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一位武漢籍在滬大學生的返鄉路
2022年5月22日凌晨3點45分,我被鬧鐘驚醒,起床收拾東西走出寢室,結束這學期近三個月的校園封閉學習生活。
這段時間,上海到武漢的直達列車每天僅一班,下午1點半預售,次次“秒光”,連續幾天沒搶到。聽同學說杭州可以中轉,我立刻搶票,幸運買到僅剩一張的到嘉興南的車票。不過,可在車上補票到杭州東。
早上5點半,我坐上學校組織的大巴車,前往虹橋火車站,踏上回武漢的旅途。
由學校與客運公司組織安排的送站大巴車,費用由學生均攤,每人50至70元不等
上車后補票到了杭州東,最后從杭州東返回武漢
武漢記憶:從焦慮不安中走出
我是00后,一直生活在安定的環境。2003年的非典,離我太過遙遠了。
2019年底,我讀大一,第一學期快結束時,看新聞說武漢發現不明原因肺炎,那時沒有意識到,這將演變成那麼大規模的公共衛生事件。
當時不明原因肺炎的新聞傳開后,親友在微信裡表達擔憂
2020年1月14日,學期結束,我也是從虹橋火車站乘坐高鐵返回武漢。到達漢口火車站,看到有些人戴口罩,我還疑惑有必要嗎?漢口火車站距離華南海鮮市場僅一公裡左右,平常到漢口奶奶家時,經常去買海鮮。
回家第9天,1月23日,武漢封城,我開始從未體驗過的居家隔離生活。不停刷手機、看新聞,不斷更新的感染人數、死亡人數,讓我一度被焦慮不安所籠罩。
隨著全國各地和部隊的一批批醫務工作者馳援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落成,方艙醫院、集中隔離點快速建設,越來越多的患者得到有效救治﹔一度出現的物資短缺,隨著捐贈物資到來,手機網購、社區團購的順暢,也得到了解決,焦慮、恐懼的心理慢慢褪去。
進入3月,疫情逐漸得到控制﹔4月,武漢市民生活逐漸恢復。
2020年上半年,是我大一第二學期,因為疫情,不得不改為線上教學。無論對老師還是學生,都是一次全新挑戰。沒想到兩年后,大三的我又重新體驗了一次。
上海生活:在隔離和封閉中度過一學期
到上海讀書的這兩年多,對疫情的感覺已漸漸淡了,雖然有過多次偶發疫情,都很快控制,對學習、生活影響不大。
今年不一樣了,遭遇了出乎意料的隔離。
離校時遇到校園裡停放的車輛,車身布滿灰塵
2022年2月23日,坐高鐵從武漢回滬返校上課沒幾天,我被疾控部門通知屬於“次密接人員”,被送到一家酒店隔離。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政府安排的集中隔離,有武漢的經歷,我倒沒有恐慌和焦慮。
單人單間的隔離生活十分規律:每天5點起床做鼻咽拭子核酸檢測,上下午各量一次體溫並上報,三餐有工作人員放至房間門口。發放了一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收費告知書,但隔離結束后並未收費,食宿全免。
我除了完成線上課程,就是看書、看手機、看電視,了解外面的世界,偶爾晒晒從窗戶照進的陽光,原地運動一下,有時感覺時光似乎停滯了……
學校收到的援助物資
14天的幾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3月8日22點,我拿著解除隔離告知書返校。5天后的3月13日,學校開始全封閉管理。期間,老師、同學們能在校內自由活動,也能收快遞,但不能出校,也有一些老師因為市裡疫情管控措施,無法到校,課程改到線上。
4月9日,學校裡檢測出陽性病例,全校同學被緊急通知立刻返回寢室,於是,足不出校變成了“足不出寢”。
除了三餐,學校還發放了三次防疫物資和零食。圖為部分發放物資
對我自己來說,經歷了武漢封城期間的居家隔離與剛剛過去的集中隔離后,情緒還算穩定,身體和精神似乎都已適應。但對從未經歷過隔離、隻在新聞中見過疫情的同學來說,可能有些壓抑,不免有情緒起伏。學校安排心理老師進行過線上治療、線上講座,希望能夠幫到同學們。
風雨中,運送餐食的學校老師
我主動報名做了“層長”,希望貢獻一點力量:按時間到點下樓領餐食、抗原檢測盒﹔分發餐食、物資﹔通知同樓層同學下樓做核酸採樣……許多教授、老師也化身“大白”,成為學生小區宿舍的“樓長”“區長”,負責同學們的日常生活物資供應、統計核酸結果……
4月30日,學校開始在校內逐步解封,在特定時間持“出入証”購買餐食和物資。
沒想到,才一周,5月8日,學校又檢出陽性病例,“足不出寢”再次開始。大家真的都很疲憊,繼續堅持吧!5月14日左右,在核酸檢測連續陰性的學生宿舍小區中,部分同學在學校批准下離校,開始返鄉。
返鄉途中:影像記錄“眾生相”
5月22日早上7點,我們到達虹橋站。現場秩序井然,我進站隻用了約20分鐘。
虹橋站外排隊等候的車輛
身著防護服,高架上徒步前往虹橋站的旅客
排隊進站的旅客,現場有民警指揮
很多乘客穿著防護服,悶熱難耐,不吃不喝。火車上,我和一些同路人聊了聊,聽聽他們的故事:
一位1998年出生的程序員,3月初從深圳到上海工作,隨后被封在群租房。幸運的是,公司支持遠程辦公,每個月6000元左右的工資也能正常發放。但靠工資存不了什麼錢,這次疫情,促使他和在深圳的女朋友打算回到家鄉,做點小生意。
他住在閔行,到虹橋站直線距離20多公裡,隻能拖著行李步行,走到閔浦大橋,有個開小型卡車的快遞小哥接上他,送到火車站。
虹橋火車站內與平時基本無異,偶爾有打地鋪睡覺的旅客
出發前,有同學告訴我,中轉時間最好預留4小時以上。我到杭州后,或許是流程已被精簡,包括做核酸採樣在內的中轉時間,還不到半小時。
到達杭州東站后,旅客被分為入杭和中轉兩批進行管理
杭州東站中轉的核酸採樣與留觀區
杭州東站中轉區,已經畢業、從上海返鄉回家考研的王同學和李同學
杭州東站中轉區,正在候車的大學生
在杭州東站,等了約一下午,我搭上開往武漢的列車。
一路飛馳,我想,兩年多了,這場持續至今的疫情給自己帶來了什麼?可能是增強了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吧,這世界並非理所當然的“歲月靜好”。
武漢的一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到達武漢,重點地區來漢人員根據目的地分開管理,免費隔離。聽到熟悉的鄉音,百感交集。5月23日凌晨2點半,我到達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開始新一輪隔離生活。
從學校出發到此時,將近24小時,我成功返鄉了。
(文字整理:巨雲鵬,圖片攝影:陳浚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