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案刑警馬超:從警16年,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長寧公安分局刑偵支隊重案隊隊長馬超所在的專案組,近日在“百日行動”中榮獲“集體二等功”。從情報員、偵查員到便衣民警、重案隊刑警,從警16年,馬超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
偵破各類案件9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600余名……從情報員、偵查員到便衣民警、重案隊刑警,馬超一直戰斗在打擊犯罪最前沿,他綜合運用刑事科學技術與傳統偵查手段,全力抓住破案打擊“黃金期”,是同事眼中當之無愧的破案高手、強手。
“車速120碼,一路狂飆跟蹤嫌犯﹔千裡緝凶,殊死搏斗﹔沉浸命案現場,尋獲關鍵証據……”眼前,這位從警16年的重案隊隊長馬超眼神犀利且堅定。他說,在重案要案面前,驚險、刺激只是表象,“無濾鏡”下的重案隊刑警,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戰士。
“我隻想單打獨斗,不想帶隊伍。”時光回溯至2012年,當年,偵查能力高超、情報分析功底深厚的馬超成了便衣隊的隊長,而對於這次崗位的調動,他多少有些“不滿”。馬超擅長情報研判,對信息的匯總、甄別、梳理等眼光老辣,常常能從數據化、碎片化的信息集合中推導出可能破案的線索。心裡雖然不情不願,可是看著團隊裡的26名便衣民警,“趕鴨子上架”的馬超強迫自己打破固有的思想,“興許群策群力更有成效呢”?
既然干了隊長,就要干好,馬超一點也不含糊。10年前,科技在破案方面的運用遠不如現在高效便捷,便衣民警幾乎“約等於”晝伏夜出的“夜貓子”,用“灰頭土臉”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我們隻能用最老土的蹲點策略去追蹤嫌疑人的蹤跡,一熬就是一整夜。”
2012年,便衣隊遇到了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弄得馬超和其他隊員整夜整夜地不能合眼。這是一個賭博詐騙的團伙,團伙成員警覺性很高、反偵察能力強。為了精細刻畫他們的行動軌跡,貼身跟蹤必不可少。沒想到,從摩托車換成民用車,馬超和民警一次次地變著法兒地改變跟蹤方式,總是被輕易識破。
針鋒相對時,民警並沒有佔得上風,大家都有點著急上火。“得好好坐下來研判、分析才能‘對症下藥’。”異常冷靜的馬超想到了當時最新的定位裝置,是否可能會為破案打開新局面?
然而,如此一來,需要便衣民警悄悄“潛伏”且最大限度地接近團伙才能把該定位裝置安裝在團伙成員的摩托車上。確定了破案方向,在精確掌握團伙成員落腳點的情況下,馬超和同事們成功安裝了定位裝置。
有了這個“神器”,遠遠跟蹤且不跟丟就成為可能。很快,在便衣民警縝密布置的“天羅地網”下,該賭博詐騙團伙的10名成員被一網打盡。這一場硬仗,馬超和民警們贏得漂亮。
4年的便衣民警經歷,馬超變得更加勇猛果敢、能拼善贏,讓犯罪分子聞風喪膽。而當他成了重案隊隊長后,憑借敏銳的判斷力和敢打硬仗的拼勁,令犯罪分子無處躲藏。
“身處案件現場,沉浸其中,在腦海中一遍遍地模擬案件,就可以重現現場、還原真相。”馬超說,在重大刑事案件面前,他作為刑警的特質更加明顯。
在案發現場,仔細勘察現場的痕跡、物証后,他時常會把案件所有的可能一次次模擬,而模擬的結果與破案的結果匹配度驚人的相似。“這並非一朝一夕煉就,需要用心去體會、分析、總結、沉澱、積累……”每一次遇到大案要案,面對一摞摞的案件卷宗,馬超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
“最快的時候,2小時就能破獲一起盜竊案。今年,長寧區‘兩入’盜竊破案率達100%,放在以前,實在難以想象。”盜竊案屬於“面廣量大”的案件類型,每一種類型盜竊案件作案特點也不盡相同,往往需要結合現場物証,從茫茫人海中挑選出嫌疑人,即便有了科技的助力,也絕不是想象得那麼容易。
從哪些細節著手?哪些因素可以判定人物身份?后期如何實施抓捕?經驗的取得來之不易,需要一次次實踐才能快速、精准地找到其中的關鍵。
在之前破獲的一起盜竊案件過程中,民警們遇到了連監控視頻都找不出破綻的情況。“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現場一個特殊的鞋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捕捉到這個細節,從海量的視頻資料中,一幀一幀地去甄別,火眼金睛的馬超敏銳地捕捉到了嫌疑人抬腳的一瞬間,比對鞋印后,精准地辨別出嫌疑人。
“我是一名教官,把經驗傳授給辦案民警,長寧就更加安寧了。”作為長寧分局的優秀教官,馬超常常帶著派出所的辦案民警一起辦案子。“用情報研判的思路去破案,遇到卡殼的地方,一定要講出來。”
“馬超辦案,神了。”在長寧的辦案民警眼中,重案隊隊長馬超並非徒有虛名。過去,他從一個個通話記錄中甄別出嫌疑人的職業、特征和行動軌跡,通過數據的碰撞,在無圖像、証據“支離破碎”的情況下鎖定嫌疑人。如今,他主動與各派出所溝通協作,遇有重大、疑難案件,第一時間派遣偵查員溝通指導,加快了案件偵破的節奏,提升了全局的打擊破案能力。
近年來,在馬超的帶領下,重案隊始終對盜搶騙犯罪保持零容忍態度,將打小案、打民生案作為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的“牛鼻子”工程,以實際行動不懈追求“盜案必破”。
(來源:上海長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