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青浦基層服務"上雲" 90%辦公空間讓給群眾活動

2023年06月01日09:03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青浦一朵“幸福雲”激發社區新活力,大量基層管理服務事項集成“上雲”,大大壓縮村居辦公場所物理空間

村居騰出90%辦公空間讓給群眾活動

■本報記者 茅冠雋

資料堆成小山、電話鈴此起彼伏、工作人員埋頭填報台賬……這是基層社區工作給人的印象。然而,在青浦區,基層社區中心卻一改傳統樣貌。

華新鎮星尚灣社區中心,居委會高高懸挂起白雲、熱氣球等造型的裝飾,親子閱讀空間擺有各種繪本供親子家庭休閑﹔趙巷鎮崧湖社區中心,撤掉了二樓原屬於居委會的辦公場所,升級改造為舞蹈房﹔金澤鎮東西村社區中心,索性把原來的村部改成衛生站,村民可享受體檢配藥、中醫理療等服務。

變成兒童樂園、舞蹈房、衛生站后,村部、居委會哪去了?記者從昨天舉行的長三角數字干線(青浦)基層數字治理高峰論壇上了解到,近年來青浦大力推進“幸福社區”建設,開發了“幸福雲”系統,將大量基層管理服務事項集成“上雲”,並同步精簡了社區公共服務事項清單。

此舉大大壓縮了村居辦公場所的物理空間,目前已有近百個村居撤掉了不必要的桌椅工位、資料台賬,騰出90%的空間供群眾活動。到今年底,青浦將建成300家左右“幸福社區”,實現村居全覆蓋。

讓基層社區不再“憔悴”

“目前青浦全區共有村居300多個,隨著城市化進程推進,逐漸演化出農村社區、城市社區、企業園區、商務樓宇等類型,傳統遠郊農村型的單一治理方式無法適應當下需要。另外,近年來一批重大戰略項目落地青浦,大家對幸福生活的期望值不斷提高。”下轉 4版(上接第1版)論壇上,青浦區委幸福社區建設專項推進辦主任馬琳琦說。

一邊是高需求,另一邊卻是供給不足,掣肘社區治理水平提升的問題頻現。比如,基層治理不同部門“數據煙囪”林立,導致數據難以共享,村居台賬等事務性工作負擔過重。另外,社區公共服務難以在線上便捷獲取,往往還是依賴於線下陣地。

“社區和人一樣,一忙也會‘憔悴’,失去活力也會‘老去’。社區工作人員埋頭於重復事務性工作,精力就難以集中到精准貼心的服務上,要想辦法將他們從案頭壘得高高的報表中解放出來。”馬琳琦說。

經過調研走訪,線上線下兩個“社區中心”的方案出爐。線下,青浦梳理了村居社區的管理服務事項,將350余項事務分為黨的建設、宣傳文化、綜合服務、平安管理、農村建設、經濟發展、物業治理、矛盾調解八方面,形成公共服務事項清單。新的社區中心按“設崗不設職”原則對應設置八類工作崗位,前台設綜合服務崗,培養一兩名社區管理服務“全科醫生”。同時,青浦將組織、宣傳、文化、民政、衛生、農業等條線的60多項區級資源下沉到了社區中心,為基層減負增能。

線上,青浦開發了“幸福雲”智慧社區全景應用系統,對上融通“兩張網”和“社區雲”功能,對下推進面向社區的智能服務場景開發。系統導入了全區超140萬條人房數據,基於這個數據庫開發了會議管理、智能台賬、物業報修、資源預約等功能。

“這不是把線下工作簡單復制到線上,核心是進一步向村居開放數據權限。比如‘智能台賬’,我們梳理形成各村居基礎信息電子總表,村居工作人員僅需根據具體職能部門的要求維護變量數據,基本信息不用反復填報。村居上報的總表數據由區大數據中心核驗,各部門原則上不再單獨建立區級應用系統。”青浦區委幸福社區建設專項推進辦工作人員馮永元告訴記者,經過“智能台賬”數據比對,青浦已清理了不少與實際業務流程長期脫節及使用范圍小、頻度低的“僵尸”信息系統,整合區級和街鎮工作系統22個,精簡原有村居台賬71份。

騰出空間時間更好服務群眾

職能“上雲”、事項精簡后,線下辦公空間被大幅壓縮。近來,青浦區各村部、居委會的辦公室、辦公桌變少了,傳統的隔離式櫃台被拆除了,滿牆的挂牌變成了能靈活替換內容的插牌,原本功能單一的空間變成了多功能室,空間復合利用率大幅提高,還誕生了很多特色服務。

在華新鎮敘中村,村干部已從村部二樓搬到一樓集中開放式辦公,過去的行政辦公區已變成老人日間照料中心。“我們把醫務室和日間照料中心進行整合,方便村民過來檢查、配藥,也方便老人在這裡‘日托’。”敘中村黨總支書記李嘉輝說。

對於一些高頻民生服務事項,村民和居民們不用再專門跑到鎮上、區裡的政務服務窗口,在家門口就可輕鬆辦理。目前,政務辦的“一網通辦”自助站點、民政的“慈善幸福購”售賣機、衛健委的智慧健康驛站等設備均已在社區中心布局。“這裡有個‘健康雲’,可以查電子醫療檔案,這對我來說特別方便!以前要跑很遠才能辦的事,現在在村裡就能辦。”在重固鎮章堰村社區中心,村民徐關興告訴記者。

一朵“幸福雲”,也實實在在做到了為基層“雪中送炭”“雨中撐傘”。比如,夏陽街道章浜社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面臨不少治理難題,如今大部分已通過“幸福雲”迎刃而解。

“高空拋物有個拋物線,系統能回溯這條軌跡,精確告訴我們拋物者來自幾號樓、幾零幾。”日前,在章浜社區中心的“AI智慧小屋”內,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顧婕指著大屏告訴記者。“全時段攝像頭感知系統已接入‘幸福雲’,以往需要一層一層查、一家一家問的事,現在幾個小時就能查得清清楚楚。”

除了高空拋物,這間“AI智慧小屋”還因地制宜接入智慧路燈等設施,實現了車位資源管理、樓道進出識別、垃圾堆放預警等功能。“這縮短了我們排摸或查找數據的時間,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章浜居委會副主任姚斐說。

在上海智慧城市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周應龍看來,“幸福雲”是城市數字化轉型在社區基層的具體實踐。“該平台不僅關注居民側的數字化,也關注基層管理側的數字化,用新思維整合各類要素資源,為基層治理提供支撐。同時,該平台設計了開放式架構,在滿足共性需求之外也能滿足社區的差異化需求,這為基層治理數字化提供了轉型范例。”

記者了解到,目前“幸福雲”已集納“智能台賬”等86項功能,居民端累計注冊人數已超16萬,工作端累計開通賬號4000多個,已實現工作端系統村居全覆蓋。“數據賦能、空間更新,能讓社區工作者擺脫低效忙碌的狀態,提高社區公共服務質量。我們將持續推進‘幸福社區’建設,打響青浦‘溫暖家’社區治理品牌。”青浦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解放日報)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