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把握中國市場機遇 開展本土創新研發(見証·中國機遇)

2023年06月06日08: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蘇州工業園區內的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全景。
  張 鋒攝(人民視覺)
  圖②:達能中國開放科研中心的研究人員正在開展營養學相關研究。
  施 虹攝
  圖③:在上海,凱米拉亞太研發中心研究人員正在觀察樣品表面結構。
  王妮宏攝
  圖④:強生中國研發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調試設備。
  安 東攝
  圖⑤:奔馳中國技術研發中心技術人員正在測試車輛底盤。
  關毅明攝
  圖⑥:上海張江人工智能島鳥瞰。
  沈春琛攝(影像中國)

  近年來,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開放的創新環境和不斷提升的科技水平,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加深與中國企業、高校和創新平台的資源對接,不僅推動了中國本土研發成果不斷走向全球,也堅定了這些企業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

  

  不斷提升本土科技創新能力

  本報記者  曹師韻

  在達能中國開放科研中心大廳的屏幕上,藍色菌群影像不時變動。隨著腳步移動,地板上的關鍵營養素被觸發,屏幕上的腸道微環境會發生相應變化,直觀地模擬營養素對腸道及菌群產生的影響。科研中心裡,諸如此類大大小小的數字互動科普設備隨處可見,為參觀者帶來滿滿的趣味性與創新體驗。

  法國達能集團主要進行專業特殊營養、基礎乳制品和植物基產品、飲用水和飲料等產品生產研發,業務遍及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0年,達能中國開放科研中心在上海揭牌,目前擁有超百名營養、食品安全質量、數字創新等領域的科研人員。

  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實驗室和研究中心,達能中國開放科研中心將實驗室與多媒體教室結合,進行科普教育的同時,為產品改進收集反饋。實驗室模擬了產品使用的真實場景,工作人員邀請消費者在其中試用最新產品,並根據其反饋實時改進。消費者還能在實驗室裡參與包裝開發,通過3D打印機生成產品新包裝等。

  據達能中國開放科研中心相關負責人格雷戈·沃德介紹,短短兩年多時間裡,科研中心共開展了20多項本土研究,發表38篇論文和報告,申請了12項專利,涉及母乳、腸道功能和免疫等多個健康領域。他們還與30多個組織開展前沿科學技術合作,創新開發上線了200多種與健康相關的數字化工具及服務,例如通過輸入日常飲食來監測營養攝入的膳食小助手等,讓消費者在手機上就能了解自身健康狀況。

  5月25日,達能中國開放科研中心被上海浦東新區授予“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稱號。沃德認為,浦東新區推出的“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計劃對科技創新進行有力的鼓勵和扶持,是中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體現。“達能切身感受到了中國各級政府在鼓勵科研投資、優化創新生態方面做出的努力。”他說。

  “中國高質量的開放環境、富有活力的科技創新氛圍和完備的科研生態系統成就了達能中國開放科研中心的累累碩果。一系列推動創新、鼓勵投資的政策也讓我們備受鼓舞。未來,我們將繼續把更多資源引入中國,不斷提升本土科研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實現作出貢獻。”沃德說。

  

  為全球市場帶來更多創新產品

  本報記者  田  泓

  在凱米拉化學研究(上海)有限公司亞洲技術研發中心內,各類制漿造紙和水處理設備一應俱全。將污水注入燒杯內,經過絮凝沉澱、高級氧化等工序處理,即可達到污水處理廠一級處理標准或工業企業污水排放標准。

  凱米拉集團總部位於芬蘭,是一家為水密集型行業提供可持續化學解決方案的知名企業,在全球擁有約5000名員工。早在2008年,凱米拉就在上海設立了亞洲技術研發中心,進行制漿及造紙化學品、水處理化學品及專業阻隔涂層產品的研發生產。此后,該研發中心又進行了兩次擴建,專注於開發新一代產品和工藝。

  “自凱米拉在中國成立研發中心以來,我們在亞太地區的業務顯著增長。尤其是過去10年,我們的營收增長超過兩倍。”凱米拉亞太地區研發總監肖蘭表示,近年來,中國更加注重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為凱米拉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隨著中國市場對可持續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長,我們提高了研發能力,幫助客戶在快速發展、注重成本效益和環境保護的中國市場中保持競爭力。”肖蘭說。

  2021年,凱米拉在上海成立新的亞太研發中心。中心按照行業最高的環境標准建造,推動開發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產品。凱米拉首席技術官馬修·皮克斯頓介紹,目前,亞太研發中心與凱米拉在南京、兗州等地的生產基地密切合作,形成採購原材料、開發生產工藝和制造最終產品協同發展的格局。

  去年下半年,亞太研發中心推出新一代低磷和無磷漂白穩定劑,大幅度降低廢水排放中的磷含量,提高設備運行效率及使用壽命。產品推出后迅速獲得客戶認可,預計今年該產品銷售額將超過3000萬元。

  “中國不僅擁有潛力巨大的市場,也擁有產業門類齊全的制造產業,以及大量科技和專業技能人才。”皮克斯頓表示,作為凱米拉全球研發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亞太研發中心將為全球市場帶來更多創新產品。“相信中國不斷壯大的市場和開放的創新環境,將為凱米拉提供更多客戶,也將為全球產業技術研發提供更強動力。”他說。

  

  對深耕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本報記者  李欣怡

  強生醫療科技中國研發中心位於蘇州工業園區。中心內各類實驗室寬闊明亮,數百名研發人員各司其職,進行制藥和醫療科技產品的研發創新。

  “中國是強生公司在美國之外唯一擁有全產業鏈研發中心的市場,從早期研發到臨床應用的各大業務都設有研發中心或研發部門。”強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宋為群表示,中國開放的創新環境,為企業自主研發產品進入市場提供了便利。自2011年成立以來,研發中心和產業園內的工廠緊密協同,不斷加速創新成果在本地的轉化。

  據介紹,強生中國研發中心首次在全球實現同時擁有骨科和外科的多品牌產品研發能力,其自主研發的縫線類產品已經過多次迭代,增強了韌性和可吸收性,能夠滿足腸胃手術等多個場景的使用需求。利用中國在高端制造領域的獨特優勢,中心還創新研發了3D打印髖關節置換手術用工具截骨板,提升了產品生產效率和耐用性。2019年,強生還在上海建立一站式合作創新平台,為人工智能、數據科學、再生醫藥和基因治療等眾多領域的初創企業提供企業孵化和早期研發支持,希望形成研發聚集效應,推出更多創新產品。

  目前,強生正在推動在華本土研發醫療機器人和3D打印類產品。“中國數字化發展勢頭澎湃,為數字科技引領的醫療創新注入了強勁動力。隨著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對加快數字化發展作出明確部署,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為醫療領域的發展創造出更多機遇。”宋為群表示,強生將利用這一趨勢,推動骨科機器人、光學影像等領域的產品研發,並在全球范圍內推廣中國數字醫療等領域取得的研發成果。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強生進入中國也已近40年。“強生是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征程的見証者和受益者。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中國市場持續釋放巨大的消費潛力。”宋為群表示,中國擁有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中國消費者健康意識不斷提高、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斷提升,讓強生對深耕中國市場充滿信心。“未來,我們將進一步發揮中國在強生全球研發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打造全球汽車產業創新樞紐

  本報記者  崔  琦

  走進梅賽德斯—奔馳集團中國研發技術中心,濃濃的科技感扑面而來。實驗室內,工程師正在對一輛電動汽車做整體聲學性能測試。在車底輪轂設備的帶動下,車輛時速可達260公裡,能夠滿足各類測試需求。

  2005年首款中國國產車型投產后,奔馳集團就開始推進在華本土研發和生產。近年來,隨著集團在中國市場投資不斷加大,本土研發規模也隨之進一步擴大。2021年,奔馳中國研發技術中心在北京正式投入運營,旨在加速奔馳旗下新車型本土化研發和生產。2022年,奔馳集團又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聚焦智能互聯、自動駕駛、軟件及硬件開發和大數據等。

  據奔馳集團相關負責人唐仕凱介紹,奔馳在中國擁有除德國外最全面的研發中心,其在全球研發網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到今年底,北京和上海兩大研發中心的研究人員規模將達到2000人。其中,北京的研發技術中心是集團未來研發活動的主要基地。該中心集合了研究、工程開發、模擬和道路測試等各方面力量,為奔馳新一代電動汽車提供了最真實的測試環境。

  “中國是奔馳最大的單一市場、高端制造基地和技術創新核心策源地之一,更是引領科技創新的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奔馳集團首席運營官薛夫銘表示,集團正全力推進純電動車型產品陣容計劃,預計到2039年新車產品在研發、生產、電池回收等環節全部實現碳中和。中國研發團隊在數字化、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和尖端算法等電動汽車的前沿科技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科技創新活力源源不斷,取得了全球領先的技術突破,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與中國科創企業和研究機構深化合作,已成為我們在華實現長遠發展的關鍵因素。”唐仕凱表示,中國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包括奔馳在內的跨國企業不斷創造巨大的發展機遇,“我們對中國經濟和汽車產業的長期發展充滿信心。未來,奔馳將繼續深化在華研發布局,助力中國打造全球汽車產業創新樞紐。”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06日 17 版)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