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六一兒童節,你是否注意到了上海“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這些改變?

2023年06月02日09:02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對於上海來說,今年的六一兒童節有著不一樣的含義。2022年9月,《上海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發布,首次提出通過政策、服務、保障、空間和環境5方面的舉措,到2025年基本建成兒童友好、人人友好的幸福活力之城的總體目標。

今年兒童節是《實施方案》開始落地的第一個兒童節。當下,上海的城市建設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兒童友好”的理念滲透到了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從頂層設計到制度創新,從服務優化到空間改造,上海正在探索兒童友好社區一城區一城市的打造機制,開拓一條與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相匹配的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新路徑。

頂層設計:從兒童視角出發

在2022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概念首次出現。兒童友好容易理解,但兒童友好城市應該是什麼樣子?

兒童友好城市這個概念於1996年聯合國第二屆人類居住會議上提出。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解釋,兒童友好型城市需要給予兒童參與決策的權利,同時要將兒童的安全需求和發展需求納入城市規劃更新、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當中。

城市建設,為何要將兒童意見也納入決策體系?這是因為兒童視角的不可替代性。“如果不能從孩子的心理和認知視角出發,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就會變成一個強塞給兒童的玩具,並不能真正地解決兒童的成長需求。”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全齡友好社區研究中心主任於一凡說,城市規劃一直強調“以人為中心”,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就是人民城市建設的一個最佳實踐。

目前,上海對於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頂層設計已初步完成。2022年初,上海組織學校、街鎮、兒童參與組織等多方開展了對於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調研,收集了2.8萬份兒童需求問卷調查,同時組織了多場專家座談和專題研究,借鑒國際國內先進等做法,最后形成《上海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在《實施方案》的基礎上,更多的細則相繼公布。2022年11月,上海率先實現學前教育與托育服務合並立法,頒布了《上海市學前教育與托育服務條例》,加強了對托育服務的立法支撐。今年1月,《浦東新區兒童友好城區規劃導則》正式發布,成為國內首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領域的城區層面規劃導則。兒童友好社區、城市建設也相繼被寫入新修訂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上海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草案)》。在公共服務、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兒童友好的理念在逐漸滲透深化,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立法和機制保障正在逐漸完善。

公共空間:適兒化改造

在專家看來,公共空間的改造是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突破口。這一方面是因為公共空間的受益人群更廣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公共空間的適兒化改造也是現階段可操作性最強的項目。

上海創建兒童友好空間起步較早,在濱江步道或公園中大多都能看到專為兒童開設的設施或標語。在徐匯濱江,兒童游樂設施場地如滑板廣場、攀爬牆,一年四季都是人氣最高的活動場所。去年底,徐匯濱江還在原有跑道公園內新增“活力谷”籃球樂園,為兒童開設更多專業運動的空間。

上海西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規劃管理部部長康曉虹告訴記者,為了滿足親子出游的需求,西岸集團規劃時遵循人群動線和活動半徑,沿江布局很多公共衛生間、第三衛生間、母嬰室、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同時為了提高兒童活動空間的安全性,公共游樂項目一般選擇與專業機構合作,引進嚴格符合兒童安全標准的設施,后期也會借助智慧水岸管理系統,提高管理的數字化水平,通過人臉識別規避解決兒童走失等問題。

從更加基層的視角來看,2019年上海出台《關於上海市開展兒童友好社區創建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經過三年多的兒童友好社區創建,2022年年底已經實現兒童友好社區街鎮全覆蓋,形成以街鎮兒童服務中心為樞紐,輻射帶動居村兒童之家的“一中心多站點”兒童友好15分鐘社區生活圈。

“街道婦女兒童家庭活動中心建好之后,來的人越來越多,最多的時候會有十幾組家庭一起活動。”花木街道的曹女士向記者表示,來活動中心可以帶孩子換換環境,也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她現在幾乎每天都帶孩子來活動中心待一會,不滿周歲的寶寶成了活動中心的“最小居民”。

街道婦女兒童家庭活動中心就是花木街道“一中心多站點”的“中心”,輻射周圍6個社區管理中心和59個居委會兒童之家。2022年,活動中心完成了適兒化運動改造,今年花木街道計劃再開展13個點位的集中改造,在整個街道規劃了未來138個可適兒化運動改造的點位。

“兒童友好空間不是改個牆面顏色、貼些安全標語這麼簡單,要從深層次植入兒童友好理念,要有能承接兒童友好服務的項目。”花木街道婦聯主席李碧波介紹,現在活動中心專攻兒童服務精品項目研發,整合專業科研院所和市場優秀資源力量,培育推出兒童健康、運動、發展及特殊需求等各類兒童服務項目50多個,通過入居委、入學校、入社會課程包等方式,開設了300余場課程和活動,服務社區兒童超過20萬人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區兒童服務聯動方案。

服務體系: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在2023年上海市為民辦實事十大項目中,兩大項都與兒童直接相關,分別是“開設500個小學生愛心暑托班﹔新增2000個公辦幼兒園托班托額和3200個社區托育托額”和“完成200座環衛公廁適老化適幼化改造”。

以解決市民急難愁盼的兒童養育需求為指引,上海通過政府牽頭正在構建針對兒童友好的社會服務體系。尤其自今年1月1日《上海市學前教育與托育服務條例》正式實施后,幼兒托育引起廣泛關注,公辦幼兒園開設托班、社區嵌入托育“寶寶屋”進程加速。

記者在普陀區長壽街道看到,該社區的“寶寶屋”大約有100平方米,配備有閱讀架、娃娃家、運動區、美工區、音樂牆、沙盤區、觸摸牆等等孩子喜歡的活動設施,同時配備有2名持有育嬰員、保育師專業資質的托育老師。

“寶寶屋”的設施高度大都在一米以下,適合幼齡兒童拿取

這家“寶寶屋”4月份的時候剛剛由長壽街道的社區活動室改造而成,由於周圍居民區密集,現在已經積累了不小的人氣。社區“寶寶屋”為家長全天帶娃提供了喘息式休息的機會,一天最多可托育4小時時間,可在隨申辦上隨時預約。“不到2歲的寶寶能帶去玩的地方很有限,社區‘寶寶屋’相對來說安全又省心,孩子也已經習慣了在這玩耍。”剛剛來接孩子的鄒先生說道。

“寶寶屋”對應解決的是0到3歲幼齡兒童的托育問題。普陀區教育局學前教育科科長葉冠鴻表示,目前普陀區的“寶寶屋”大多是半開放式的空間設置,活動區裡的寶寶也可以隨時看到坐在外面的家長,可以有效緩解幼齡兒童的分離焦慮。另外,不同街道的“寶寶屋”也有不同功能設置,有的“寶寶屋”專門針對特殊教育兒童,有的則會配備專業的醫務人員,做成“教養醫”相結合的“寶寶屋”。

上海市教委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已有近60%的幼兒園開設了托班。同時,考慮到低齡幼兒家庭的臨時照護需求,目前已建設了32個社區“寶寶屋”,提供近3000個托額。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