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鄭阿姨,你做的好事藏不住了!

2023年06月06日13:22 |
小字號

含飴弄孫,頤養天年,這是很多退休老人的選擇,可在周家橋街道春天花園,鄭建英卻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朱阿姨是春天花園的一位獨居老人,不久前剛做完支氣管炎手術回家,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陸偉慧便帶著慰問品上門看望。“謝謝你們一直惦記著,前幾天你們剛給我拿了牛奶和水果,今天又來看我。”

朱阿姨的一番話讓陸偉慧愣住了,要知道,這是居委會在朱阿姨出院后第一次上門,那麼朱阿姨口中的上次是怎麼回事?

原來,在朱阿姨回家的第二天,與朱阿姨結對的老伙伴志願者鄭建英就提著禮品,上門送上關心,還特意強調,自己是受居委委托,帶著禮品專門前來看望的。

沒想到自己的“謊言”無意就被“識破”,鄭建英腼腆地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我是看他們太辛苦了,六七個干部要管理我們這麼大的社區,每天忙得腳不著地,我作為不坐班主任,是真的了解他們的不易。所以,能幫他們分擔一些就分擔一些。”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鄭建英第一次自掏腰包購買禮品上門看望與自己結對的老人。疫情解封首日,她便讓老伴買來30板雞蛋,分給所有“老伙伴”志願者以及與結對的共計20名老人。

鄭建英今年67歲,一頭卷發盡顯上海阿姨的時髦與精致,做起事來也將上海阿姨的熱心周到、精益求精展現得淋漓盡致。

2016年,退休后的她搬到了春天花園,當時正趕上上海交通大整治,身為黨員的她成為了志願者之一。“當時也有猶豫,因為我這個人太容易有思想包袱,一旦接手一件事就會特別上心,要做就要做好。”

果不其然,“上崗”后的鄭建英多了一份堅定、認真,而且凡是有人因事請假,鄭建英總會成為最佳的替補人員。此后,從市民巡訪員、不坐班主任,到垃圾分類志願者、樓組長,在各個“崗位”上,鄭建英總是能幫就幫。

“鄭阿姨是我們的不坐班主任,但怕影響居委正常的工作節奏,並不常來居委會,但她總是再三叮囑我們,隻要有事情都可以打電話給她。”陸偉慧說道。

7年前,鄭建英成為了“老伙伴計劃”中的“小老人”,與5名高齡、獨居、空巢“老老人”結對,從此,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便成為她的“生活日常”。

90歲的鄔阿婆是鄭建英的鄰居,也是她的結對對象。考慮到老人年紀大、腿腳不好,上門慰問又擔心老人著急開門而摔跤,心思細膩的鄭建英每天都會在經過樓下時,抬眼看看老人家中的燈光,了解老人是否安好。

“那是4年前的一天,老人家裡的燈沒開,我心裡就有點在意,第二天屋裡依舊黑著,我就坐不住了,上去敲門沒人開,我就趕快讓居委會干部聯系了老人子女,原來,老人患了癌症,被接到子女家裡了。”鄭建英回憶道。

后來,鄔阿婆康復回家,鄭建英第一時間買了雞蛋和水果,以老年協會的名義,送去了自己的關心。“老人也需要被尊重,以居委會、老齡協會的名義送去關心,能讓她們感受到來自社區與社會的、無時無刻的關心,她們的心也是暖的。”

不僅如此,隻要鄭建英在家,凡是聽到鄔阿婆家有什麼風吹草動,都會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計,上門確認一眼。一次,有人上門安裝網線,鄭建英謹慎地詢問完原因后,便陪著鄔阿婆嘮家常,直到網線安裝完成,才隨工作人員一道離開。“她年齡這麼大,又一個人在家,家裡來了陌生人總歸讓人不放心。”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幫助老人配藥,陪著老人打點滴,支援65歲以上老人體檢,甚至是幫助剛剛上崗的老伙伴志願者分擔工作,隻要是大家需要,總能看到鄭建英的身影。但這些,低調的鄭建英從不主動為外人道。

平凡的堅守、執著的擔當、無悔的付出……鄭建英用自己的熱心、愛心、暖心演繹了社區真善美,傳遞著社會正能量。“多年來,鄭阿姨都是隻做不說,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甚至很多事情都沖在我們前邊,大大地拉近了我們與居民的距離。”陸偉慧說道。

清風徐來,花香如縷。談起六年如一日堅守的動力,她回答得真摯質朴,“我是黨員,而且在與老人結對的過程中,看到他們的笑臉,我覺得充實而幸福。”

(來源:上海長寧)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