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七日談 | “烤”驗面前,上海無懼“兩難”
這一周,上海連發高溫紅色預警。連日高溫追平氣象紀錄,迫使申城在炙烤中辛苦戰“疫”。面對防暑防疫雙重挑戰,上海千方百計開展相關應急處置。比如,社區採樣盡可能安排在晚間,採樣現場放置冰塊、風扇、退熱貼等防暑降溫物品,為戶外勞動者開放休憩驛站,更有專家及時科普,指點防護服的科學穿法,嚴防熱射病,關愛奮戰一線的工作人員……
這一周,疫情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有增無減。上海感染者數量逐日小幅增加,且出現了傳播速度更快、隱匿性更強的奧密克戎BA.5變異株感染病例。這使部分區域、街鎮不得不“加篩”,一些小區樓棟因出現密接者進入短時封閉管理,一些室內經營性場所再次關閉。上海毫不鬆懈,嚴防死守,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奮力為經濟社會發展爭取更安全、更穩定的空間。
文匯報關於新冠陽性康復者求職碰壁的報道
上海防疫成果來之不易,必須慎終如始,從細從嚴。但也應警惕,一些地方和企業在執行防疫程序時的變形走偏,折損了防疫成果,有時還會消解抗疫共識。最近,上海出現了一些新冠陽性康復者求職碰壁的情況,上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隨即在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鄭重回應,“各部門、各單位應一視同仁地對待新冠陽性康復者,不得歧視”。在各方幫助下,曾備受關注的求職碰壁的康復感染者“阿芬”,很快順利入職一家快遞企業。7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保障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嚴禁在就業上歧視曾經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的康復者,對此類歧視現象發現一起嚴肅處理一起。
這意味著,我們必須直面並善於應對“兩難”“多難”的挑戰。多重壓力疊加下,防疫難度在不斷增加,對防疫體系提出了更高更快的升級迭代要求,也更加考驗常態化防控的科學性與精准度。我們不僅要持續優化防疫程序,努力降低疫情對經濟社會和百姓生活的影響,還要提升系統性糾錯糾偏能力,和發現疫情、扑滅疫情一樣,做到事不過夜、底線兜牢。令人欣慰的是,從解決新冠陽性康復者求職難一事,我們看到了這樣的能力和速度。
解放日報報道分析當前上海經濟形勢
所幸,節節攀升的經濟回暖速度令人欣慰。浦東機場進出口貨運基本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繼續保持上升勢頭﹔6月以來,上海新開業的城市級以上首店超過40家,“首店經濟”快速回暖﹔6月份我國外貿重回兩位數增長,其中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貢獻率近四成……這些翻紅轉正的數據表明,一攬子重振復蘇政策及時落地,大家攻堅克難、搶抓時間、奮力追趕,已經見到實效,從中可見上海經濟強韌的修復能力和強勁的復蘇勢頭,這正是上海不懼考驗、迎難而上的信心和底氣。
有專家在分析當前上海經濟形勢時指出,作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上海經濟發展的特質沒變,優勢依然存在。當務之急是打好政策的組合拳,穩住經濟大盤、煥發新生活力。
以非常規的舉措全力爭勝,要求上海保証基礎分,力爭加分項。5月底,上海就出台了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50條政策措施,並疊加國家的33項政策措施,穩市場主體、穩就業、保民生。為確保外資投資熱土的磁力不減,上海不斷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助力企業在滬發展根深葉茂﹔將25個重大功能性事項導入“五個新城”,加快推動寶山成為全市科創中心主陣地之一、金山成為全市打響“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承載區,攜手產業轉型、產城融合。在加分項上,上海聚焦“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等新型產業和未來方向,加快布局新賽道、培育新動能、擴展新空間。
漫天璀璨星光下,都是日夜兼程的趕路人,光輝歲月裡寫滿戮力同心和竭力付出。在當前疫情防控和經濟重振兩手抓的關鍵時期,上海正在團結一心,搶回失去的時間,重拾輝煌,恰如7月11日開考的上海中考作文考題,“這不過是個開場”……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