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 | 《望道》“唯信仰與熱愛不可辜負”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姜泓冰
2023年03月30日13: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望道”是什麼?它是一部剛剛公映的新電影。

是一個人的名字。是復旦大學校園裡的一條林蔭路。

是永遠珍藏的《共產黨宣言》。

是可以擴展的短語:“追望大道”。

是一群人的共同信念,或是一場人生修行。

電影宣傳海報

一部摹寫“真理味道”與“宣言精神”的青春電影

3月21日,北京﹔

3月22日,浙江義烏﹔

3月23日,復旦大學相輝堂﹔

3月25日,重慶……

這是電影《望道》劇組緊鑼密鼓展開新片推介宣傳的特別路線。與眾不同的是,不止有名導與明星,更有一所大學的全程深度參與,還得到共青團中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宣傳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等多方關心指導。

見過一所知名高校的領導親自為電影站台麼?北京的宣傳活動中,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不光在電影《望道》放映前致辭介紹了影片的拍攝緣起,更表示:“復旦是賡續百年紅色基因的光榮學府,我們將以電影上映為契機,進一步宣傳好、弘揚好陳望道老校長的光輝一生和崇高品格,進一步教育好、培養好“宣言精神”忠實傳人,激勵全校上下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

在重慶的電影推介活動中,復旦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金力引用“唯信仰與熱愛不可辜負”的電影宣傳語並加以闡釋:“信仰和熱愛是支持我們不斷奮斗、不斷進取的 無窮動力。一百年前,無數仁人志士在為民族獨立、人民解 放而奮斗犧牲﹔今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已 經開啟,我們正以自信自強的姿態走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國家的人間正道。祝大家都能進一步從電影中汲取前行力量, 不負信仰、不負熱愛,勇毅前行!”

影片主人公陳望道,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譯者,我國馬克思主義第一批傳播者之一,也是著名教育家和學者、中文修辭學奠基人,還創辦了中國第一個高校新聞系,更是解放后復旦大學首任校長。

這樣弘闊、傳奇的人生故事,足以引發社會關切。

電影劇照

讓主創團隊自豪的,是《共產黨宣言》譯者故事首登大銀幕。

陳望道為翻譯《共產黨宣言》廢寢忘食,誤把墨汁當糖水吃,留下“真理的味道是甜的”佳話,廣為知曉。電影《望道》還原了這段故事,更以陳望道為原點,將其與摯友陳獨秀、妻子蔡慕暉,以及眾多親友、學生的故事娓娓道來,讓觀眾走近百年前那個風雨飄搖、血淚交迸的年代,向堅守真理與信仰的志士仁人致敬。

影片的演員,都是實力派:劉燁飾陳望道,胡軍飾陳獨秀,奚美娟飾陳望道母親,文詠珊飾陳望道妻子蔡慕暉,吳曉亮飾戴季陶,王鏘飾施存統……據上影集團副總裁、影片監制徐春萍說,《望道》劇組在演員進組第一天,就開始通讀2萬字的《共產黨宣言》,一字一句領略微言大義。

導演侯詠更在籌拍時大量研讀資料、打磨劇本,光是相關文獻和書籍就摞了兩大箱,“主旋律和好看並不矛盾,”執導過程中,侯詠更注重有信息量的情節。影片中,周恩來為陳望道送盤尼西林的故事,就是團隊在研讀史料時發現的。

主創團隊在復旦大學首映禮上與師生交流

劇組1:1還原了浙江第一師范教學樓和陳望道的家,還精心布置,讓觀眾看到當年的復旦大學教室和新聞館,群演都是特意招募的在校大學生或剛畢業的年輕人,還原百年前的青春群像。

在大江東工作室看來,影片呈現出一種濃縮、凝重卻又十分寫意的風格,畫面非常講究,時常呈現一種油畫般的質感。100年前,浙一師學潮裡激憤的學子、痛心而無奈的校長﹔江南水鄉義烏農村的石板橋、雜亂的舊倉房,溫柔且含蓄照料兒子的東方母親,河埠頭為了飢餓哭鬧不休而打孩子的農婦﹔擠在逼仄的上海弄堂、石庫門裡的文人志士,翻譯《共產黨宣言》的廣告招來的眾生相﹔在重慶北碚的簡陋房屋、石砌階梯、兩腮塌陷營養缺乏卻眼裡有光的師生們……一幅幅,如明信片般印進觀者的腦海。

相隔一百年,打量先輩的人生,會有怎樣的視角?

群演劇照

聽一聽,感動他們的是什麼?

飾演陳望道的劉燁,講述他這樣走進角色的精神世界:“不管是百年前還是今天,我們都會面臨各種困難,隻要能抓住自己的理想,堅持信仰,不畏困難,任何事情都可以實現。”

一張在重慶重建復旦新聞館的照片讓他備受震撼,“陳望道先生和幾位學生在一起,身著長衫,瘦削到兩頰深陷,可以想見當時的心力交瘁。”為了從外形上接近角色,拍攝期間他足足比平時瘦了17斤。投入拍攝后他了解到,陳望道6歲習武,精通多種樂器,很會寫詩,能路見不平打跑壞人。“他像一位大俠,救國救民,奉獻青春。”

導演侯詠則眼角泛淚:“絕大多數角色都有真實原型,想到歷史上那些真實的犧牲,特別有感觸。”

上影集團董事長、總出品人王健兒在北京首映式上說:“我們希望打造一部思想上有意義、藝術上有價值,能讓普通觀眾感動的影片。創作中,每個人都跟著陳望道先生一起成為‘望道者’。電影之外,‘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是我們努力踐行的精神。”

復旦大學學生在相輝堂前排隊入場觀影

“我很贊成《望道》宣發語‘唯有信仰和熱愛不可辜負’,”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陳望道之子陳振新說,電影《望道》凸顯了習總書記“心有所信 方能行遠”的理念,給當今青年以激勵和啟示。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2019級研究生范濤溢曾在大師劇《陳望道》中飾演陳望道。排戲時,同學們也是共同研讀《共產黨宣言》,忘記了夏天的悶熱和排練的辛苦,“真理的味道讓人忘我”。

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星火”黨員志願服務隊隊員向主創團隊贈送書法作品“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在陳望道故鄉浙江義烏的首映式后,一位年輕觀眾感嘆:“國破家亡、戰火紛飛的年代,陳望道他們放棄個人得失、救亡圖存。今天依然需要有這樣的義無反顧,為理想奮斗,不辜負大好青春。”

百年征程,從一個人到一群人的“追望大道”

在復旦師生曾“茅屋裡求學,戰火中教書”的重慶,觀眾們感動於陳望道和蔡慕暉從青澀甜美的初見,到相濡以沫的愛情,尤其是生死相系的雨中哭戲,讓很多人淚目。戲外,望道先生有十幾顆暗紅色的相思紅豆,伴隨輾轉大半生。1944年,蔡慕暉因太久沒收到陳望道的信件,放心不下,趕去重慶北碚,此后陪伴先生,留在復旦任教,翻譯了很多藝術書籍。

首映禮上,對這部“我們學校的電影”,很多復旦學生都有話說,提問踴躍。

為了讓觀眾更深入地了解陳望道,復旦大學整理了望道先生的滬上足跡,重要的住處,包括黃浦區白爾路三益裡當年的《星期評論》編輯部——《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出版前的校閱地﹔黃浦區老漁陽裡2號《新青年》編輯部和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會址,望道先生曾受陳獨秀委托在此主持《新青年》編務﹔虹口區四達裡103號,是先生寫作《修辭學發凡》《因明學》之處,在此期間,1929年,他在復旦大學成立了中國高等學府的第一個新聞學系……

擁有眾多思想者、革命者、文化人的居處、活動處、紀念地,正是“紅色初心始發地”上海的獨特精神財富。

陳望道與夫人蔡慕暉

除了擔任復旦大學校長期間曾居住21年的國福路51號,即如今的《共產黨宣言》展示館,另一處被復旦人津津樂道的重要地點,當屬“復旦新聞館”——電影裡,身著灰色土布長衫的望道先生啃著燒餅四處奔波,乃至於昏倒街頭,就是為了籌款建設該館,作為校內實習基地,“讓有志於新聞事業的青年能學以致用,進而改造社會”。

正值抗戰最艱苦時期,說來難以置信,僅短短兩個月,復旦新聞學系師生募集到賬的新聞館建設基金近200萬元。建成后的新聞館佔地約30畝,集教學、科研、實驗於一體。其中,有2間新聞實習室,可以容納20人,內藏新舊報紙、雜志,印刷模型﹔2間新聞攝影室,可容10人,有沖印器具、藥品及印紙。這規模,在困苦的抗戰時期,真是不小。

陳望道(前排左三)和新聞系師生合影於他題寫館名的遷滬后復旦新聞館前

新聞館裡還“暗藏玄機”,有一台可以收聽到延安新華廣播電台的收音機。一大批進步青年在這裡如飢似渴地聆聽來自解放區的聲音,新聞館也被譽為“夏壩的延安”。

此后,隨著學校遷回上海,“復旦新聞館,天下記者家”的聲望愈盛。

從一個人“望道”,到一群人的“追望大道”﹔一所大學,一座城市,都因此薪火不斷,行穩致遠。 

(本文圖片均由復旦大學提供)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