台——“申心創想匯”,完成六合大廈孵化基地改造工程,區科創中心孵化基地獲得國家級孵化器資質認定,建立區孵化載體聯盟,促進服務資源共享,9家孵化載體被納入市創新創業載體培育體系,市級孵化載體數量比“十三五”末增長80%。

四是不斷優化人才服務。發布“門楣之光·黃浦人才20條”“科創英才8條”,《黃浦區重點產業領域緊缺人才開發目錄》成為全國唯一的全服務產業人才開發目。擴大創新人才落戶名額,設置人才就醫綠色通道,多渠道籌措人才公寓,試點住房貨幣補貼,形成“實物配租+貨幣補貼”的人才安居保障體系。持續辦好“外灘大會”“外灘金融峰會”“健康中國思南峰會”“創新創業大賽”等品牌活動,為創新人才提供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

“凡是創新成果層出不窮的地方,必定擁有生命力旺盛、根植力強大的創新生態。”杲雲表示,黃浦區將充分發揮中心城區資源稟賦優勢,聚力提升產業發展能級,不斷增強“中心輻射”功能。同時,找准服務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發力點,不斷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融合,激發新質生產力發展“強引擎”,構筑戰略競爭新優勢。

相關鏈接:

普陀區委書記姜冬冬:著眼創新實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