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戰疫·五裡橋街道︱他們,准時結婚啦!

編者按:當前,上海仍處於疫情應急處置最吃勁的階段。就地上崗的社區醫生、隨時能聯系上的雲端老師、日夜守護的社區工作者……身處這個城市、不同職業的人群在抗疫中堅守一線。
疫情大考中,沒有局外人。每一個人都是守護者,每一個人又都在被守護。在這個城市生活工作的每一個你,也是抗疫故事裡不可忽視的城市軟實力。讓我們從這座城市裡發生的一個個故事,感受這個春季裡最蓬勃的溫暖,迎來真正的春暖花開。
在同為90后的
他/她身上
有著無數青年社區工作者的縮影
展現了新時代五裡青年
不畏艱險、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終於領到“紅本本”
一場本以為要延期的領証儀式,在經過半個多月后,終於在原定日期順利完成。3月22日上午9:30,五裡橋街道橋一居委社工江亦彬和他的新婚妻子在江西中路250號黃浦區婚登中心正式領証。回到居委后,江亦彬的妻子顧鈺甜蜜獻上一吻,雖然還不能脫下口罩,但小夫妻周邊彌漫著喜悅的氛圍。“我老婆也是今天剛解封,早上我專門開車去奉賢接她來領証的。本來要在領証現場拍照的,但我快1個月沒剪頭發了,實在是形象不佳。”江亦彬笑著說。
早在3月初,江亦彬所處的橋一居民區就連續封閉管理了多個小區、居民樓,作為居委為數不多的男社工,他白天穿上“大白”上門登記居民信息,晚上留守值班,負責各風控小區的夜間應急處置工作。最初幾天,他好幾次晚上緊急接到風控小區專班聯系,有居民需要閉環轉運就醫,江亦彬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和120救護車急救人員對接閉環轉運人員信息,並視頻記錄全過程。
“好幾次我都有點熬不下去,但想想熬得嗓子啞了又啞的書記,想想大家都在並肩戰斗著,又覺得沒什麼是過不去的。”在江亦彬看來,這半個多月雖然很苦,但收獲了戰友情,收獲了許許多多居民的認可。“以前有些居民並不清楚社工的工作內容,通過這次許多人都知道我們的辛苦,都對我們點贊支持。”一風控小區居民還自費購買了500份光明邨青團,送給全小區居民和一線社區防疫工作人員們。在之后連續4天的網格化篩查中,居民們的支持理解也讓江亦彬進一步堅定了從事社區工作的信念。
22日,江亦彬到居委附近的賓館進行了住宿登記,“沒辦法,我們新房所在小區也實行封閉管理了,我自己隨便住哪都行,但絕不能苦了老婆。”話音剛落,江亦彬又投入到解封后的小區防疫工作中。讓我們為這位上海好老公點贊。
“落跑新娘”
葛笑媛
“葛笑媛,這個居委的配餐還沒到,需要緊急聯系配送餐廳。”1994年的葛笑媛是街道疫情防控企業服務組的一名組員。3月6日剛辦完婚禮不到一周的她就被電話緊急召集到街道集合。
“沒想到這一報到就是9天,在這9天裡我們幾個姑娘同吃同睡、同作戰,感覺重回讀書時光。”葛笑媛笑著說。每天早上6:30葛笑媛一睜眼就開始在微信群中確認各居民區早餐配送情況,8:30至9:00聯系確認中午用餐人數,下午2:30確認晚餐人數,晚上20:30又開始確認第二天的早飯。周而復始,基本每天都在接打電話和微信聯系中度過。葛笑媛大致算了下,每天在線微信對話超300條,接打電話近百通。“我負責每天2000多人的訂餐、送餐聯系。剛開始的第一天,供應商也遇到了‘非戰斗減員’,運力緊張導致了許多小區的配餐都延遲了。我一下子就壓力很大,因為所有防疫點上都有醫護人員、志願者、社區工作人員們,大家都很辛苦,我們后勤沒跟上對他們來說影響就很大。”葛笑媛從電腦屏幕前抬頭說到。之后,為了確保大家能夠准點用餐,企業服務組也聯系增加了送餐公司,全力做好用餐保障。
這幾天,葛笑媛成了老公口中的“落跑新娘”,每天電話聯系中關於回家時間都是“不知道、不確定、不著急”。雖然擔憂妻子,但葛笑媛老公莫琪瑋還是給予了最大的支持,以居家辦公的形式不讓老婆操心家裡事。22日,葛笑媛終於可以輪休回家了,面對她的歸來,莫琪瑋表示已經准備好一桌豐盛的晚餐,萬分期待這時隔9天的見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