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振興行動扎實推進(新時代畫卷·奮進十年)

![]() |
在吉林省公主嶺市宏澤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實驗室內,科研人員展示培育的玉米種子。近年來,公主嶺市加強種業研發力度,選育出一系列適宜東北地區種植的新品種,現已繁育410個玉米品種、155個水稻品種、48個大豆品種,自主繁育的新品種形成了“公主嶺種子”品牌。 |
![]() |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明永鎮,工作人員在晾晒制種玉米。甘肅張掖是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年產優質雜交玉米種子4.5億公斤。 |
![]() |
工作人員在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裡收集的水稻種子。截至目前,累計超過60萬人次的科研工作者在南繁開展育種制種。在我國已經育成的萬余種農作物新品種中,有七成以上都經過南繁培育。 |
![]() |
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長期庫裡,工作人員將保存的水稻種子拿出來核對性狀,准備更新繁殖。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是綜合性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利用的服務性公益平台,目前已經收集保存59個國家(地區)的種質資源3萬余份。 |
![]() |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農業科研試驗站五鋪試驗基地,科研人員在進行小麥授粉雜交。目前,濉溪縣已建成50萬畝標准化小麥良種繁育帶,每年向全國輸出2億多斤小麥良種。 |
![]() |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青伊湖鎮的江蘇歡騰農業水稻育種基地,工作人員為不同的水稻秧苗插上標簽,進行“身份”識別。該基地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合作,進行500多份雜交稻和常規稻的品種比較試驗,擁有自主研發新品種19個。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裡。”“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十年來,我國種業發展有了很大進步。全國累計培育的農作物、畜禽和水產品種均佔改革開放以來一半以上。農業用種總體供應充足,以海南、甘肅、四川、黑龍江四大國家級育制種基地為核心,96個制種大縣和120個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組成供種保障國家隊,保障了70%以上的農作物用種,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95%,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為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穩產保供提供有力支撐。
去年7月以來,種業振興行動扎實推進。目前資源普查任務進度過半,已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11萬份、畜禽遺傳材料6萬份、水產遺傳材料5萬份。開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首次審定一批綠色、專用和耐鹽鹼小麥品種。從近3萬家種業企業中遴選了69家農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產種業企業,加快打造種業振興骨干力量。
(本報記者 常 欽)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24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