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更要慎重 五大關鍵詞助老人度過易感高峰

體溫越高、年齡越大,用藥更要慎重。新華醫院全科專家支招——
5大關鍵詞助老人度過易感高峰
■本報記者 黃楊子
老年人由於生理機能退化,免疫力、抵抗力都在逐步降低,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同時,老年人往往合並一種或多種慢性疾病,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風險人群。疫情當下,老年人應如何做好自我防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全科醫學科主任醫師費愛華帶來5大關鍵問題的注意事項,幫助家中有老年人的市民順利度過近期易感高峰。
關鍵詞一:居家提醒
費愛華說,在居家狀態下,老年人的生活起居都需注意。第一,建議進食容易消化或助消化的食品,多吃蔬果勤喝水,每天攝入合理的高蛋白類食物﹔第二,盡量減少外出活動,避免去人員密集或通風不良的場所。保証睡眠,注意保暖,適度鍛煉,提高抵抗力﹔第三,加強通風,建議每天最好開窗通風3次,每次半小時以上。現在是冬季,天氣比較寒冷,通風的過程中要注意老年人保暖問題,通風結束以后,待室溫恢復正常再讓老年人返回房間。
她還指出,面對疫情,老年人的焦慮、抑郁往往更強烈。要鼓勵老年人發揮才能與興趣,獲得家庭社會的關懷,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一些飲食起居難以自理的老年人需要陪護,要務必確保陪護人員健康,日常生活用品單獨使用。如需輔助排痰、上廁所等,要嚴格遵守操作流程,減少感染發生,同時需減少非必要探視的次數。”
如果共同居住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最主要的原則是盡可能減少老年人接觸病毒的機會,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安置到另外的居所。如果條件不允許,感染者需要有一個獨立的房間,戴好口罩、關好門、加強通風,加強環境消毒,特別是一些公共暴露環境,比如衛生間、門把手、水龍頭等,當患者接觸以后,一定要清潔消毒。
關鍵詞二:接種疫苗
當前疫情形勢嚴峻復雜,疫苗接種在預防重症、死亡等方面仍具有良好效果,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發展成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獲益最大,所以老年人及時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很有必要。
“如果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在前期處於急性發作期,經過一段時間治療以后處在穩定期,或者前期因為特殊治療不能接種疫苗,待特殊治療結束后,都可以考慮接種。”
關鍵詞三:慢病管理
費愛華說,患有基礎性疾病需長期服藥的老年人,不可擅自停藥,可在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取藥,或經醫生評估后開長期處方,減少就診次數,或由家屬代取藥物,在互聯網醫院代配藥。
同時,應做好疾病的居家自我監測並記錄。當病情波動,自我判斷可能的原因,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咨詢醫生或藥師,必要時及時到醫院就診。就診過程中,全程戴口罩,盡可能縮短在醫院的停留時間。“慢病人群用藥主要考慮兩件事:一是新增藥和正在服用的慢病藥物是否有藥物沖突﹔二是新增藥是否會增加肝腎負擔,對臟器造成損傷。”
費愛華對常見的用藥禁忌舉例說明,如布洛芬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胃潰瘍患者慎用,消化道疾病患者首選對乙酰氨基酚﹔肺出血、腎炎和胃腸炎患者禁用愈創甘油醚﹔嚴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禁用福爾可定﹔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慎用偽麻黃鹼﹔抑郁症患者慎用酚麻美敏、右美沙芬、偽麻黃鹼、氯苯那敏等。
關鍵詞四:感染治療
老年人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應該怎麼辦?費愛華說,首先要加強觀察和監測,家庭成員或護理人員應該大致了解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導致出現的全身症狀和局部症狀。全身症狀如發熱、頭痛、全身酸痛、畏寒等。局部症狀如咽痛、咳嗽、流鼻涕、咳痰、打噴嚏,偶爾有味覺和嗅覺喪失。同時,了解老年人健康狀態下的靜息生命體征(如體溫、血壓、每分鐘脈搏次數和呼吸次數等)。
在感染后,要加強日常護理,包括清淡飲食。老年人一旦感染后,胃腸道功能不好,建議少食多餐,避免一次吃大量食物后出現嘔吐﹔另外要保証睡眠和補充適量水分,結合體溫和出汗情況適當補充,水分補充應少量多次,防止一次大量補充水分引起胃腸道不適,加重心臟負荷。
費愛華尤其提到,退熱藥物應用在老年人身上要更加慎重,體溫越高、年齡越大,用藥更要慎重﹔燒得越高,用藥越要慎重,這樣主要是防止老年人用退燒藥后一次性大量出汗造成虛脫甚至低血壓的情況。此外,退燒要緩,可以用物理手段退熱。
“還有一點,在應用退熱藥時要避免多種藥物同時使用,還有一些感冒藥是復方制劑,也可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如果再同時用藥,就可能產生藥物過量的情況,因此一定要看清楚藥物說明書。”她也提到,中成藥應用也要少而精,不要多種同一作用的中成藥同時使用。
“一定要加強基礎疾病的管理,首先是降血壓藥物,發熱引起大量失水可能造成血壓降低,在發燒期間,特別是使用退燒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血壓監測,如果血壓已經偏低,低於正常水平,降壓藥就可能需要減量,甚至停用,等血壓恢復正常的時候再按照常規使用﹔第二是降血糖藥物,老年人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可能吃飯很少,所以要監測血糖變化,防止低血糖的發生。”
另外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要防跌倒,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特別容易跌倒,跌倒之后容易出現骨折。因此老年人在出現發熱、比較虛弱時,一定要做好相關防護。
關鍵詞五:適時就醫
什麼情況下,感染后的老年人需要考慮就醫?費愛華說,第一,如症狀持續或者加重,比如發熱持續甚至有加重傾向時需考慮。
第二,出現新症狀時,比如出現胸痛、呼吸困難、大小便失禁、不明原因的乏力或者突然出現肢體不能運動、不能進食、惡心嘔吐情況時﹔或者出現嗜睡狀態、定向障礙等﹔同時,沒有原因的心率增快或呼吸頻率增快等情況也要高度關注。
第三,基礎疾病加重時,比如老年人本身有冠心病,出現心絞痛﹔本身有慢阻肺病或哮喘,出現慢阻肺病或哮喘加重,也提示需要就診。
“一些基礎疾病本身不太穩定的,比如有嚴重呼吸系統疾病、心臟基礎疾病、80歲以上高齡、沒有接種過新冠疫苗者,都是出現重症的高危人群,家人需要格外重視。”費愛華說。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