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東方七日談︱上海善治 為民辦事,踐行“中國式現代化”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黃曉慧
2022年10月26日16: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這一周,上海有兩件“弄堂小事”關聯著北京人民大會堂裡的熱詞。上海音樂學院拆除圍欄,將4座不同風格的歷史建筑和數千平方米的大花園與市民“共享”,公共空間裡從此多了一段美妙的“音符”﹔浦東首家個體工商戶登記疏導點啟動,設在村委會的登記疏導點,讓從事扦褲邊、配鑰匙等工作的手藝人持証上崗,大大方方擺攤經營,繼續提供價格公道的優質便民服務。

大城小事,尤顯善治。善治必達情,達情必近人。上海的大城善治、大城之愛,落腳始終在全體市民。

新民晚報報道浦東啟動首家個體工商戶登記疏導點

上個月,上海新修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其中,關於設攤不再“一禁了之”的內容受到廣泛關注。正因有法治護航的保障和精細化管理的經驗,上海的城市管理才有兼顧秩序和活力的底氣。在大產業欣欣向榮、規范管理的同時,為市井小買賣配套相應的管理制度,促其健康發展,才是生機勃勃、井然有序的美好城市。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人民”和“中國式現代化”都是高頻詞。上海是中國最早開啟現代化之路的城市之一,也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首提地。上海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精神富足中保有深刻的人文關懷。

解放日報今年6月報道“中國式現代化”的上海探索

從2020年開始,上海將持續多年的“民生工程”更名為“民心工程”。一字之差,理念升華,惠民之舉更多幾分體恤和溫情。上海堅持辦合乎民心、順乎民意的為民實事,努力提升全體市民的幸福感。無論是解決托育養老舊改等難題,探索城市治理現代化的“一網通辦”“一網統管”,還是堅持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的“一江一河”等公共空間建設,樁樁件件、點點滴滴,都把人民是否滿意作為首要准則和標尺,堅持將陽光普照到城市肌理裡的每一個小細胞。

作為黨的初心始發地,上海不忘來時路、走好腳下路、遠見未來路,將先行者和排頭兵的責任使命,付諸扎實行動,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勇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讓上海信心滿懷。“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全景展示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和光明前景。”在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辦第二場集體採訪時,上海代表團新聞發言人,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嘉鳴表示,上海是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是中國共產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會繼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把上海加快建設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