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吃什麼?帶你走進“舌尖上的方艙”
核酸異常、復核、陽性、轉運、進艙……這些日子,在上海,不少市民經歷了這樣的過程。那麼,方艙醫院裡的伙食到底怎麼樣?一份餐食,從食材准備到成品進艙,需要經歷怎樣的流程?
今天,人民網上海頻道帶大家一起去國家會展中心方艙醫院看一看——
保供1.7萬人的一日三餐,用對方法也不難!
每天,幾萬公斤的肉類、水果、蔬菜加工而成的餐食,源源不斷送進國家會展中心方艙,供應著方艙內患者和工作人員的一日三餐。
且看下運送流程:15分鐘內,數萬份盒飯裝車運送到保餐組,20分鐘內,保餐組將盒飯送到緩沖區,再從緩沖區周轉至艙內,然后在半小時左右的時間裡迅速分發給患者。這樣的體量,還要保証餐食送到患者床頭依然熱氣騰騰,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國家會展中心方艙醫院是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的方艙醫院,擁有5萬張床位。建設之初,上海地產集團旗下中華企業“食當家”作為方艙醫院餐食后勤團隊之一,承擔了為約1.7萬名患者及工作人員“保餐”這項光榮又艱巨的任務。
“1.7萬人就餐,不僅供餐時間集中,還需求多樣化、人員動態變化,實際情況比預想的更為復雜。”中華企業新弘農業總經理魏銘材在採訪中表示,“籌備階段,我們對上海已有大型方艙的供餐問題進行了了解,普遍反映的問題是‘飯菜都涼了、供餐不穩定、菜品很單調’,經過周密籌劃,我們確立了‘冷鏈盒飯現場熱制+熱鏈盒飯補充供應+衛星廚房特殊/應急保障’的方艙醫院供餐模式。”
冷鏈盒飯在方艙附近微波加熱
魏銘材坦言,在剛開艙的前兩天,由於冷鏈盒飯微波加熱流水線還在調試,全部使用熱鏈盒飯,確實存在難以避免的飯菜冷、突發情況多、供應不及時等問題。通過冷熱鏈結合,冷鏈為主、熱鏈搭配,這些問題迅速得到解決。“從目前運行結果來看,這是一套較為適合解決方艙醫院就餐痛點的供餐模式。”
新弘農業團餐供應鏈事業部總經理朱晏偉解釋道,“所謂冷鏈盒飯,簡單來說,就像咱們平時在全家超市買的那種盒飯,冷藏保存,現場加熱。冷鏈盒飯具備食品安全生產等級高、便於按需提前備貨與及時供應等優勢,關鍵通過在距離方艙醫院不到10分鐘車程的地方現場熱制,確保拿到盒飯時還是熱氣騰騰,就餐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
“確定了冷鏈飯盒為主的方案,我們可選擇盒飯生產廠家的范圍就廣了很多,不再局限於上海,可以從周邊城市供應。”據朱晏偉介紹,這樣一來,同樣的餐標,可以選擇到更豐富多樣的菜品,比如牛肉、魚、蝦這類一般不太會在盒飯中使用、尤其封控期間本地很難獲得的食材,都按周菜單計劃出現在了盒飯中。
供餐單位規模化生產
根據統計,1.7萬人每天需要消耗約6780公斤水產、肉類,6800公斤水果蔬菜,1700公斤大米。魏銘材說,在採購食材時,優先採購受疫情影響滯銷嚴重的本地合作社農產品,比如水果黃瓜、番茄等,通過“食當家”自有物流上門提貨,幫助被封控地區的農戶將農產品對接到方艙醫院,不僅讓方艙病員、工作人員能夠品嘗到新鮮的本地時令產品,又幫助農戶解決了產品滯銷問題。“有同事陽性之后住進方艙,根據他們反饋,方艙裡的病人、醫護嘗到了本地新鮮的農產品,感覺很驚喜呢!”
上海本地合作社種植的水果黃瓜
個性化需求多?不怕!有“衛星廚房”
“我們是4月4日進入國展中心的,那時候方艙醫院還在建設中。” 新弘農業團餐供應鏈事業部副總經理胡銀龍說,“確保1.7萬人的供餐安全、穩定、及時,這是對我們工作的基本要求。尤為復雜的是,方艙人員波動大,每天有人進艙、有人出艙,老中幼年齡結構不同,三餐外可能還有不定時加餐等等。針對特殊病員的需求,不可能依靠標准化規模化生產的盒飯廠家來解決,這時候我們自有團餐運營團隊的優勢就發揮出來了。”
“食當家”本身就為上海二十多家企事業機關單位提供食堂運營服務,在國家會展中心附近有3個自營食堂項目,在征得屬地市場監督局的許可與駐場監管后,這些方艙醫院的“衛星廚房”在應急保障、特殊用餐等方面開始發揮重要作用。
針對多樣化需求制作的餐食
雖然有場地、有團隊,但還有個難題,那就是這些特殊餐,如糖尿病餐、兒童餐、素食餐等,不是團隊的強項。胡銀龍說:“隻能現學現賣啦!技術並不復雜,關鍵是要掌握需求,用心、認真對待。”
團隊在醫護人員入駐后,主動與醫護人員結對子,了解每個艙的特殊餐需求,向醫生、護士了解素食餐怎麼做、糖尿病餐有什麼要求等等,同時迅速組織有醫院餐飲經驗的廚師團隊到位。經過兩天磨合,一份面向特殊病員的菜譜就有了雛形。胡銀龍笑道:“可能常規餐吃的時間長了吧,特殊餐的需求越來越多,每餐要近千份了。”截至目前,“食當家”已為國展中心方艙提供超過3萬份的特殊餐。
“食當家”為進艙患者准備的“補給大禮包”
“舌尖上的安全”怎樣守護?
既要保証“舌尖上”的溫度,還要保証“舌尖上”的安全,怎麼破?
“針對所有盒飯生產供應商,我們都要求從食材源頭開始全鏈條管控,部分食材是發揮‘食當家’自有基地優勢與食材供應鏈優勢,直採直供,農殘檢測、冷鏈存儲等措施全程跟進,選擇符合冷鏈盒飯資質、行業頭部的鮮食工廠委托生產冷鏈盒飯,派駐人員駐場監管,嚴把食材關、生產關、安全關。”朱晏偉說,“我們在方艙醫院附近放置了11台冰凍集裝箱儲存,飯點前兩小時,盒飯會通過4條微波隧道加熱至75度以上,這才交付給方艙醫院。”
田間地頭採購食材
談及這4條微波隧道加熱設備,朱晏偉很是感慨:“時間太緊張了!最終選定的是山東的一家工廠,他們在接到加急訂單后連軸生產,但在疫情期間運進上海可不容易,前期需要大量溝通協調獲取通行証,進入上海后,還需要符合防控防疫需求。因此廠商技術人員與我們的工作人員安裝測試期間一直駐扎在現場,直至完全磨合透徹后才算任務完成。”
工作人員正在對盒飯進行微波加熱
每天如此大的體量,食品安全如何保障?“我們駐派安全管理人員全程參與生產監督,對所有原料資質進行核定,對每餐餐品中心溫度進行抽查,全程對每餐食物取樣並留樣48小時,守護每一份餐食的安全健康。”朱晏偉說,從食材供應、工廠加工、食安品控、冷鏈物流、微波加熱、餐食交付等各個環節制定了一套完整、縝密的防疫管理方案。
此外,所有工作人員需滿足48小時核酸、每日晨檢、測溫等要求,每日環境消殺記錄在案,監控車輛運輸時間,專人管控發餐順序及把握時間節點。通過環環相扣的鏈條進行精准管控,守牢食品安全的底線。
紙短情長!一句話帶來溫暖的力量
“前路浩浩蕩蕩,萬事皆可期”
“吃喜歡的東西,過可愛的人生”
“生活不止有甜,還有肉哦!”
“煎和熬都是變美味的方式,加油也是”
……
當患者拿到盒飯時,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飯盒上的一句句溫暖鼓勵。
“獲知自己陽性,心裡免不了焦慮、恐慌,再加上長時間的等待轉運,進了方艙,安頓下來,我們希望這一句句鼓勵能給患者溫暖的力量。”半個月前,朱晏偉就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得知自己核酸異常后,他在車裡獨自熬過了18個小時等待復核結果。“病毒不可怕,即便感染了,我們一定要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這樣恢復也更快,設計盒飯上的小貼紙,就是希望通過一日三餐鼓勵大家。”
在隔離點與病毒抗爭的日子裡,朱晏偉也沒閑著。“我就發了兩天燒,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且太忙了,一天電話不斷,根本顧不上有啥感覺。”十天以后,朱晏偉核酸檢測結果順利轉陰。
“食當家”預制菜事業部副總經理王鵬,在保餐行動中負責設備採購、供應商管理等,但在工作中不幸“中招”,入住了國展中心方艙醫院。他隨即自行切換工作內容,每天用心收集艙內病患的用餐情況和反饋,為團隊優化供餐方案提供了最真實最有力的前線依據,被大家笑稱“方艙臥底”。
朱晏偉、王鵬們的用心、細心、暖心,沒有被辜負。
網絡視頻平台截圖
“住了十幾天,兩葷三素,還有點心,時不時來個水果夜宵,你們羨慕了嗎?”有國展中心方艙患者在網上晒出了方艙伙食。
“羨慕的淚水從嘴角流出來了”“伙食這麼好,家人放心了!”……網友不住點贊。(除標注外,圖片均由受訪單位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