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發力“工廠登高”?每年萬畝地等“鳳”來,外溢生物醫藥企業或大批回歸…

2023年05月19日09:14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工業領域常見的“大平層”廠房,如今開始“登高”。在上海閔行、嘉定、臨港等區域,動輒六七層甚至更高的樓宇內,企業既能機聲隆隆地生產,又能實現研發設計、辦公等需求。這股集約高效利用空間、推動生產垂直向上的產業新浪潮,名為“工業上樓”。這是記者從近期由上海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與第一太平戴維斯聯合主辦的上海產業升級論壇中獲得的信息。 

英國百年老店第一太平戴維斯,是全球領先的房地產顧問公司,在今年4月舉行的上海全球投促大會上,被宣布為上海第三批共10家全球招商合作伙伴之一。作為上海招商引資的宣傳員,第一太平戴維斯頗有能耐且盡責,2021年曾幫助上海招引到全球醫療器械排名首位的美敦力在臨港投資3億元,建設心臟支架研發和生產本土化基地。第一太平戴維斯還手握多個獨家代理客戶,如負責美國輝瑞公司在華拓展項目的選址等。今年,第一太平戴維斯將持續發力推動上海“工業上樓”,以幫助客戶在上海物色到更優質的產業空間載體,從而實現安商、穩商與新增投資。

據了解,“工業上樓”興起於深圳。深圳的產業用地供應與國內一二線城市相比並無優勢,但2022年,深圳規上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實現全國城市“雙第一”,背后就有“工業上樓”之功。

這一新業態近年來也已出現在上海。如臨港生命藍灣以及金地威新在莘庄、馬橋、嘉定外岡等園區的部分樓宇,一樓通常會放置一些對地面承重要求較高的大型設備,二樓以上則更多是為入駐企業提供輕型生產、研發、辦公交流和綜合配套等多功能空間。金地威新產業研究院助理院長高曉偉透露,目前在金地威新的園區中,“上樓”最積極的產業包括了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檢驗檢測,以及較輕型的智能制造,多屬於“精密小輕”產業。“不過從邏輯上講,所有行業都能上樓。在德國,我們看到大眾整車也上樓。”

政府供地緊縮和更為嚴格的管控,是“工業上樓”的主要驅動力。第一太平戴維斯中國區制造業負責人繆博文介紹,比如蘇州,對低於5000萬元的新建工業項目或企業,原則上不再單獨供地。在廣州,政府每年對達產的土地進行效益評估。上海更是寸土寸金,部分開發區儲備產業用地不足,新項目引進、在地項目擴產等頻受空間載體不足困擾。在此情況下,上海不斷優化土地資源高質量利用,“按照最新的容積率相關規定,工業用地、通用類研發用地容積率分別不得低於2.0和3.0。這意味著,上海不可能再建設單層廠房。”

“工業上樓”雖是解決之道,但遠不是將工業拉上樓那般簡單,“要考慮貨櫃車怎樣開入,電梯噸位數、轎廂寬度、卸貨平台等如何配合,以及各樓層承重和層高等,標准要比傳統工業廠房高得多。”繆博文告訴記者,深圳全至科技創新園是我國首個“工業上樓”項目,具甲級寫字樓和工業廠房雙重標准,其中23層樓高的全至科創大廈,層高4.2米,每平方米荷載750公斤,柱距達8.2米。大樓設置有8台智能高速客梯、6台大型貨梯,配置大型卸貨平台,全力確保大樓的垂直運輸能力。

上海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主任王東介紹,上海新近重磅發布了新版“24條”招商引資政策措施,針對三大先導產業,未來三年確鑿拿出共計800萬平方米載體空間 ,其中生物醫藥領域尤為給力,拿出了可實現復合功能、可拎包入住的標准廠房高達500萬平方米。

不同尋常的是,“24條”特別強調了生物醫藥載體空間的“低成本”,其背景在於——前些年,部分在上海孵化的優勢項目,因后期難以獲得高質量空間載體而外溢。近年來,一些合成生物、細胞治療等“出走”項目多有重回上海訴求。有了鐵板釘釘的500萬平方米高質量且低成本載體空間,回流的生物醫藥企業完全能在上海實現從研發、小試、中試到驗証、規模生產、總部辦公等的全鏈功能。

另據透露,上海鼓勵產業用地混合利用,不斷探索“工業上樓”模式,並承諾通過存量盤活、城市更新、土地出讓等方式,確保每年產業用地規模不低於1萬畝。上海投促“24條”的操作細則也已在制定中。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