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三駕馬車”齊頭並進,因地制宜創新社區治理

上海楊浦區新江灣城街道黨工委
2023年01月17日12:49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上海楊浦區新江灣城街道是上海第100個街道,行政管轄面積8.67平方公裡,下轄22個居委會、53個居民區,其中既有中、高檔商品房,也有政立路沿線的老舊小區,居民具有年輕化、高知識化、結構多元化特點。為貫徹落實人民城市理念,進一步提升社區治理規范化精細化水平,新江灣城街道黨工委著力加強黨建領導力、提升工作執行力、增強社區凝聚力,激發“三駕馬車”因地制宜創新社區治理,不斷提升基層治理社會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協同運行“四個一”,確保“三駕馬車”的政治方向

面對大型社區基層治理工作,街道黨工委始終堅持居民區黨組織作為領導核心,充分發揮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全面統領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公司工作。居民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公司從內向外輻射形成一個同心圓,共同驅動“三駕馬車”良性運轉。

江灣國際公寓有近2400戶居民,戶數多佔地廣。北門附近,剛改造的小花園裡已經開出了細細碎碎的小花,有的剛剛破土而出,有的已經結出了紅紅的果實。這個被居民們命名為“小紅園”的社區一角儼然成為小區的一景。

這裡曾經是小區居民的“心病”,荒草叢生,堆滿廢棄的雜物,與小區環境格格不入。由於未列入物業管理,不僅環境臟亂差,還存在一定矛盾隱患和安全隱患,居民意見很大。江灣國際居民區黨總支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見后,決定將荒地改造成花園,立即獲得了物業、業委會以及黨員志願者們的支持。物業公司主動找到黨總支表示鋪路隻收取材料費,人工費算義務勞動﹔有業委會委員主動捐贈了家中種植的花草盆栽﹔有經驗豐富的老黨員們拿鎬挖溝,指導年輕人栽苗填土。在居民區“三駕馬車”的齊心協力下,一塊曾經的荒地變身為百花齊放的小花園。

這背后離不開小區“三駕馬車”四個“一”框架結構的協同運行,即一個點、一條線、一個圓、一三角。“一點”即明確黨組織是領導居民區“三駕馬車”建設的核心點。江灣國際公寓居民區黨組織堅持強化黨對“三駕馬車”建設的組織領導,把好委員候選人推薦、審核和選舉組織關。“一線”即強化居民區“三駕馬車”建設的黨建引領線。本屆業委會委員黨員比例超過50%,同時小區還把業委會主任吸納進居委會班子,這種反向“交叉任職”的做法既強化了居民區黨組織統領作用,又發揮了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聚合了多方力量,有效提升了綜合治理能級。“一圓”即打造居民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四位一體”同心圓。在江灣國際裡,居民區黨組織和居委會是“大家長”,業委會是“東家”,物業是“管家”,四者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形成緊密的朋友圈,共同服務社區建設。“一三角”即夯實業委會、物業公司和業主之間穩定的鐵三角關系。業委會受全體業主委托,認真履行維修花園資金監管使用等職能﹔物業公司作為服務提供方,進行具體維修,同時接受業委會和廣大業主的監督,三者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堅持為民宗旨,打通“破山開門”的層層壁壘

隨著城市發展,老舊小區逐漸面臨設施陳舊等問題,在提升老舊小區居民的居住品質方面,“社區微更新”尤為重要。在這一過程中,街道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引導多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聚焦社區民生需求,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引領社區各項工作迸發新活力。

政立路545弄單號小區是20世紀90年代建成的小區,有著老舊小區的通病:與周邊配套發展不相適應。比如,小區南北縱深300米,僅有一扇南大門,過去小區北面都是荒地,沒有開通北門的需求。而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推進,小區北部的主干道辟通了、生態濕地逐步成形了,周邊各種配套設施逐漸完善,環濕地步道成為居民日常散步休閑和運動健身的最佳場所,開辟北門、連接主干道成為居民們的迫切願望。

但實現這個願望卻困難重重,一是小區北面原為部隊用地,開通北門涉及部隊、規劃、交警、綠化等多部門﹔二是居民意見統一難,經常開車的居民需求並不強烈﹔三是經費落實難,小區幾乎沒有維修基金,開門需要費用20余萬元,對老小區居民來說就是一筆“天價”﹔四是技術上有難題,北面圍牆已經形成了寬十余米、高兩米的“小山”,開門必須“破山”。

面對這個“天大”的難題,在街道的支持下,居民區“三駕馬車”通過各種方式打通“關節”、疏通“堵點”。一是黨建引領主動靠前。黨組織前后兩任書記歷時7年就北門事項“接力”協調,通過各種方式、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回年代久遠的小區規劃建設圖紙,為“開門”找到了依據。二是多方聯動凝聚共識。由街道牽頭召開多方協調會,各部門共同商議,形成“開門”共識。三是自治自理積極作為。在黨組織的號召下,業委會黨員志願者和樓組長紛紛站出來走訪各家各戶,耐心解釋、分析利弊,籌集了維修基金,“開門”事宜得以順利實施。四是專業力量破解技術難題。最終,居民區在綠容等部門的協助下,將山坡上的大樹移栽、鋪平路面、重砌花壇,並設計了休憩空間。2021年10月側門正式開啟,小區居民們領到了新開電子門的門禁卡,到菜場、地鐵站、綠道、濕地公園至少可以少走兩公裡路。訴求了近5年的“剛需”終於得到解決,欣喜萬分的居民們親切地給這扇便民之門起了個名字——“連心門”。

發揮志願者作用,沒有業委會也能辦成事

高檔社區業主往往自我意識強、對物業管理要求高,有時業委會建立難度較大。在業委會“缺失”的情況下,居民區黨組織要主動擔當、凝聚力量,加強志願者隊伍建設,推動小區自治工作。

嘉譽灣小區是新江灣城板塊的高檔社區,小區地下車庫卻因為開發商的歷史遺留問題年久失修,然而小區沒有業委會,沒法使用維修資金賬戶,這事一直擱置著。2022年的疫情給小區事務帶來了改變,疫情期間小區每個樓棟設置了臨時黨支部,涌現出240多名黨員志願者。於是在沒有業委會的情況下,居民區黨總支主動搭建專業服務平台,廣泛挖掘和吸納志願者中的各類技術類、治理類人才,建立了“人才庫”。庫中有多位企業家、建筑工程師等,他們分工負責小區內部宣傳、業主意見征詢、維修方案設計、招投標以及工程實施等工作,確保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車庫修理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小區內出公告的落款寫誰?居民區黨總支主動跨前,牽頭組織了由居委會、物業和熱心黨員志願者共同構成的“嘉譽灣地庫維修工程聯席會”。就這樣,在沒有業委會的情況下,由熱心黨員志願者們合作開啟了地下車庫維修工作。“大咖”們的參與,確保了地庫維修朝著更加有序的方向發展——對外,他們的參與是一種監督﹔對內,他們的參與讓志願者們對項目決策更有信心。最終嘉譽灣以96%的參與率和支持率,表決動用了282萬元物業費對地下車庫完成全面整修。

黨建引領下的居民區“三駕馬車”建設任重而道遠,街道黨工委進一步完善居民區“三駕馬車”協同運行體系,激發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新活力,在整合黨建、行政、社會等各方資源過程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突出的社會治理問題,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讓新江灣城老百姓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