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探尋上海經濟新競爭力系列專訪

童繼生:加快供應鏈韌性建設,為人才轉型賦能

董志雯
2022年07月15日11:22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5月29日,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全力助企紓困、推動復工復產復市。疫情影響之下,各方主體如何打造經濟競爭力?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上海頻道推出“探尋上海經濟新競爭力”系列專訪,邀請專家學者及企業家一起來談談如何提振經濟信心、助力上海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

進入6月,上海著力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推進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落地落實。疫情影響之下,企業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如何打造新的競爭力?為此,人民網上海頻道專訪了東方國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童繼生。

東方國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童繼生

視頻制作:顧海民

上海經濟發展的發動機“軟硬件”仍完好存在

2017年,具有150年歷史的上海紡織集團和具有近70年外貿歷史的原東方國際集團聯合重組,形成了新的東方國際集團。憑借“強強聯手、強優互補”的新優勢,一家擁有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以時尚產業、健康產業和供應鏈服務為核心主業,以科技實業、產業地產、金融投資為支撐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整裝起航,成為中國最大的紡織服裝集團和最大的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

“兩個多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企業的經營發展受到了很大的沖擊。”童繼生開門見山,他坦言也正是疫情給了他一次靈魂深處的思考。

首先給他帶來思考的是:如何在新形勢下使用新工具、新手段進行日常工作?

“疫情之前,我並不太會線上辦公。數字化轉型對我的沖擊很大。”作為一個長期從基層干起來的企業家,童繼生坦言,疫情給他帶來了一次思維的轉變,“能不能快速調整傳統發展思想、發展觀念、發展方法對傳統國企管理者是一次極大的挑戰。”

童繼生說,不敢相信,兩個多月時間,他在線上開了各種各樣的專題工作研究會29次。“大概每兩天就開一個會,每次差不多都是兩個小時,比傳統線下開會的頻率還高!這只是專題研究會,還不算集團黨委會、黨政聯席會議、在線的中心組學習和支部生活會等。加在一起,幾乎每天都在線上工作。疫情過后,我們在努力改變因為傳統的工作方式而帶來的制約。”

疫情來襲,如何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採購物資,如何克服支付、運輸和裝載難題?作為一家外貿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困難實際存在,但這個時候,我們表現出了上海企業的頑強韌性。”童繼生表示,讓人感動的是,所有人都在齊心協力、千方百計保証外貿供應鏈不斷、保証原有的合同工期不受影響。從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生產保供,到“中歐班列·上海號”逆勢突圍,再到黨員職工主動下沉一線幫助社區共克時艱……面對疫情,東方國際展現出特殊時刻的國企擔當。

疫情影響之下,上海會因此消沉嗎?企業的再生增長點在哪裡?“這次疫情對上海有沖擊,但是沒有根本的沖擊,上海不僅不會沉淪,反而會變得更美更好。”

童繼生認為,一是疫情沖擊的只是一些表面,根基沒有動搖﹔二是上海經濟發展的發動機的硬件和軟件完好存在﹔三是上海的核心人才和社會軟實力都還完全存在。“你會驚奇地發現,上海可以頃刻間靜默,又可以一下子沸騰。我認為,這就是上海之魅力,是上海的內涵。”

應對挑戰,加快供應鏈韌性建設

童繼生認為,嚴格說,挑戰並不是單一性由疫情造成,面對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外部環境發生巨大的變化,疫情階段性阻擋了人們本已習慣的傳統應對挑戰的步伐。

疫情給企業帶來的影響,歸納起來帶來兩大挑戰,突出表現在:一是社會及企業經濟的傳統發展觀能否快速調整﹔二是能否把國內統一大市場、內外雙循環和供應鏈韌性三者有機組織好、駕馭好。

“面對挑戰、把挑戰轉變為機遇是企業家的使命和責任。所以,我們並不怕挑戰,而是要研究如何應對挑戰。”童繼生。

從機遇的角度來說,童繼生認為,上海時尚產業的新勢力、新潛力,正引領中國傳統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疫情沖擊下傳統紡織制造業。剛性的生產模式被柔性所替代,庫存的銷售模式被快捷的銷售模式所替代,高能耗的產品被綠色、環保、循環的產品替代﹔二是時尚產業從線下轉為線上,由線上向數字化轉型﹔三是需要加快供應鏈韌性建設,用內外雙循環能力來開發國內統一大市場、大資源。

發掘“折疊”市場空間,面向未來轉型升級

6月19日,首季數字上海時裝周收官。短短三天的首季數字上海時裝周焦點密集,共呈現了近40場數字發布,以及30多檔精彩紛呈的系列活動,抖音平台上海時裝周話題播放量達10.7億,微博話題較上次增加10.4億。

童繼生表示,首季數字發布雖為特殊形勢下的特殊模式,但上海時裝周已做好充分准備面向線上線下打通的新未來。隨著上海城市煥新重啟,在完善升級線下體驗的同時,上海時裝周將繼續思考數字模式的時代化創新,共建高效多元的數字時尚時代。

“為應對疫情,我們把純外貿業務轉型成新型綜合貿易業務。除了做出口以外,還做進口,除了做進口以外,我們還做轉口,除了轉口以外,我們還做離岸貿易、技術貿易、服務貿易,還把內外貿進行結合,這樣就變成七種貿易形態。”童繼生說,當看到這些“折疊”的市場空間,東方國際從一個隻會做單一外貿出口的地方企業開始變成新型綜合貿易的跨國公司。

機會與市場,是吸引人才的最大理由

人才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資源。“疫情影響之下,我們不會裁員,倒逼機制下,集團採取了人才轉型賦能戰略,不會採取下崗分流的措施。”童繼生表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各類人才的全力支撐。

此輪疫情對上海人才市場的影響是存在的,企業也在積極應對。“我們發現做傳統外貿沒有優勢的年輕人,卻在在線辦公中發揮了優勢,90后、00后正是數字化的高手。”童繼生舉例,所以,集團成立數字化公司,對象是集團裡從事傳統外貿業務,且有志於從事數字化工作的青年人才。一是探索將傳統的貿易方式進行數字化轉型﹔二是將傳統的外貿數據進行整理、挖掘。

“通過數字化賦能,集團內部消化了200-300人的就業崗位。”童繼生表示,該舉措得到了很多青年人才的支持,不僅找到了新的職業發展機會,也為企業找到未來的增長點。

大力推進集團數字化轉型體現在人才政策的方方面面。童繼生介紹,集團二級公司還將招錄邊遠農村大學生100名左右,在上海培訓后,回到老家創業、拓展本地市場。同時,將當地的商品運出來,集團將提供進口貿易人才作供應鏈服務,助力大學生創新創業。

疫情之下,上海會出現人才流失嗎?“一部分的人才流動是很正常的情況,但是我相信這個數量不會很大。”童繼生認為,上海整個經濟運行的硬件和軟件都在,機會和市場還在,還是會吸引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才來上海。

“我相信在上海創業的成功概率會比較高。”童繼生判斷,未來,上海的人才會有兩個方向:候鳥型人才和常駐型人才。考慮到創業和就業成本,候鳥式人才創業會選擇在傳統市中區,流動性大一些。常駐型人才創業會偏向選擇在五個新城和臨港新片區。

此外,童繼生強調,上海時尚魔都的魅力,在經過疫情整改后,會更精致、更時尚、更豐富。

疫情之后,如何把人才吸引到上海?童繼生建議從三方面入手:一是留住已在上海事業有成,職業穩定的人﹔二是用市場魅力吸引有志於在上海創新創業的人﹔三是用成功的磁場吸引心在上海、身在四方、行走全球的人,用一系列創新服務來收獲市場青睞,上海會吸引全國各地和全球的人才。

(責編:董志雯、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