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羅密歐與朱麗葉》來了 海外音樂劇在上海集結

2023年06月02日15:21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時隔三年申城迎來首部海外原版音樂劇﹔中國原創產業鏈也在對標中逐漸完善

《羅密歐與朱麗葉》來了,海外音樂劇集結上海

法語原版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王犁 攝

法語原版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王犁 攝

■本報記者 吳桐

今天起,法語原版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將在上海文化廣場連演13場。作為時隔三年申城舞台迎來的首部海外原版音樂劇,一經開票迅速售罄:首輪開票5場,35分鐘售罄﹔第二輪開票8場,當天全部售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到來,吹響了海外音樂劇回歸的集結號,英國原版音樂劇《泰坦尼克號》、法語音樂劇明星集錦音樂會等大戲正蓄勢待發。

去年,中文版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曾在滬連演25場。后天,中文版音樂劇《劇院魅影》將結束在上海大劇院的40場駐演,踏上國內巡演之路。過去三年,海外原版音樂劇的缺席無疑給中文版音樂劇和中國原創音樂劇帶來市場機遇。根據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的數據,從2020年到2022年,上海音樂劇演出場次佔比從9.8%上升至15%。

當海外大戲歸來,中文版音樂劇和原創音樂劇該如何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看原版還是看中文版

“很高興能回到上海,回到這麼好的劇院。”被中國音樂劇迷親切地稱作“大米”的法國音樂劇演員達米安·薩格說。5月30日,在“演藝大世界——2023上海國際音樂劇節”閉幕式上,他和法國音樂劇演員希西莉亞·卡拉共同唱響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經典曲目《愛》。

得知法語原版《羅密歐與朱麗葉》將在上海演出,今年27歲的音樂劇愛好者安杰鳴第一時間搶了票,還提前去昆山看了預演場。返場時,觀眾紛紛離開座位到舞台前與台上的演員互動,現場氣氛被點燃。“上一次經歷‘沖台’,還是三年前在上海文化廣場看法語原版音樂劇《巴黎聖母院》,真是久違了。”

關於法語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安杰鳴2018年就在上海文化廣場看過原版,去年他又看了中文版。“我更喜歡原版,原汁原味呈現法語音樂劇的魅力,演員充滿熱情,你會被他們的表演深深感染。當然,中文版制作也十分精良,同樣傳達出作品中的浪漫與感動。”

在中文版《劇院魅影》上演前,曾有人提出一個問題:這樣一部世界音樂劇經典,到底需不需要中文版?

有人喜歡拿中文版與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原版相比,認為中文版不如原版“原汁原味”。也有人認為,雖然原版曾不止一次被引進到中國,但不是每個觀眾都有機會看到原版。而且,英文唱詞成為許多觀眾的欣賞門檻,雖然現場有字幕,但一邊看字幕一邊看表演,也會影響觀演體驗。面對這個問題,《劇院魅影》執行音樂總監克莉絲汀·布洛姬的回答是:“音樂是相通的,中國觀眾是時候通過自己的母語來欣賞這部經典作品了。”

在豆瓣上,原版《劇院魅影》獲得9.5的高分,中文版《劇院魅影》也有8.3分。安杰鳴說:“我覺得中文版《劇院魅影》是對經典的再造,值得一看。能看到中國演員詮釋這一世界經典,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

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發現,原版音樂劇和中文版音樂劇的觀演人群有重合,也有差異。“上海的音樂劇觀眾是通過海外原版音樂劇逐漸培養起來的,所以他們十分熱衷於原版音樂劇。而中文版音樂劇則由於阿雲嘎、鄭雲龍等音樂劇明星的參演,吸引了一批新的年輕觀眾。”

海外大戲的回歸,會對中國原創音樂劇產生什麼影響?費元洪認為,原版音樂劇、中文版音樂劇、原創音樂劇其實是互補的。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總裁張頌華認為,原版音樂劇的引進,培育了市場、樹立了標准。中文版的制作,為中國音樂劇培養了許多台前幕后的專業人才。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原創音樂劇也在上海誕生並走向全國,讓中國音樂劇產業鏈日益完善。“法語原版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到來,預示著新一輪演藝格局的形成。”

打開音樂劇的萬花筒

十余年來,上海文化廣場引進了《巴黎聖母院》《羅密歐與朱麗葉》《劇院魅影》《伊麗莎白》《搖滾莫扎特》《卡門·古巴》等音樂劇。當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不同語種的音樂劇進入中國觀眾視野時,如同打開了音樂劇的萬花筒,也讓中國音樂劇從業者看到:在百老匯之外,音樂劇還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模樣。

5月30日,在“演藝大世界——2023上海國際音樂劇節”音樂劇論壇上,德國音樂劇制作人彼得·舒爾茨講起德國音樂劇之城富爾達的故事。這個位於德國中部隻有7萬人的古老小城,如今是德國最熱門的音樂劇演出地。

一切開始於20年前的一部音樂劇。為了吸引7萬當地觀眾,舒爾茨挖掘本土歷史文化土壤,講述富爾達之父布勞恩的故事。一開始,劇組隻得到演6場的機會,沒想到,他們最后演了150場,場場售罄。此后,舒爾茨和他的伙伴們創作了《伊麗莎白——聖女傳奇》《女教皇》等多部取材於本土故事的原創音樂劇,其中,音樂劇《女教皇》演出超過1000場。音樂劇促進了富爾達這座城市旅游業的發展,也為當地的酒店、餐廳等帶來了1500萬歐元的附加收入。

“你需要一個好的舞台、一個好的故事,需要有吸引力的音樂和優秀的演員,還需要成熟的創意團隊和宣傳營銷策略,這就是一部音樂劇成功的秘訣。在上海,我看到了這些元素,我相信這裡會成為一個音樂劇之都。”舒爾茨說。

在俄羅斯音樂劇制作人伊琳娜·阿法納斯耶娃看來,俄羅斯音樂劇的發展,離不開對美國音樂劇的學習,也離不開自己的探索。原本從事連鎖餐飲行業的伊琳娜,因為在俄羅斯看了美國音樂劇《吸血鬼之舞》,下決心改行成為音樂劇制作人。她制作了《大師與瑪格麗特》《奧涅金的惡魔》等基於俄羅斯文學經典的音樂劇,逐步開拓市場。

“通過對美國音樂劇產業的學習,俄羅斯的音樂劇產業在過去十年也有巨大進步,並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伊琳娜說,“我覺得俄羅斯音樂劇和中國音樂劇很像,我們的靈魂裡需要微笑、哭泣和思考,需要探索和尋求一切的意義。”

海外經典音樂劇影響了改革開放后中國最早的一批音樂劇創作者。被譽為“中國原創音樂劇之父”的音樂人三寶,1982年接觸的第一部音樂劇,是母親的朋友從紐約寄回的一盒《貓》的卡帶。上世紀90年代初,他又在香港看了《劇院魅影》。這些經典作品,在他心中播下一顆音樂劇的種子。

1998年,三寶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部音樂劇《白蛇傳》,他隻用一個星期就寫完了時長60分鐘的音樂,在深圳駐演了近千場。后來,他又創作了《金沙》《蝶》等裡程碑式的中國原創音樂劇。今年,《世界的盡頭——三寶音樂劇曲目精選音樂會》將在滬上演,回顧一段中國原創音樂劇的歷史。

為好作品找到對的觀眾

2011年,中國首個音樂劇專業劇場上海文化廣場運營之初,在觀眾入口處挂了兩幅油畫,一幅呈現的是音樂劇《劇院魅影》的場景,另一幅是音樂劇《悲慘世界》的場景。如今,這裡多了一幅新的畫作,展現的是中國原創音樂劇《哈姆雷特》的場景。上海文化廣場總經理張潔希望,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展現原創音樂劇作品的畫作懸挂在這裡。

音樂劇導演徐俊向文化廣場贈送了這幅由視覺藝術家龐浩歷時半年為《哈姆雷特》制作的主視覺。不久前,《哈姆雷特》剛剛在上海文化廣場首演,而在《哈姆雷特》之前,徐俊導演的原創音樂劇在全國各地完成了91場巡演。

徐俊認為,音樂劇傳入中國30年,以往簡單的模仿復刻可以告一段落了。“我們要建立起中國觀眾對中國原創音樂劇的信心,就要拿出對得起觀眾的原創作品。我始終認為,當你每一部作品都花心血去對待,當你做出自己的品牌,市場就會向你靠攏,觀眾也會對你產生信任。”未來,他希望推動《趙氏孤兒》《哈姆雷特》走出國門。

張潔指出,過去三年,上海的音樂劇市場份額不斷上漲,音樂劇在演藝大世界的集群效應也正在凸顯,這有賴於中文版音樂劇和原創音樂劇的亮眼表現,以及中小型演藝新空間的迅速發展。“可以說,音樂劇市場的春天、原創音樂劇的春天已經來臨。”

在張潔看來,無論是原版音樂劇還是原創音樂劇,都有各自的市場,劇院最重要的使命是“為每一部好作品找到對的觀眾”。近年來,上海文化廣場一直在嘗試為音樂劇觀眾畫像。張潔發現,新一代的音樂劇觀眾身上,有復購率高、樂於傳播的新特點。他們會“二刷”“三刷”,不斷觀看一部作品,並且樂於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觀劇體驗,自發傳播。此外,觀眾的審美也越來越多元,一些看似小眾的作品,也能找到固定的觀眾群。

目前,上海文化廣場有45萬會員,其中,有5萬經常進劇場的會員。張潔說:“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走進劇場,音樂劇演出市場將開啟新征程。我們希望通過大數據在真實的市場環境中認識自己,用科學手段建立起演出專業經營模式和會員的信任關系,共同創造中外音樂劇的新未來。”

(來源:解放日報)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