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 | 張文宏敲黑板:走出疫情,成敗全在社區基層醫護!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黃曉慧
2022年12月19日14: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估計下來,超過99%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人,將在社區醫療機構治療,二級、三級醫院則承擔著不到1%的重症救治任務。兩者都很重要,但走出疫情的關鍵在社區醫生,在分級診療的基層,以及充足的藥物儲備。”12月18日上午,在上海市衛健委組織的新冠病毒感染醫療救治培訓會上,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談到如何打贏疫情新形勢下的保衛戰,如是研判。

上海已進入新冠病毒快速感染期,“在座好幾位專家都感染過了”

張文宏教授在培訓中列出美國、英國、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奧密克戎毒株大流行高峰期第一波峰值與延續時間對比。

“最近,大家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在座好幾位專家都感染過了,所幸大多是輕症或無症狀。”張文宏表示,從上海的數據看,奧密克戎毒株呈現顯著的毒力降低、傳播隱匿、傳播度較廣的趨勢。上海已進入新冠病毒快速感染、病例數指數級上升階段,要做好這波疫情將持續2—4個月、明年上半年才會慢慢走出疫情的准備。

“新加坡在今年1月放開,一個月內達到疫情高峰,並持續到今年4月15日才到低谷,中國台灣今年4月放開,一直到8月份病例數才降下來,低谷時每天還有2萬例感染。”張文宏以新加坡、中國台灣等地的疫情數據,預判了上海這波疫情的可能情形。

他認為,必要的時候,為了避免集中感染、拉平感染曲線,會採取學校線上上課、有陽性感染者的單位居家辦公等措施。

他詳細解析了新冠病毒的演化過程及致病特征。“新冠病毒不是什麼稀奇古怪的病毒,已知感染人的新冠病毒有7種,在基因測序中,新冠病毒家族種的 α屬毒株229E、NL63和β屬毒株OC43、HKU1,最為常見。”

“常見到什麼程度?基本上你每年都會感染,而且反復感染——讓你的身體建立免疫屏障,雖然病毒不斷變異,但感染后的症狀會比較輕,這些病毒就歸屬於感冒病毒。”他提醒,盡管經過三年演化,奧密克戎毒株已經演變為比較輕的病毒序列。但對於脆弱人群的攻擊性依然存在。尤其是對於年齡大於80歲以上的人群,他們是主要的潛在重症病人。除了年齡,慢性腎病、高血壓以及一些神經系統疾病,以及沒有接種過疫苗,都是成為脆弱人群感染后重症化的可能因素。

張文宏再次強調,一定要把養老院等脆弱、高危人群集中的場所反向保護好,隻有當整個社會建立非常好的免疫屏障,當醫療資源充足時,才能慢慢打開養老院的大門。

社區醫療機構是上級醫院“護城河”,實施分診策略,及時救治危重症

12月18日,張文宏教授在上海市衛健委組織的新冠病毒感染醫療救治培訓會上做相關主題培訓。

“近幾年,我們堅持‘動態清零’,較好地保護了脆弱人群。新冠發病率、致死率都非常低,患者發展為重症的也非常少。“張文宏表示,由於三年來新冠病人的救治都集中在定點醫院,社區醫生主要從事核酸檢測與方艙醫院工作,沒有介入定點醫院的病例救治。面對新一波疫情,無症狀、輕型病人大部分將採取居家或在社區醫療機構治療,估計99%的患者會集中在基層社區醫療機構,社區醫生將成為打贏這波疫情的中堅力量。

張文宏建議,家庭醫生和社區醫生可以通過電話等方式,對居家的輕型患者提供診療支持。醫院與社會藥物提供系統要有提前儲備,通過互聯網醫院、社區衛生體系、網絡藥店體系滿足公眾需求。同時,社區醫生一定要嚴密監控60歲以上等高危人群病人的生命體征,謹防可能發展為重症,要把這些病人及早篩選出來,及時將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有重型高危傾向的病例,及時轉診至上級醫療機構,有序分流、避免醫療資源擠兌。

張文宏透露,目前上海已經對二級、三級醫院進行ICU資源匹配,已經籌備感染科病房與可轉換的ICU病房。

他提醒,如果出現二級、三級醫院收治飽和的情況,要在社區基層醫院進行對症支持治療。比如社區醫院收治的病人出現氧飽和度指標急劇下降、影像學指征也在惡化,社區醫生在聯系二級、三級醫院轉診的同時,要及時進行包括糖皮質激素治療、抗病毒、抗凝治療等在內的搶先救治,最重要的是面罩吸氧治療,對於一些病人來說,可能給予氧療就能挺過去了,不一定要送上級醫院,“不要等!”因此,要保障社區醫療機構有充足的鼻道管、面罩,要保証氧氣供應等醫療資源,“醫療資源儲備,是我們贏得新一輪保護戰的關鍵”。

張文宏認為,目前的難點在於居家隔離病人的分診判定,什麼時候認定居家隔離病人需要轉診?他建議,上海各區各街道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需要針對轄區內的孕產婦、新生兒、腫瘤放化療、血液透析等高危病人建台賬、有底數,同時暢通社區轉診救治通道。

張文宏表示,目前上海對新冠患者治療的藥物儲備是充足的。但如果在網絡上隨意搶購囤積藥品,就會出現沒生病的人把藥買走、出現新冠患者買不到藥的情況,他建議,通過社區醫療服務管理、線上線下的配藥等方式,緩解醫療機構的藥品供應壓力。

“現在社區醫生最重要,要通過他們的分診策略,把1%的病人轉到二級、三級醫院,二級、三級醫院把這1%的病人救活。社區醫院和二級、三級醫院都非常重要,分診和救治不能偏廢。如果社區基層沒有做好,上海目前的二級、三級醫院的ICU床位是不夠的,就會出現擠兌,全中國也是一樣,隻要基層醫院做好了,就一定能打贏疫情。”

張文宏表示,贏得動態清零到動態優化的保衛戰,最大的功臣一定是社區基層醫護,整個醫療系統都要加大對社區醫生的重視和獎勵。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