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启航新质生产力|上海在行动”系列访谈

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着眼创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马作鹏 丁婉星
2024年05月13日12:44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动力。

今年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正在加快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勇争先、走在前。即日起,人民网上海频道推出“启航新质生产力|上海在行动”系列访谈,深度聚焦上海各区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展开的新探索、新规划,为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上海市普陀区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着眼“创新”关键词破题?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如何探索新模式、开拓新路径?该区将以怎样的面貌着力为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生机、新动能?

中共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近日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系统地回应了这些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问”。

普陀区景——重塑天际线,新老双塔遥相辉映。普陀区委宣传部供图

着眼策源,锻造科技创新“硬实力”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姜冬冬表示,普陀区委在今年伊始就提出,2024年是普陀区“中华武数”科创布局的深化一年。自去年“中华武数”科创布局初步形成后,今年要结合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进一步聚焦创新策源,抓牢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

姜冬冬(左一)在“中华武数”科创集市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了解企业创新科技成果。普陀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普陀,以一条武宁路为核心,串联集聚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近千家科技创新主体,形成了一个汇集16家知名科研院所、2家教育部直属高校、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等多维科技创新载体的武宁创新共同体。

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人才——这里的各类人才可谓高度集聚,如何让这部分人才的效应得到更大发挥?普陀区把重点放在人才的“含金量”上,打出“高端人才牌”。

以武宁创新共同体成员单位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为例,这里围绕集成电路这一上海市先导产业汇集了海内外清华校友资源。2023年6月,上海清华国际人才会客厅正式揭牌成立——这一会客厅由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上海市欧美同学会清华大学校友分会发起建设。

“人才会客厅以国际人才交流服务为导向,‘一站式’联结校友、校友企业和合作伙伴。”普陀区科委进驻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工作专班负责人介绍说,通过这些校友企业的招才引智,2023年,这里已连续成功引育了20余家高水平科创企业。这其中包括:全球首家可重构计算芯片商用企业清微智能、致力于研发多层次(可扩展)高性能图形渲染GPU的砺算科技、EDA软件开发公司弘快科技、专业化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芯车无限等。

“今年一季度,我们围绕集成电路产业,已引入了4个高精尖项目。”据普陀区科委进驻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工作专班负责人介绍,已出台的《普陀区支持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加快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的若干措施(试行)》,推进集成电路研究平台张江项目和“未来车脑芯片架构与集成关键技术研究”等市科技重大专项研发任务。

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已成为普陀区科创的一块金字招牌。普陀区委宣传部供图

芯片作为现代制造业的“粮食”,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正在着力加强协同攻关、破解“缺芯少魂”痛点。

姜冬冬介绍,今年3月围绕“芯”技术,清华校友再一次齐聚普陀,打造“苏河芯湾”品牌。日前,不少“芯”技术已在这里取得实质性进展。

比如:弘快科技目前已经具备全流程的PCB和Package设计开发软件——RedEDA,致力于解决和突破国外在EDA行业的技术封锁和垄断,为中国EDA产业贡献力量;砺算科技自主研发高性能图形GPU芯片以及元宇宙配套技术平台Genverse,可为各类元宇宙场景提供所需的图形渲染算力,支持应用的快速开发以及底层数据的互联互通,填补了国内相关产品技术空白;芯车无限基于全栈自研的RISC-V处理器内核,研发应用于动力控制、底盘控制、车身控制的车规MCU产品,致力于推动我国汽车芯片的自主可控。

下一步,“苏河芯湾”将通过“一核引领、三园协同”的科创布局,将搭建更多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凝聚更多高校资源,助力普陀成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芯”名片、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创新“芯”高地。

着眼转化,打造高端产业“新矩阵”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激发新动能。

经过多年努力,普陀区的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占区税比重超过40%,初步实现了以“四大重点培育产业”为主导,以网络安全、数字广告、智能终端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位于普陀区的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作人员正在研究试验。赵晶 摄

以智能软件产业为例,2024年一季度普陀区重点产业智能软件产业实现区税超4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6.81%,在普陀重点培育四大产业中,稳居龙头。千万级项目兴感半导体也于今年一季度作为重点项目同步落户普陀。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电流传感器芯片开发公司,其落户不仅为意味着给普陀区智能软件产业发展注入了高质量因子,更显示出区域产业因“新”而活,城区向“新”而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路和实践。

姜冬冬表示,有了智能软件产业的发展基础,还需找准可持续发展的新赛道。普陀区智能软件产业专班在大局中找定位,在共性中寻找个性,最终选定了“网络安全”这条特色赛道。

网络安全作为智能软件产业的一个细分领域,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数字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普陀区在网络安全产业上则聚集了多个头部优势——全市唯一的市级网络安全产业综合性示范园,全市首个网络安全产业专项扶持政策,行业领军企业360政企安全总部,国家工业互联网系统及产品质检中心、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新基建网络安全风险展示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悉数落地普陀……

此外,数字广告产业也是普陀发力的另一新赛道。位于普陀区内的上海数字广告园作为中心城区首个数字广告试点园区,于2022年7月27日在普陀区真如副中心核心区域启动发布。2023年12月22日园区被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认定为全市首批“上海市广告产业园区”。园区由核心区、拓展区两部分组成:核心区为真如境项目,其公共空间位于鸿企中心12层、16层,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

自2022年园区正式揭牌成立以来,日前已有数字广告主营业务企业上千户,集聚了剧星传媒、利欧数字、快手磁力引擎、元隆雅图、飞书深诺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覆盖新媒体平台、MCN机构、整合营销平台等产业链各领域。在“头部”集聚效应影响下,初颂文化、长信电商、扬思品牌管理、享时贸易等优质企业先后落地。

“我们在落地数广园之前,对上海市多个园区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综合评估,比如是否贴近数字广告上下游企业、是否拥有优良的营商环境、交通便利性、人才集聚度等,从这些角度来说,数字广告依靠普陀区的独特政策和地理区位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上海长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源介绍道。

在元隆雅图,企业负责人向姜冬冬介绍展现创意设计的产品。普陀区委宣传部供图

高能级的产业载体也为企业合作带来了更多可能性。谦玛网络运营总裁林庆霖坦言:“落户普陀就是要建立新的‘朋友圈’,力图‘破圈’发展。”而数广园在某种意义上打破了空间限制。“过去,广告产业链路间松散的状态给品牌方、代理商与下游机构之间带来了过高的沟通成本。如今园区的聚集看似竞争,实际上是心照不宣的平衡。一来,我们作为代理商也想加强对下游机构发展动态的关注,以此更好地推荐给品牌方;二来,上下游均在一个区域,可以很好地提高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商机可能就在‘上下楼’。”

着眼服务,培育创新萌发“好生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普陀区走出了不少着眼创新服务的“新路子”。

比如,深受科创企业欢迎的科创集市就是一例。

今年年初,普陀区科创企业蓝鸟科技就通过政府搭建的科创集市平台,成功快速获得了35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授信,一举解决了企业在经营发展、扩大业务上所急需的流动资金。

在上海新柏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正在测试数据。赵晶 摄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科创集市摆摊,本想着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没想到在集市现场不仅有和我们一样的科创企业,还来了很多银行、投资机构,还有政府相关部门。”蓝鸟科技相关负责人回忆,在活动当天就有银行主动来联络,对接相关产品和服务。再经过普陀区科委的相关对接,不到两周,企业申请3500万元的授信额度成功批复,相较传统贷款批复周期压缩了近一半。不仅如此,该企业后续还享受到了普陀区“靠普贷”政策提供的优惠利率和贷款贴息。

2023年,普陀区区级财政收入实现154.42亿元,同比增长11.81%,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姜冬冬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后实则是普陀区特色的营商环境吸引力。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二者看似不同,实则息息相关。

不仅如此,在近期召开的普陀区委季度工作会议上,姜冬冬重点向全区传达了这样一个信号:“在政策实施上,要放大组合效应,让企业真受益,真‘解渴’。要以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为抓手,加强联系企业,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的实践,擦亮“人靠谱(普)、事办妥(陀)”服务名片,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集成电路专项政策的出台就是普陀区放大政策组合效应,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的一次成功实践。

“2023年,我们在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举办了多场科创活动,活动现场,我们发现从事集成电路新赛道的企业在人才服务、资金和股权扶持上存在困难和需求,开始着手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普陀区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结合送“服务包”工作,深入企业调研听取意见,召开行业相关企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关于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及其集成电路研究平台政策条款的意见建议,最终推出了《普陀区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位于普陀区施耐德工控车间内,机器人在自动分拣运输。赵晶摄

现金流和融资需求是不少企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伴随着“服务包”工作推进走深走实,这一共性痛点也逐一被打通。上海华立制瓶有限公司是普陀区一家以保心丸制作为主业的医药制造公司,企业的经营特性表现为资金需求大、回款周期长、资金周转率高。

“桃浦镇的工作人员在向企业发放‘服务包’的过程中了解到企业的资金需求,随即联系到了我们。”普陀区投促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还为企业申请了“靠普贷2.0”政策,“联系上海农商银行普陀支行为企业提供详尽的贷款申请和提款流程指南,制定了符合其特点的融资策略。经过银企对接,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1000万元授信及放款。”

“真的很及时,不仅放款速度快,而且还享受到了银行的降息和政府的贴息优惠,对我们而言是真‘解渴’的精准政策。”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良禽择木而栖。新质生产力的背后离不开一方属地的不懈耕耘与创新。

“寸积铢累,欣欣向荣。当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积累成势,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或可乘风破浪,成就一路繁花。”姜冬冬说。

相关链接:

黄浦区委书记杲云:打造“中央科创区”,激发新质生产力澎湃动能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