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摸清家底 繪制煥新路線圖

2023年06月06日09:25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結合主題教育,調研梳理難題定點定標

摸清城市空間家底繪制煥新路線圖

■本報記者 戚穎璞

“不成套舊住房‘拆落地’,新房子要造多高?”“老房子煥新,怎麼滿足現代消防需求?”“老廠區騰籠換鳥,要不要給未來產業搭配交通配套、職住空間?”……上海作為超大型城市已邁入內涵式增長階段,大大小小、不同類型的城市更新問題,往往觸及最根本的城市空間規劃。

城市更新不僅關乎民生,而且關系到大都市未來功能承載的空間品質。上海近期繪制煥新藍圖,出台《上海市城市更新指引》《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動方案(2023—2025年)》,接下來的路線圖如何制定?幾個月來,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結合主題教育,開展全面系統的調查研究,深入了解基層痛點、堵點和實際需求,以城市更新為切口,探索規劃資源路徑的最優解和可持續發展模式。

摸清城市空間大底盤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市規劃資源局聚焦主責主業,從嚴從實強化理論學習,結合業務職能組織編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規劃資源工作的重要指示匯編》,為全系統主題教育提供理論學習參考。工作中時時對標對表,念好“深、實、細、准、效”五字訣,切實練好調查研究基本功。

二級以下成片舊裡改造完成后,上海城市更新邁入新階段,居住空間、公共空間設施、產業園區、商業商務區和歷史風貌區都亟待煥新,碰到的問題紛繁復雜。

“我們推進主題教育調查研究的一大重點,就是把上海各種類型的空間更新難題逐一梳理出來,摸清家底,找准問題,落點上圖,定位定標,才能盤點用活,統籌謀劃,統一規劃。”市規劃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玉鑫表示。

突出“實”字導向,上海規劃資源全系統統籌推進調查研究。如果只是挑案例、挑點位進行研究,很難了解到全面情況。為了調研的廣度和深度,由市規劃資源局牽頭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市測繪院、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集結全系統力量對城市空間特性進行“上天入地”的調研。

如,整合衛星影像、上位規劃、歷史保護、現狀地籍、重大基礎設施等信息,把更新范圍、點位和建筑逐一落圖。對更新改造涉及的近千街坊進行逐一研判,形成了近5000張圖紙,形成“一區一冊、一案一圖”。

調研不僅僅自上而下入基層,市規劃資源局還搭建平台,開設“人民城市大課堂”,邀請高校學者、行業專家和企業家聚焦“急難愁盼”問題,圍繞15分鐘社區生活圈打造,共同探討尋求社區更新、美好生活創造的解決路徑。為了拉近城市規劃和普通市民的距離,“人民城市大課堂”走進虹梅路街道、小東門街道等,到6月1日,已經舉辦到第14期。

針對性調研分類突破

城市更新要有“溫度”,也要提“亮度”,在改善民生的同時,提升城市發展能級。二者各有各的特征和難題——

比如,零星舊改、城中村改造、不成套職工住宅改造的關鍵是意見統一,如何既讓群眾滿意,又讓市場主體有參與積極性?市規劃資源局調研組與屬地一同深入虹口嘉興路街道、普陀曹楊新村街道走街入戶。又比如,在保護好歷史風貌保護建筑的同時,如何實現區域功能提升?這是調研組走進靜安石門二路街道、徐匯湖南路街道、楊浦長白新村街道等風貌保護街區時,與區裡共同探討最多的問題。湖南路街道一棟列為保留歷史建筑的花園住宅內,調研組看到,高居住密度帶來了超負荷使用,建筑狀況堪憂,居民矛盾突出﹔插建的“小梁薄板”住宅,多戶合用狹小的加建廚衛。調研組成員訪談老住戶,和工作人員探討適應性改造等急難問題。

在張江科學城,調研組與市科創辦、張江集團等單位就加強土地空間管理的彈性和兼容性,打造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產業社區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務必用好吳淞創新城這塊‘大衣料子’。”鋼廠工業遺存裡,調研組同寶山區就吳淞創新城整體轉型,單元規劃、重點項目、建設模式提升等問題熱烈討論。

在市屬國企存量資源盤活“四個一批”試點單位裡,適應產業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聚焦低效產業用地更新激活,探索建立空間資源利用綜合績效評估機制成為調研組與企業熱議的話題。

“突出立體城市、韌性城市和未來城市導向,聚焦政策創新、集成共構,強化全要素疊合保障,切實推進實體經濟、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市規劃資源局領導班子帶著課題與市經信工作黨委聯組討論交流,走進漕河涇開發區米哈游、沈德醫療等科技企業聽取意見建議。

“針對關鍵區位、難點區塊,我們會反復調研、反復走進,找准裉節和痛點,小尺度、漸進式有機更新,特別是歷史風貌區和歷史街區,必須充滿敬畏,小心翼翼,保護優先。挖掘和解決從策劃規劃、設計、施工到運維全流程的規劃問題。”市規劃資源局負責人表示。

城市更新是系統性工程,如“兩舊”就需要籌集大量資金並做好總體、持續平衡,不可能完全依賴政府的財政投入。如何從規劃層面統籌調度區域資源,充分調動市場積極性,激勵企業參與,成為市規劃資源系統的一項重點課題。以外灘第二立面為切入口,160街坊、179街坊為重點,市規劃資源局領導班子多次到現場調研。

5月23日,在160街坊老市府大樓,張玉鑫與萬科集團黨委書記周巍,外灘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旭民簽署黨建聯建共建協議,就是為了發揮行業龍頭企業萬科集團在策劃、投資、開發和業態運營一體化中的實踐經驗和優勢,推動解決當前外灘地區城市更新中的瓶頸難題。

自我變革為可持續更新賦能

規劃考慮的是城市未來幾十年乃至百年之大事,需要長遠眼光,也需要根據新趨勢及時調整規劃思路和機制。因此,市規劃資源局開展主題教育的另一條主線是刀刃向內、自我變革。

在城市更新的實施模式上,堅持尊重規律,突出專業,強調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市規劃資源局計劃形成城市更新責任規劃師、建筑師負責制和責任估價師“三師”指導意見。其中,責任規劃師制度已經啟動研究,目的是引入專業規劃師進行長期跟蹤,全流程服務區域規劃,提高空間品質。建筑師負責制將選取試點單元,充分發揮設計點亮未來的引領作用,通過高水平設計提升地區整體品質,重塑功能,重現風貌,確保城市更新高質量發展。

城市空間的價值,不能以單一的土地價格來評估。英國金絲雀碼頭、國王十字車站街區之所以能成為全球更新標杆案例,長久煥發活力,不僅僅得益於設計理念,而且和背后的城市更新內在機制緊緊相關。比如在土地房屋資源估價方面,不單純考慮土地,而且綜合考慮功能、空間、歷史人文等多元素復合,多要素融合特點。

市規劃資源局進行專題調研,將在傳統以土地價格為導向的土地估價師制度基礎上,探索形成城市更新責任估價師制度,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同時,市規劃資源局基於前期現場調研,了解到的急難愁盼問題和百姓的意見建議,組織多方力量,通過專題研究、專班機制和開放的工作方式,集中推進,已形成初步成果。

(來源:解放日報)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